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洲
【摘 要】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还尚未形成,而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其中包括数字、符号以及运算等,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难度。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对小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小学生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针对基于教学情境创设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希望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可以使得小学数学中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更加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以此促使小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小学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使得小学生热爱上数学知识学习,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的充分调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教学情景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情景的创设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备的一项学习品质。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以此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小学生产生疑问,从而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圆》一课时,可以首先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教室并找出具有圆形特征的事物,随后,任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最想了解有关圆哪一方面的知识内容呢?并鼓励小学生大胆提出自身较为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通过小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方法引导其对问题展开探究。在这样的问题教学情境中,很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
二、创设实践教学情境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不断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而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小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小学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可以首先引导小学生利用手编的纸张亲自动手裁剪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大部分小学生均能够正确裁剪出这两个图形。随后,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直尺来测量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鼓励小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测量。通过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来说,其大多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教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学数学知识,这样更加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视频:小明奶奶生日这天,一家人为奶奶庆祝,奶奶将生日蛋糕切成了8等份,分别给小明、小明妈妈、小明爸爸、小明爷爷以及自己各一份。这时任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每人分到的蛋糕占蛋糕整体的多少?剩下的部分占整体的多少呢?以此促使小学生对分数形成初步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情景的创设,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自主参与到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来。
四、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其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最大原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元、角、分》一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这一特点,组织小学生进行“小小商店”游戏,部分小学生扮演卖家,部分小学生扮演买家,将自己的文具用品进行出售,扮演买家的小学生可以与卖家讨价还价,最终购买自身想要购买的物品。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不仅更好地认识到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强化了小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在教学情境创设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合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将抽象的小学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以此促使小学生在教學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小学数学知识,从而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