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侃 曾霄令
【摘 要】本文分析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意义,论述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路径:融入目标设定,制定与就业目标一致的专业培养目标;融入课程设置,构建融合素质拓展内容的特色课程体系;融入教学活动,把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内容贯通教学全过程;融入基地平台,共建“两室两基地”等实体就业创业平台;融入校园文化,用“和而不同”校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关键词】中职教育 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 专业建设 就业创业平台 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23-03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就业和创业的教育。在职业教育的基本运行框架中,专业建设是龙头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工作,它涉及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涵盖了课程設置、师资保障、教学改革等系统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和办学水平,是一项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学生培养及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教学基本建设。反过来,就业与创业又是衡量专业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起到引领专业走向规范化发展的作用。
就业创业平台是为解决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而构建的特定环境或条件,它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是以服务职业市场需要,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质量为目的的实践平台。它既包括实体性平台,还包括虚拟性平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在就业创业的方式、手段和路径上不可能脱离职业市场的实际,学校只有依托地方产业发展,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路径,才能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保持职业教育旺盛的生命力。
由上述可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是基于双方的属性、目标等因素推动的,两者的有机融合既是中职专业内生性发展的应然选择,也是中职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性平台。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把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平台相融合?本文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工艺品(坭兴陶方向)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为例进行研究。
一、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意义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专业是在响应地方政府号召、顺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而开设的新兴专业、特色专业。专业创建伊始,得到地方政府和坭兴陶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分别与 5 家坭兴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专业与企业开展了师资互聘、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系列合作,在对接产业的基础上推动了专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毕业生数的增多,调研发现,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整体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毕业生专业技能单一,针对性不强,未能满足坭兴陶企业各技能岗位的全面需求,没能解决某些岗位用工荒的问题。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如拉坯、制模、烧窑、炼坭等方面的人才仍匮乏。二是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他们缺乏文化底蕴,艺术审美力不够,在器型设计、装饰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薄弱。三是部分毕业生就业观不正确,职业期望值偏高,在求职就业时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企业忠诚度低,就业稳定性较差。四是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低。学生创业缺少渠道,在经费扶持、技术指导方面没有获得有效帮助,创业难以稳定,更难以发展,坚持并取得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多。
概言之,毕业生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匹配度不高,技能结构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低。这些现象,一方面与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不够准确、系统和规范有关;另一方面与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理解不同、帮助不足有关。企业用工看重的职业工作能力、敬业态度、沟通合作能力、抗压能力,以及能吃苦精神等在人才培养中得不到有效培养。
根据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习得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现有的教育态势中真正提升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唯物辩证法内外因作用的原理对比作了诠释。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有对职业和自我认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内心要有向往、期待,并愿意付出努力。外因是什么呢?就是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习得所构建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包括课程、师资、基地等专业建设的条件因素和就业创业平台的建设。实践证明,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需要引导和激发的,内因虽然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趋势,但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只有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平台两者有机融合创造出来的外部条件,才能切实服务好学生的成长,共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作用。
二、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路径
推进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平台相融合,最主要解决的是融合的因素和路径问题。调研发现,坭兴陶专业就业创业质量不高,原因在于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结构与市场脱节,职业观念、态度与岗位需求有差距。找出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把握探究方向,找到融合点,提高融合度,反过来助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坭兴陶专业主动沟通,紧密对接产业发展,与企业深度合作,实践探索了一条在专业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实践、校园文化等各方面融入就业创业理念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融入目标设定,制定与就业目标一致的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定向的作用,强调专业学生能有什么、能干什么,反映了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和办学实际为前提,它制约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内容、手段和方法。为服务产业发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提高就业质量,坭兴陶专业重新定位了专业培养目标。新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行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创业为导向,面向广西以及其他地区陶艺制作企业,培养能够适应坭兴陶制作及其他类别陶艺制作生产一线的需要,具有器型设计能力、装饰设计能力、陶瓷成型能力、陶瓷雕刻能力等就业创业能力的陶瓷设计师、陶瓷成型工(手拉坯)、陶瓷装饰工(雕刻)等实用型技术人才。新的培养目标不再将就业服务面向局限于区内和坭兴陶艺,而是增加区外的服务区域和各类陶艺制作企业,扩大了就业范畴。新培养目标还在原有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器型设计、装饰设计等能力,从制造到设计,从模仿到创新,更新调整了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对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满足了产业发展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实现与就业目标相一致。
(二)融入课程设置,构建融合素质拓展内容的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是落实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体系的建构最能反映专业建设目标完成度。在几年的专业办学锤炼中,坭兴陶专业构建形成了“对接—渗透—交融”的民族文化传人培养模式。这个培养模式通过和产业发展、企业岗位和职业标准的“对接”,构建了融入就业创业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一是专业与地方产业相互对接,构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层次分明的“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的“三领域九模块”特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教学结构的递进性、知识的系统性特点。基础学习领域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职业素养训练、就业创业指导等德育基础课程,以及语、数、英文化基础课程和书法、美术、模型制作、陶艺历史等专业基础课程,“三领域九模块”课程架构既体现“能力本位”理念,又关注“持续发展”理念,包含了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最关键技能和最重要的素质。
二是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炼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式”坭兴陶技能实践课程群。专业面向工作岗位,以形成岗位技能为核心,分别建立了“陶艺设计、炼泥、成型工艺、装饰技法、烧制和打磨”等五大典型任务和 17 项子任务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从专业基础到核心技能再到综合训练,技能提升过程更规范、系统、科学,克服技能实训的形式化、浅表化、碎片化问题,形成零距离对接工作岗位和职业标准,高质量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课程。
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施了“分段式”坭兴陶就业创业核心技能培养体系。对接坭兴陶生产从“炼泥、绘图、成型、装饰、烧制、打磨、抛光”等七道核心工艺流程,实施从“在校实训”到“校企协同实训”,再到“入企实习”三段式培养,让学生从基础技能训练到提高训练,由浅到深,从模仿到创新,成为优秀的传承和创新技艺人才。
(三)融入教学活动,把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内容贯通教学全过程
中职学生生源属性决定了学生整体年龄小,心智不成熟,这些特征使得他们在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中容易出现偏差,对职业方向不会规划,反复修改或者规划出来的目标不能坚持。而工作岗位需要的敬业、诚信、合作、负责、吃苦等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育和养成又是一个长期教育和进化的过程。因此,就业创业的教育不可能仅靠职业生涯规划等几门德育课和几位德育老师单独完成,它需要发挥文化课和专业课各类课程教学的合力,需要贯穿从入学到毕业各学段的教育中。坭兴陶专业实施全课程全学段关联职业、指导就业的教育形式,要求文化课注重结合职业、服务专业,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专业课加强安全素养、职业规划、岗位职责等内容教学,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规划个人的专业成长、职业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创建了适用于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的“六练双实训”教学方式。通过练诗词朗读、练毛笔书法、练绘画技法、练雕刻技能、练拉坯技能、练装接技能等“六练”以及基础技能开放式实训和创新技能封闭式实训等“双实训”,强化了坭兴陶就业创业人才的技能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六练双实训”活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敬业和吃苦精神,还磨炼了坚强的职业意志。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也是融合理念的执行者和推动者。没有教师的真正贯彻实施,所有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培养目标都只是空中楼阁。坭兴陶专业师资团队的领军人物,包括了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黄明海,全国技术能手、省级劳模袁辉文,金奖名师、专业带头人曾霄令等。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励志典范,是学生职业榜样,他们在师带生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影响着学生成长。坭兴陶专业师资团队的成员还包括全体职业指导老师、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主阵地努力实践融合理念,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职业、岗位认知和对自我的反思,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
(四)融入基地平台,共建“两室两基地”等实体就业创业平台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原则。实践证明,职业学校和合作企业创新共建的“校中企”或“企中校”运作模式,能让学生提前进入岗位练兵,也为企业储备和培养大量技术人才,是深化产教融合双赢举措。坭兴陶专业进一步加强与坭兴陶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建设大师工作室,引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大师工作室等 3 个大师工作室,开展分工艺、分小组的一对一师带徒工程。企业大师在授课和技能训练中,言传身教,使学生既习得技艺,又承接了大师传递的耐心、专注、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
专业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了“两室两基地”就业创业实体平台,包括大师就业促进工作室、学生创业工作室和青年陶艺师孵化基地、产业园创新创业基地,实现共管共治,通过这些实体平台建成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开展问答咨询、专题讲座、互动交流。
同时,专业还得到钦州市委市政府政策扶持和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在钦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古陶城步行街安排建设了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创业基地,該基地实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直接面向市场,研发、制作、设计并销售陶艺作品,由坭兴陶、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下运作管理,学生在学制期内轮流进入岗位工作,学生没毕业就能提前接触职业场景,职业工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职业素养也得到磨炼,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要零距离的对接。
(五)融入校园文化,用“和而不同”校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隐性课堂和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它能对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持久性的重要促进作用。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确立了“和而不同”校训,并以此建立校园文化体系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实施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和活动德育,从新生入学开始的“德育活动周”,到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民俗文化的“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周”,再到检验和展示师生教学、科研、技能竞赛风采的“魅力北职活动周”“教学开放周”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坚持“打造硬技术,培养软实力,践行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在教学和德育这两条主轴线上开展 “三七”教学和“三五”德育,倡导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
学校把质量文化落实到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环境。“春蚕行动,成蝶计划”“126 培养模式”就是具体的实践措施。“126 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明确 1 个发展方向,它是奋斗目标;培养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 2 种精神,它们是支柱力量;提高表达、沟通、合作、自控、抗压和学习等 6 种能力,它们是核心竞争力。“126 培养模式”贯彻到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团活动等方方面面,通过每天的课堂教学、每周的晚自习口语演讲、每学期技能比赛的备战等环节融入能力训练,磨炼了意志,明确了成长方向,化茧成蝶。
学校注重企业文化的引入,建设了“工匠园”、星之路和圆梦园等带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建筑,同时建设有“一中心一文化陈列馆一柴灶”的坭兴陶艺民族文化展区和建筑,在两种文化的交融氛围中,学生学习了诗画民族文化知识、掌握民族技艺,涵养了勤奋、專注的工匠精神品质。
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平台融合是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基础上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实践证明,坭兴陶专业和就业创业平台两者的融合是有成效的。2018 年,已结业的坭兴陶艺工匠型人才 467 人,其中,到企业就业 403 人,独立创业 53 人,对口就业率达 95% 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成长为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并独立创业,每年创造产值达 4100 万元以上。
【参考文献】
[1]方绪军,王 屹,赵 宏,等.中职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
[2]雷日扬.构建融入就业创业平台要素的高职专业建设新机制[J].轻工科技,2014(11)
[3]雷日扬.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研究[J].轻工科技,2013(10)
[4]王 屹,伦洪山.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机制与方法研究[J].教育观察,2016(11)
[5]黄兆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机制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6]韩光敏.浅析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关系[J].高教论坛,2014(1)
[7]史立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关系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重大课题“中等职业教育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实践研究”(2015JD108)。
【作者简介】沈丽侃,女,广西钦州人,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曾霄令,女,广西钦州人,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民族工艺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