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冰
摘 要:家庭对儿童成长有着独特的价值,其引导孩子性别认同,促进家庭协同教养,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活动与交流,进而满足儿童及家庭亲子教育的需求,同时又能够拉近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合适的距离,适合的教育是优化家校共育生态,实现社会教育的和谐,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家庭教育;距离;适合
家长与孩子相处始终是矛盾体,家长抱怨孩子的不听话,孩子埋怨家长的不理解,其实,是二者内心不一致的目标和不合适的距离引发的不适合的教育。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合适距离,应该给予什么样的适合教育。
从出生到未来,从怀胎十月的期待到一朝生产的喜悦,从牙牙学语到热忱求学的奋进,孩子与我们之间注定是一场逐步分离的过程,可以说是渐行渐远的距离,但应该是渐行渐近的心理。作为家长,我们要适应这不断拉大的距离,且护送孩子们渐行渐远。恰当的方式和距离就是顺应着这个距离,恰当的介入、得体的退出就是合适的距离,适合的教育!
一、回顧生命本体意义决定了教育的距离
生命的本体需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家长就要始终如一地按着本体的生长规律进行施教,这样完成教育与被教育的和谐共生。
1.顺应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决定了孩子需求的完全满足和家长全然认同。
(1)刚出生孩子时期。孩子一哭,我们就抱起来,他就不哭了,孩子接近母体,她感觉得到母亲的气息,感觉到安全。我们对待他,总是观察他是不是饿了,难受了,然后给予他需要的。贴近孩子,母子肉体的贴合就是合适的,父母的温暖的怀抱就是孩子需要的,即适合的教育。
(2)蹒跚学路时期。我们跟着孩子走,孩子不会顾及你在哪,他只会追逐自己眼里看到的。我们为什么要跟着,我是怕他遇到危险,会让他尽情玩耍,只要他高兴,你从不会因为他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而生气,这时候跟着孩子保证她的安全就是合适的距离,追逐孩子的脚步,顺应孩子的需求就是适合的教育。
(3)2~3岁时期。我们是领着她出去玩,那既是孩子的需求,也是家长幸福时光,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会害怕,就会同意你领着他前行。这时候是孩子最安心的时候,也是家长乐在其中的享受。所以领着就是合适的距离,带着他出去就是适合的教育。
(4)小学时期。或领着;或跟着;谁跟谁就不定了,有时候可以放手、可以需要带领,你与孩子距离都随环境和需要而改变,顺应需要就是适合的教育。
2.适应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决定了孩子的渐渐独立需求和家长的干预心理之间的矛盾。好的教育应该是按初中生的特点决定家长的教育方式。
(1)家长的感觉与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差距。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了,孩子不可爱了,小时候可听话了,现在怎么总犟嘴呢,你一说话他就烦,在身边他就不喜欢,你不在,他又四处找你。家长这种感觉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其实大部分是不对的。从刚才回顾生长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小时候孩子就听话吗?就可爱吗?不是,是你心理的原因,过去你会按他的需求来做,无论哭得是否合理,现在,你不考虑他的需求,而是按你的想法去要求,他应该好好学习,应该去写作业了,应该懂礼貌。可你不记得,他现在比小时候还要有思想了,小时候都不受控制,长大了,怎么会比小时候听话呢?其实,他比小时候要明理得多。举个例子:在外边和别人理论说不过的时候,他都会搬出父母,我爸说的,我妈说的。这些其实都是这个年龄的正常反应,独立又依赖的心理表现。家长只要懂得这个道理,自然会尊重孩子长大的需求,又会以合适的距离陪伴着。
(2)父母和孩子问题出在哪里?孩子长大点了,有一些思想了,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天性,属于孩子的天性,而父母更多关注成绩是否优秀,作业做得如何,而他的需求考虑少了。你可能说不对呀,要啥都满足,我很爱他呀,我每天就为他活着了,这些也都是事实。但是你没有像小时候那样看他需要什么,研究他的心理,而是根据大人的标准,你的标准要求什么,这就是教育的矛盾。父母期望与孩子自然成长规律的矛盾;同时也是社会浮躁与家庭定位的矛盾。对孩子望子成龙,人家孩子都在学啥?我们孩子不能比他差,就这样一点点,你的孩子应该长成的样貌就逐渐与他的自然成长偏离了轨道。我们做的就是让孩子成为良马,而不是非得成龙成凤,继续顺应教育规律,以合适的距离给予适合的教育,这样良马有一天也许就会长成我们心中期待的样子。
二、合适距离,适合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合适的距离陪伴,是孩子需求的心理满足。距离的合适和教育的要求达成一致,就是最好的教育。
1.扶着前行,伴其成长。培养孩子就像种植小树,要扶助,小树长成要漫长的时间,银杏树长成需要十年,那我们的孩子呢,他是一辈子的时间。所以家长扶着,要歪的时候直一直,前提只能是扶着,而不是拔苗助长或者探到跟里。同时还要学会等待,静待花期,静待属于孩子的花期。所以不要去和别人比,只要看自己今天和昨天的对比。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每一次尽可能地和大多数孩子有成长碰撞的机遇,每一个孩子的今天比昨天好,渐渐地长成优秀的模样。但是总还是碰不到的地方。这个就需要家庭的扶助与陪伴。
2.理解认同,助其健康。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于渴望独立却又难以独立的矛盾期。孩子在这个时期就开始渴望有自己独立的心理空间,不希望别人随意闯入这个空间,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盲目闯入孩子的私密空间,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和冒犯,这会让孩子反感甚至愤怒。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才会出现诸如:家长说话会觉得厌烦,和家长在一起会觉得不自在的情况。但是一旦孩子在外面受委屈或者遇到困难了,他们又会第一时间求助于家长,会把家长作为自己最强有力的后盾。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不是不需要我们,而是不像以前那样时时刻刻都需要我们。我们的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度的空间和决策权利,也要给予孩子在这个阶段犯了错误的自我修正机会。最深刻的教育不是来自一直的优秀,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在不断挫折与磕磕绊绊中教育才实实在在地发生。不是说优秀不好,孩子成长轨迹怎会一帆风顺,一帆风顺都是美好祝愿。我们都知道,生活道路会有不顺,所以孩子经历这些,也是成长,不必害怕。
3.確立目标,愿其成才。父母的期望与孩子自然成长规律存在矛盾。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很多家长甚至为了让孩子能够达到他们心中所谓的安心学习,几乎一手包办了孩子生活中的所有事,最终且不说孩子的成绩是否有提高,单就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生活自理能力、同伴沟通能力等各项能力来看,其负面照应就足以影响孩子的未来。在这些面前,学习成绩再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可远观而无力应用罢了。
三、家长与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
合理沟通,达成心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共同心愿,“让每个学生成才”是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但是在现实教育中为什么经常出现“出好心办坏事”的问题?为什么经常发生孩子与家长、老师的要求背道而驰甚至冲突明显的问题?为什么经常发现孩子在小学还不错,到了初中越来越不听话而导致思想道德和学习成绩都急剧下滑的问题?为什么孩子在成绩上还不错而做人的问题却成为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者?
答案既很复杂也很简单:其实就是在整个社会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没有科学地按照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和成长规律来办事导致的!其实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出了问题!
心理专家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是家长与学生双方的态度好,多大的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被好奇心、猜疑心所左右,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家长需要积极做出调整。
孩子在慢慢长大,家长是辛苦的,需要适应他们不同时期的变化,不光是身体的变化,还有更多的是心理变化。所以,提倡家长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每一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如何爱?爱是陪伴,但是爱必须以需要为前提,这时期家长又是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所以需要家长放下手机,可以做家务、读书等一切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天天刷屏,这样,孩子的心就会平静;爱是理解,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并能在孩子独立又依赖的时期里对一切不满意行为给予理解;爱是宽容,宽容孩子一切成长中的不成熟的表现;爱是接纳,接纳孩子一切冲动、一切不完美。
家长要科学干预,适当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多变的环境。完全控制的教育就会引起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障碍,种种矛盾应运而生。父母要以守护者的姿态与孩子向同一目标努力。
四、多点联动,家校合作,共促成长
家、校目标一致,合力形成助力。学校每一次得到家长的指导和肯定都能成为学校前行的巨大动力和支持,大家要充分相信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和学校目标一致,合力形成助力,学校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随时走入学校,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对学校、老师给与理解、认同。一定有家长不理解学校的做法,因为学校是针对全体,一千个家庭一千个需求,有问题、有需求可以沟通,但方式要正确,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孩子的典范和榜样,孩子是你的缩影和示范。学校一切教育设计都是考虑孩子是否获得内心体验为前提。所以,选择相信是您最明智的举动。请你相信学校对孩子教育的用心,彼此理解、信任和尊重最重要。和学校一致就是家长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家校目标一致,共同构建孩子和谐发展的环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跟孩子平等交流,家长会看到孩子的进步!以成长过程中需要的距离为爱的前提,那就一定是适合的教育。有一天他会远行,我们只能看到他的背影,再走下去,我们和他的距离又很近,那是他搀扶家长的距离,所以且行且珍惜。
家长都是最爱孩子的那个群体,不知道如何才是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往往给予的很多,但适得其反,只有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与孩子合适的距离,适应渐行渐远的距离,家校合力助力孩子成长,给孩子合适的教育,形成与孩子的心沟通,助孩子长成最好的样子。
参考文献:
[1]林婷.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儿童品德行为的归因及疏解[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4):75-78.
[2]黄心怡.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与落实策略[J].好家长,2019(21):111.
[3]崔愿玲.职校学生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与破题之策[J].中小学管理,2019(3):49-50.
[4]王甜.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8.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