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月琴
摘 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发挥该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挖掘有价值的素材,以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促进其健康发展。立足于此,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将德育融入其中。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德育;融入对策
在新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承担的责任。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教师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培养其历史能力,还要帮助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实现。基于此要求,我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积极探究如何融入德育。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做出详细说明。
一、选择历史德育素材
历史德育素材的选择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有效融入德育的前提。因为,德育的融入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的,不当的教学内容,是难以使学生受到德育熏陶的。就历史学科而言,其教学活动的开展首要是实现用事实说话,让人信服。对此,我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真实的、客观的素材,以此使学生史论结合下,学会去伪存真。以《三国鼎立》为例,教材中所展现的内容较为繁杂,需要教师花费两个课时进行讲解。在学习了第一个课时的知识之后,学生大致建立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感性认知。此时,我会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曹操进行评价。这是因为曹操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尤其,不少学生在电视剧、文学读物等影响下,对曹操持有不同的看法。由此,我在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地搜寻教材中描绘曹操的内容,并利用多样的途径搜集其他与曹操有关的信息。接着,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在区分历史与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建立对曹操的深刻认知。在这样的信息搜集、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对曹操的全面认知,知道他奸诈、多疑,也知道他极具文学修养,更知道他为统一北方,推动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如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可以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
二、多样方式渗透德育
在选择了有效的德育素材之后,教师还要探索多样的方式,在打破说教的限制下,使学生亲身体验,在自主感知的过程中获得道德品质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以下方式实现德育的渗透。
1.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组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其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一步步地探寻有价值的历史知识,还可以使其透过知识的表象感知到道德情感内涵,从而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这里的提问并不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向学生单独地提出一个个问题,而是围绕着极具道德内涵的知识设计问题串,使学生在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下,一步步感知。以《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为例,从该标题可以看出,这节课极具道德内涵。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秦汉文化成果,还要使其透过这些成果感知其文化意蕴,体会道德内涵。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发挥了问题串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司马迁是在什么因素的驱使下写出《史记》的呢?其在书写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呢?我们要学习他身上所具备的怎样的治学态度呢?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将《史记》称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呢?《史记》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哪里呢?在如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对《史记》进行细细的分析,探寻到《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加深对其认知,感受司马迁身上所具备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坚定不移的精神品质的熏陶,自主地树立积极的意志品质。
2.组织实践
道德品质的养成是为了指引学生落实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在当前的初中历史德育活动开展中,尽管一些教师挖掘了德育因素,以多样的手段对学生进行了熏陶,但是仍以理论为主,并没有将良好的道德认知融入学生的行动之中,致使学生在学用分离下,失去学习兴趣,且其行为有违道德规范。初中生活泼好动,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乐于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且,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其也可以发挥自主性,积极感知,自主约束,从思想和行为上不断提升自我。基于此,我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组织实践活动,如历史故事会、历史板报等,使学生在参与中将思想认知发展为行动。以《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例,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了故事会活动,引导其按照“龙的传人——北京人”“华夏之祖——黄帝”“治国有方的姜尚”等模块讲述故事,从而感受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树立其民族自豪感。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學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深入教材挖掘德育因素,以多样的手段,如课堂提问、实践体验等,使学生感知、领会道德内容,自主地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践行道德行为,促进其道德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翠华.知史明德,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7(28):46-47.
[2]夏宏业.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127.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