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过程的“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策略

2019-01-17 02:06黄敏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黄敏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心理过程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提出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准确传授教材知识,使学生获得正确政治认知;理性辨析政治问题,培养学生正确政治情感;重视政治目标引领,培养学生坚强政治意志;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付诸政治实践活动等,有效促进“四个政治”全面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真实的持久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心理过程 “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52-03

“政治认同”素养是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定的首要核心素养,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基于心理过程的内容,笔者认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行动全面发展的过程。

一、准确传授教材知识,学生获得正确政治认知

政治认知是指学生对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内容的正确理解。政治認知是政治认同的基础。政治认知越深刻,政治情感就越强烈,政治意志就越坚强,政治行动就越自觉。

教材是学生获得正确政治认知的来源,是“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正确的政治认知才能产生正确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行动。因此,教师准确传授教材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政治认知,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前提。教师要准确传授教材知识,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概念的讲授要准确。概念是理性认识最基本的形式。概念是思想政治学科最基本的知识,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概念的分析要全面、准确,对概念的表述要规范、科学。比如,在讲授“监督权”这个重要概念时,教师不仅要从主体、对象和内容三个方面对监督权的内涵进行全面分析,而且要准确分析我国监督权的主体为什么是“公民”而不是“人民”,从监督的主体和对象准确分析监督权的政治意义。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监督权”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才会思考“如何行使监督权”等问题,学生才会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从而提升对监督权的认同感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此外,有的概念,去掉或增加一个字,或改变其中的一个字,原意就会发生改变,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两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运用概念表述政治观点时做到准确无误。比如依法执政不等于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权利不等于权力,我国公民享受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不等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而不是“高度的自治权”;我们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总之,教师对概念的准确讲授,有利于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理解,从而为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奠定认识基础。

(二)对知识点的讲授要全面。在教学中,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获得正确的政治认知,离不开对知识点的全面把握。为此,教师有必要根据教材实际进行适当拓展。比如,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的正确的理解,是学生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为此,教师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全面讲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曾经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议会制度,也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科技强国的目标,议会制度难道没有优势?我国能否也实行议会制度?学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对“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问题没有真正地理解。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必将影响到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但是,教师简单地从课文列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几个方面优势去回答,确实难以让学生信服。为此,笔者对教材进行适当拓展,以列表的形式,从性质、阶级基础、职权、与选民关系、优点、缺点等方面将议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比较,然后提出问题:两种制度都有优点和缺点,我国为什么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议会制度?学生激烈讨论后,笔者结合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国情进行精准分析,最后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的结论。总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越全面,理解越深透,越有利于“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

二、理性辨析政治问题,培养学生正确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指学生在正确认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主要表现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政治情感是政治认同的内在动力。没有政治情感,政治认知很难发展到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认知也将无法转化为政治行动。

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传授的一些政治观点有时和自己在社会上所见所闻发生矛盾,思想上产生了疑惑。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辨析,学生的疑惑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解决,就有可能动摇学生政治认同的基础。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理直气壮的宣传教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教育不公平、分配不公平、贪污腐败等问题。学生由于知识有限、社会阅历浅,心理不够成熟,往往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上述问题,甚至简单地把上述问题的产生归咎于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演变为偏执的思想。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疑惑不能简单打压,也不能任其发展,面对学生的疑惑不能强行灌输,也不能冷莫无视,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地有理有据地给学生释疑解惑,将学生的偏执思想转化为正确的政治情感。在讲授“唯物辩证的实质与核心”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矛盾观点对上述问题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辨析。比如,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矛盾普遍性的表现。近年来,党中央加大反腐败力度,集中精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稳妥推进西部大开发,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正视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办法解决矛盾的表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没有矛盾,没有矛盾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失去发展的动力。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因此,我们在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既要看到取得成就,也要看到存在问题,更要分清楚取得成就与存在问题哪个是主要方面哪个是次要方面,重点把握主要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次要方面,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在辨析过程中传授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在辨析过程中凸显中国共产党为民情怀、敢于担当精神,不仅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政治认知,而且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情感,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总之,经过正确辨析,学生才能分清是非,爱憎分明,才能在不同的价值碰撞中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三、重视政治目标引领,培养学生坚强政治意志

政治意志是指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的顽强不懈的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学生严以律己,勤奋学习,不怕困难和挫折,锲而不舍,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意志是政治认同最重要的表现。没有政治意志,政治认知容易动摇,政治情感难以控制,政治行动也就难以坚持。

坚强的政治意志,是政治认知发展到坚定政治信仰的结果,也是政治认同最重要的表现。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是培养坚强政治意志的前提。古人云:“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学习和工作中才能激发出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重重困难和挫折,自强不息,使自己梦想成真,从而成就辉煌的人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目标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将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帮助学生在砥砺中实现理想。从高一年级开始,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党总支举办的业余党校这个平台,积极配合学校党总支,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学习。通过学习党史国史和观看影像资料,学生对党的理论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对党艰苦奋斗的历程、光荣的传统、優良的作风和伟大的成就加深了认识。通过学习,学生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学习,学生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同,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做合格接班人的信念。另一方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直面困难,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创造条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引导学生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以《中学生守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爱学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关心集体,乐于奉献,不断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诚实守信,团结同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以实际行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总之,学生向党组织靠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努力学习、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的过程,是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是学生磨砺政治意志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追求政治目标过程中养成坚强的政治意志,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方法。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付诸实践活动

政治行动即政治实践,是指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政治认同不是飘在天上的教条,而是脚踏实地的践行。政治实践是政治认同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开展政治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政治认识,增强政治情感,磨炼政治意志。

第一,积极开展以加深理解教材政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在讲授“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部分内容时,曾经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老师,公民监督真的有作用吗?面对学生的疑问,笔者心里明白,学生虽然初步掌握了监督权的内涵、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意义、注意事项等知识,但是,学生对公民的监督仍然持怀疑态度,仍然没有认同。此时,笔者如果持肯定的态度回答问题,恐怕学生还是不信服。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教学计划中的任务: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到与学校一墙之隔的一座公园去实地调查,查找公园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后,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了这次教学实践活动,将查找到的问题归纳整理后以书面的形式交给笔者。第二周上课时,笔者将学生查找到的问题进行宣布,学生无异议后,笔者利用教室多媒体打开当地“县政府官网—政民互动—市长信箱—我有话要说”平台,当学生明白笔者要给市长反映上述问题时,教室响起了热烈掌声。笔者请一位学生将上述问题当场输入“我有话要说”平台,并以学生所在学校和班级全体学生的名义要求政府核实后尽快解决,回复邮件发往班里一位学生的电子邮箱。不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及时作出回复,并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实地检查落实整改,学生反映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通过这次教学实践,一方面,学生的政治认知及时得到检验,认同观点及时得到强化,价值偏颇及时得到矫正。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就感,进而增强了政治参与意识。

第二,积极开展以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政治认同不仅需要以正确的政治认知为引领,而且需要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全面感知为体验。结合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活动,笔者组织学生参观了当地党委和政府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展览。展览通过图片和影视介绍了改革开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苦历程,介绍了改革先锋模范人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通过参观学习,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进而自觉维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参观学习,教师教育学生以改革开放先锋模范人物为榜样,自觉站在时代潮头,听从时代召唤,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展览以丰富的实物展品和照片资料、详尽的数据图表展示了改革开放 40 年来家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参观学习,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此基础上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总之,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行动是“政治认同”素养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准确传授教材知识,学生获得正确政治认知;理性辨析政治问题,培养学生正确政治情感;重视政治目标引领,培养学生坚强政治意志;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付诸政治行动等途径,可以有效促进“四个政治”全面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真实的持久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黄 敏(1968— ),男,壮族,广西靖西人,教育硕士,广西百色靖西市靖西中学政治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