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莉 邹 毅 刘明霜 张玉峰
贵州省安顺市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 561000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全院的科室提供无菌器械、物品,成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源头,器械清洗、消毒的质量与院内感染、热原反应密切相关[1]。随着医院外科手术量逐年上升,外科手术、显微器械,呼吸和电击装置的使用频率升高,造成消毒供应室出现一定的困难,因而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成为医院日常工作的重点,综合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质量管理的各环节进行控制,制订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方案并实施,提高管理的质量[2]。本文主要分析综合质量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控制的效果, 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综合质量管理实施前(2015年2月—2016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的器械1 200件,其中手术镊230件,手术刀400件,手术剪340件,血管钳230件,综合质量管理实施后(2016年3月—2017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的器械1 200件,其中手术镊212件,手术刀427件,手术剪335件,血管钳226件,综合质量管理实施前后清洗、消毒、灭菌、包装等方法一致,且灭菌包均在使用期限内,同时临床上在实施综合质量管理前后选取118例医生、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其中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22名,医师19名,主任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8名,主管护师28名,护师12名,护士13名,综合质量管理实施前后调查对象一致。
1.2 管理方法 综合质量管理实施步骤如下:(1)创建综合质量管理队伍,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综合质量管理的目标,制订质量管理的考核体系、改进方法、质量控制手段等相关性文件,由质量管理科科长担任此次综合质量管理队伍组长,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1名)和副主任以上职称护士担任副组长和组员(3名),明确外科、显微、精密、呼吸机管道等医疗器械管理的目标,首先对各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评价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根据以上制订清洁消毒与护理的相关规范,发现呼吸器械未能按时收回等管理中的漏洞,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2)综合质量管理的策略:①回收管理:加强器械回收后至去污区的清点工作,对器械的性能、锈斑、血迹、缺损情况要认真检测,并做好器械规格和数量的登记工作,根据器械类型、污染程度要合理分类存放;②清洗管理:对于遗留在器械上的污迹、血迹等表面残留物质使用强效溶液进行清除,再放置于清洗框中并使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初步冲洗,依据器械清洗规范选择机器、手洗,若使用超声机清洗时,先常规清洗再使用高压水枪冲洗与消毒;③灭菌管理:首先要对灭菌包的完整性、标签等进行严格检查与核对,标识清晰且完整后则采用高压、蒸汽等灭菌方法进行灭菌,消毒灭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灭菌与消毒的规范,做到对医疗器械的全面彻底的消毒,最后记录消毒的时间、温度、压力等灭菌消毒的基本信息;④分类管理:首先对清洗、消毒、灭菌后的器械进行咬合检查,在这其中若发现清洗不合格的器械需要再次清洗与消毒,再根据器械的性能分类,根据分类管理规范按照器械的大小、类型分类管理,整个过程要注意保证该区域清洁卫生;⑤包装管理:分类后需要对器械进行包装,首先要再次检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确保器械清洗干净整洁,核对表面整洁且无损坏后对医疗器械进行包装,包装过程中要核对器械的编号与标签,包装完好后在外部粘贴灭菌标签;⑥验收管理: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后对其进行验收,首先核对灭菌和包装的标签是否粘贴,失效日期是否填写,字迹是否清晰,对于包装不合格的器械要及时识别并进行处理,合格的器械放置在规定的无菌区域;⑦发放管理:包装验收的器械要无菌保管,定期检查器械的使用,临床科室申请领用器械要按照灭菌时间顺序发放,当面点清数量和类型,并做好登记工作。(3)抽查检测 分管院领导、护理部主任、手术室和护理病区护士长按照《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对灭菌包进行随机抽查,对于不合格的无菌包追究责任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并予以完善和优化。
1.3 观察指标 (1)器械消毒质量:比较实施综合质量管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回收不合格、洗涤不合格、包装不合格、灭菌不合格发生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消毒监测合格率;(2)科室满意度评价:实施综合质量管理前选取相关科室118人进行调查,实施综合质量管理后再次对118人进行调查,评价内容为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分别行t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比较 综合质量管理实施后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比较〔n(%)〕
2.2 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消毒监测合格率比较 综合质量管理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消毒监测合格率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消毒监测合格率比较〔n(%)〕
2.3 满意度比较 综合质量管理实施后各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满意度比较〔n(%)〕
再生性医疗器械是指经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包装后可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而临床上使用的手术钳、手术刀、手术剪、呼吸装置等均为再生性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消毒、灭菌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为诊治疾病提供基本保障,是保证疾病治疗效果的基本前提[3]。清洗、消毒是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环节中最关键的步骤,因而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体工作与服务质量受清洗、消毒的影响较大,而影响器械清洗、消毒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需要定期抽查,实时监控探究影响器械清洗、消毒的危险因素,从而完善管理制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综合质量管理措施,提高清洗消毒中心的整体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医院感染的发生[4]。
本文结果显示,综合质量管理实施后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不合格率显著下降,消毒供应中心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消毒监测合格率显著提高,各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率显著提高。分析原因:(1)综合质量管理建立了明确的回收、送回制度,管理的内容细化,对器械全程动态跟踪,明确责任人,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2)综合质量管理是全程、全方面的质量管理,从器械的回收环节即开始管理,而后的清洗、消毒、灭菌、分类、包装、发放均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每进行一个环节均要详细的登记和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个环节[5];(3)分管院领导、护理部主任、手术室和护理病区护士长组成的质量抽查团队定期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质控,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质量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控制中可显著提高器械清洗消毒质量,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消毒监测合格率和各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