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云教授从“有胃气则生”论治恶性肿瘤经验介绍

2019-01-17 01:43刘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李教授胃气白术

刘菲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及医学理念的发展,恶性肿瘤的治疗目标由清除肿瘤负荷、提高客观疗效逐渐过渡到提升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的缓和医疗[1]。李冬云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医三十余年,对于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恶性肿瘤及难治性血液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李教授近些年的工作重点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及缓和医疗方面。她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脾胃有着密切关系,尤其关注“有胃气则生”的理念和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首先保证“吃喝拉撒睡”的正常。李冬云教授从多年临床经验中逐步形成了从脾胃论治恶性肿瘤的辨证用药体系,在临床中强调遣方用药注意始终以顾护脾胃生机为第一要义。本人作为北京市朝阳区第四批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学生,有幸跟随李冬云教授三年,对李冬云教授从“有胃气则生”论治恶性肿瘤理念深有感触,现述其要,以飨同道。

1 胃气,人生命之根基——“有胃气则生”

中医学理论中,胃气泛指胃肠为主的消化系统功能,即脾胃之气。“胃气”为脾胃功能的体现,脾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器,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脾胃又被称为“后天之本”。《内经》提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居人体中焦,上连心肺,下及肝肾,是五脏气机升降之枢纽,为五脏活动提供能源[2],故脾胃和其他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李教授认为注重胃气就是保护人生命之根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应尤为重视恢复脾胃功能。

2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关系密切——“无胃气则死”

李教授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关系密切。恶性肿瘤的发生主要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气不足有关,其中脾胃之气亏虚又最为关键[3]。《脾胃论》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虽然李杲在其著作中未过多论述肿瘤的治疗,但其思想对于现在临床的肿瘤治疗颇具启发[4]。脾胃为五脏之母,脾胃虚衰,则各个脏腑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反之,各个脏腑功能不足,也会影响到脾胃。如果再罹患肿瘤,则脾胃的功能会更加受到影响。胃气的盛衰可在临床实践中对肿瘤病情进行宏观把控,根据预后评估协调治疗手段,为恶性肿瘤提供治疗指导思路,具有较大临床意义[5]。故李教授在临床中常用“胃气”的盛衰评估衡量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3 李教授“健胃气”五法

李教授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辨证思想均体现了无论标本缓急,均重视脾胃的调治,治疗中提倡贯穿以“急则治标,顾护脾胃;缓则治本,调补脾胃;无证可辨,治以脾胃;病防渐进,培补脾胃”的理念[6]。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李教授自创了恶性肿瘤“健胃气”五法,分别为理气和胃法、滋阴益胃法、益气和胃法、化痰和胃法、化瘀和胃法。根据不同患者的辨证特点,采取合适的健胃气治法,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以下采用病案记录的形式对五法进行详细阐述。

3.1 理气和胃法

郭某,女,38岁,2018年3月初诊。患者于2012年体检发现患右侧乳腺癌,并行乳癌根治术,术后行化疗,就诊时有右侧手术部位时感疼痛情况,西医检查未见异常,大便偏干,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舌暗红苔白,脉弦细。李教授考虑为乳岩——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证型,立法为活血化瘀,疏肝健脾,方药为生黄芪15 g,生地15 g,鸡血藤30 g,仙鹤草30 g,赤芍15 g,知母15 g,玄参15 g,栀子10 g,柴胡15 g,郁金10 g,牛膝15 g,女贞子15 g,生白术15 g,枇杷叶10 g ,天冬15 g,凌霄花10 g。14剂,水煎服,每日2次。同时李教授也建议患者配合针灸疗法,因为针灸疗法立足于患者整体功能的调节,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作用迅速、疗效的特点[7],患者也表示可以接受。经过治疗一个月后患者诉各种症状均明显好转。

按:本例中李教授从肝经论治乳癌。肝气不疏,既影响气机的调畅,同时又对气血津液、脾胃功能等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8]。本方重用生黄芪、生白术健脾益气,重用生白术还可健脾通便,郁金、柴胡、凌霄花疏肝理气通络,可使肝经通畅,则右侧乳房手术部位疼痛减轻。张仲景早就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肝木克脾土所致脾虚情况,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很多见,李教授接诊有肝气郁滞的患者常疏肝同时不忘健脾,往往比单一使用疏肝药物要获得更好的疗效。

3.2 滋阴益胃法

刘某,男,66岁,乙状结肠癌术后半个月,目前存在大便次数多,时干时稀,稍感乏力,口干,纳食可,眠一般,夜尿频。2016年10月初诊,患者面色无华,身形瘦削,舌质淡嫩苔剥脱,脉弦。李教授辨病为肠蕈——胃阴不足、气虚血瘀证,立法为滋养胃阴、益气活血,方药为生黄芪15 g,生地15 g,天冬30 g,石斛30 g,炒白术30 g,茯苓30 g,鸡血藤30 g,莪术15 g,紫苏梗10 g,丹参15 g,砂仁6 g,金樱子15 g,怀牛膝15 g,山药15 g,香橼15 g,预知子10 g,14剂,颗粒剂,日1剂,早晚冲服。患者服药后诉口干情况好转,大便较前通畅,并后来坚持复诊服药。

按:在本病例中,李教授辨证为胃阴不足、气虚血瘀证,她认为毒蕴阴亏是患者肠癌发生的根本病机[9],而胃阴不足又是肿瘤发生的先决条件。在处方中多重用生黄芪、生地、天冬、石斛、炒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养阴药物,并在调方时都一直保留这些药物。她在临床用药中喜用甘平或甘凉润濡之品以养胃阴,如麦冬、沙参、玉竹、石斛、生地等,但李教授指出滋阴药物使用太过则容易遏制阳气、滞纳毒邪,故需要注意用量和在药方中的比例。

3.3 益气和胃法

孙某,男,81岁,2018年9月初诊。患者两年前发现患有胃癌,但拒绝进行手术药物等一切相关肿瘤方面治疗,近2个月出现纳差、腹胀,偶有上腹部疼痛,乏力,贫血,黑便,一日3~4次情况,初次就诊时患者面色苍白无华,身形消瘦,言语无力,舌质淡白胖大,苔白微腻,脉弦无力。李教授辨病为胃积——气血两虚、脾虚气滞证,立法为健脾益气,补血理气,方药为生黄芪30 g,党参30 g,砂仁10 g,焦神曲30 g ,生麦芽30 g,厚朴10 g,海螵蛸30 g,茯苓30 g,鸡血藤30 g,阿胶10 g,莪术15 g,白及10 g,生白术30 g,白扁豆30 g,香橼10 g,生地30 g,14剂,水煎服,每日2次。患者服药后诉乏力好转,黑便情况减轻。

按:在本病例中,李教授辨证为气血两虚、脾虚气滞证,她认为本病病机关键点为脾气虚,运化无力可致倦怠乏力、气短等,脾气虚致脾不统血可出现便血等[10]。方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重用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等健脾益气药物,加上阿胶补养精血,厚朴、大腹皮、香橼等疏肝理气除胀,一者气血生化有源,二者疏肝理气以增运化补益药品之壅滞,在健脾中注意不壅补,重在升与运。

3.4 化痰和胃法

李某,男,69岁,2018年2月底初诊。患者因发现大便带血进行肠镜检查发现直肠癌半月余,目前尚未确定最终手术方案。刻下症:便秘,大便偶有带血,肛门处胀痛,夜间偶有疼醒,平时有吸烟饮酒嗜好,无嗜食肥甘的爱好,面部易出现疖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舌暗苔黄厚腻,脉弦滑。李教授辨病为肠蕈——脾虚湿热兼血瘀证,立法为健脾利湿、清热活血,方药为瓜蒌30 g,清半夏9 g,浙贝母15 g,生薏苡仁30 g,莪术15 g,生白术40 g,生地15 g,茯苓30 g,厚朴10 g,莱菔子15 g,连翘15 g,山慈菇10 g,龙葵15 g,桃仁10 g,赤芍30 g,仙鹤草30 g。14剂,水煎服,每日两2次。患者诉服药后便秘及大便带血情况好转。

按:在本病例中,李教授辨证为脾虚湿热证,主要病机为脾胃虚损,运化津液功能失常,易生痰瘀,有形之邪阻滞肠道[11],故形成肠癌,方中重用瓜蒌、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清半夏、生薏苡仁化湿健脾,山慈菇清热解毒通便,莪术化湿散结抗肿瘤,桃仁、赤芍、仙鹤草活血化瘀散结,桃仁兼可润肠通便,龙葵清热解毒抗肿瘤散结,生白术健脾化湿兼通便,茯苓健脾化湿,厚朴理气宽肠通便。患者服药后诉便秘、肛门胀痛等情况明显好转。

3.5 化瘀和胃法

许某,女,67岁,2017年12月初诊。患者因四肢末端皮肤逐渐色泽变暗、皮肤质地变硬、无汗、四肢无力、口眼干、便秘,最终确诊为POEMS综合征,平素脾气急躁易怒,大便干燥。舌暗红,苔白,舌下系带紫暗,脉弦涩。李教授辨病为皮痹——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证,立法为活血化瘀,疏肝健脾,方药为:生黄芪30 g,白术40 g,当归30 g,柴胡15 g,郁金10 g,鸡血藤30 g,赤芍30 g,仙鹤草30 g,桃仁10 g,熟大黄10 g,片姜黄10 g,密蒙花10 g,枳实15 g,川芎10 g,川牛膝30 g,生地15 g。患者在服药后复诊诉皮肤质地较前柔软,便秘情况好转。

按:在本病例中,李教授辨证为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证,由于癌瘤发生常因脾胃功能受损,久受毒邪,瘀血内阻,终至气滞血瘀毒聚的病机,所以治法当以益气健脾佐以化瘀解毒之品[12]。方中重用生黄芪、生白术益气,生白术兼可益气润肠通便,当归、鸡血藤活血化瘀,柴胡、郁金、川芎疏肝活血理气。在瘀血证中李教授依然重用健脾药物,体现了李教授重视脾胃功能及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行则血行的观念。

4 结语

李教授认为调治胃气是恶性肿瘤辨证施治的基本出发点。恶性肿瘤中医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治当扶正祛邪,但不可单纯攻伐邪气,攻伐过盛必将更损正气,使癌毒内陷愈盛,适得其反[13]。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证候复杂多变,或气血不足,或兼阴虚,或兼血瘀,或兼气滞,或兼痰湿者,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及异质性特点决定了医者应针对不同个体具体辨证施治,因人制宜。而且中西医治疗各有千秋,取其所长互补短处才是正道[14],利用中医中药,调理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西药所致的副作用,以顾护脾胃为辨证思路出发,可使肿瘤患者最大程度上获益,“保护胃气”应全治程介入,须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并配合其他治法。

猜你喜欢
李教授胃气白术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育槐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10批不同来源白术中白术内酯的含量测定
胃气在病畜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厨子救人
别人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