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连禹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正面临改革。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结合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下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行为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找到学习脉络与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知识迁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升学习的效率。
一、合理设置疑问,释放学习热情
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合理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性,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思考与学习[1]。对部分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一定悬念,让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推导出的问题答案,提升学生的满足感,或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开放思维,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同。
比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读文章并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问题,如“梳理故事的情节脉络,并为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大意,对文章进行分割,并划分出各个情节,如“序幕:无伤告密;开端:范增献计;发展: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高潮:范增举玉,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结局:刘邦脱逃,张良留谢;尾声:刘邦诛曹”,让学生推导故事的情节发展。
二、营造学习氛围,应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营造舒适的氛围,为学生的思考创造有利条件,结合大量素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搜集各类素材,如视频、图片、音乐等,让学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建立真实的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師可以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朗诵文章或齐读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领悟,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积极思考。
比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首先,使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一句话进行导入,之后播放“再别康桥”的歌曲,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感受徐志摩的诗歌。之后教师可以对徐志摩的生平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最后,教师可以进行朗读,让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和饱含的深情,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三个方面,对这首诗歌进行感悟。
三、展开合作交流,激活自主思维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交换彼此的思想,鼓励师生交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僵硬,缺乏互动,导致课堂较为枯燥乏味,气氛较为沉闷。而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并进行观点交换,提升了学习的效率[2]。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当中,并在学生陷入困境时为其指引道路。
比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形成优势互补,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组内各司其职,并发挥积极作用。学生要围绕“文章脉络”进行思考,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构成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文章的发展路径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四、强化综合实践,进行情景模拟
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制定实践学习方案,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与自身感受,进行自主研究、自主实践、自主思考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知识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自主设计课程主题,思考实施方案,并在学习后做好归纳和总结工作,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比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学生模拟故事中的角色,如荆轲、秦王、燕太子丹、秦王侍卫等,让学生感受荆轲那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感受燕赵地区慷慨悲歌之士的风骨。学生在表演中,能够加深对文章情节的理解,并领会各色人物的魅力。在情景模拟中,学生能够用夸张的表现,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拓宽作品的广度,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主题的设计。
总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理设置疑问、营造学习氛围、展开合作交流、强化综合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丽.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杂志,2018,8(22):63-64.
[2]胡荣仁.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中学教育,2018,12(14):26-27.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