唐晓莉
摘 要:学生差异,在教育教学中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客观问题,这也是导致目前教学活动出现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学生差异的存在,是因为同质化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想让班级学生都切实进步,那么就需要将学生的客观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对此,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差异的形成和影响,然后对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提出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差异;初中语文;体现
语文课程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主要课程,但是从实际来讲,一个班级的学生,却出现了水平差异。比如阅读能力方面,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就比较高,对于一个陌生文段,可以快速准确理解其内涵思想。而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就比较低,对陌生文段,不能快速准确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学生差异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存在,如何消除这种差异,让学生同步发展,是广大语文教师要深入思考的。
一、学生差异的形成和影响
1.形成
学生差异的形成是必然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因此也不可能出现两个水平完全相同的学生。只要是不同个体,差异必然存在。但是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部分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已经超过了合理范围。这种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学生本身存在差异。不同学生,本身就存在天赋上的差异,并非所有学生都擅长语文,有的学生长处可能在数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第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不同。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就很快;而能力弱的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就比较慢。第三,教学的问题。水平不同的学生,适合的教学内容并不相同。然而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这就会导致部分基础弱的学生出现学不懂等情况,进而拉大差异。
2.影响
学生差异的形成和增加,会给教学活动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第一,导致学困生出现。在学生差异的背景下,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弱化,逐渐就会成为学困生,从而拉低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第二,班级学习氛围变差。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之后,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下滑,在课堂上不积极不主动,这就会引起班级整体氛围变差。第三,加剧两极分化现象。学生差异的不断拉大,最终结果就是加剧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学生之间产生隔阂与矛盾,这不利于学生自身与班级整体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差异的体现策略
学生差异客观存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将其体现出来。简单来说,就是要实施分层教学,从学生差异切入,构建层次化语文课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
1.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在学生差异视角下,实施层次化教学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因此,就需要对学生合理划分层次。具体来讲,在对学生划分层次的时候,应该从当前语文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出发,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发散层三个不同层次。在对学生划分层次之后,还需要再来进行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再分别分为不同的小组。这样一来,表面上是小组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分层学习,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分层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分层实施语文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层次化的小组划分之后,就需要分层实施语文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构建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模式。首先,針对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结合语文课文,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简单地说,就是设计三个不同难度的任务。将难度高的任务分配给发散层小组,将难度低的任务分配给基础层学生。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拿到与自身实际水平相符合的学习任务,尤其是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可以切实完成这些任务,这样能够让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提升,并且语文基础也不断提高,这样就能实现逐步发展,缩小差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基础层次的学生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切实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并且可以适当得到拓展,增强基础层次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掌握效果。
3.进行层次化评价
在分层实施课堂教学之后,还需要关注学生评价的层次化。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或是不同的评价手段。简单来说,如果要在评价指标上实现层次化构建,那么就应该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如果要以相同的指标进行评价,那么就需要在评价方法上体现出差异。至少保证其中一个方面符合学生差异,这样才能准确评价学生取得的学习进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效果,从而树立学习信心。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课程来讲,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差异这一问题逐渐凸显,需要引起重视。在学生差异视角下,就需要对层次化教学进行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起层次化课堂,对学生分层教学,切实推动学困生的发展进步,逐渐弱化学生差异,实现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魏宁欣.浅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5):102.
[2]周广荣.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8(36).
[3]王兴贵.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的有效实施和探讨[J].散文百家(下),2017(1).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