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冠心病择期PCI术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

2019-01-16 07:37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胸痛肢体心肌

钟 芳 李 珍 赵 雨 郭 欢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省芜湖市 241001

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成形技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可以达到快速疏通血管,有效缓解症状的作用,但血管再通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往往影响患者的预后[1]。有研究表明[2],缺血预适应是重要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源性保护机制,可减轻PCI术中的心肌损伤。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特点,并对心肌有着类似的保护作用[3],能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我科对择期PCI术患者进行无创缺血预适应训练,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科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纳入标准:(1)首次拟行PCI术;(2)神志清楚、无言语沟通障碍。排除标准:(1)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2)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3)已溶栓治疗者;(4)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恶性肿瘤者。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PCI常规护理。予以术前健康教育,包括介入治疗目的、方法与配合,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支持。实验组在术前48h使用2个血压计进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按测血压方式在患者两侧上臂绑好血压计袖带,给其中一个充气加压至200mmHg(1mmHg=0.133kPa),使患者上肢血供彻底阻断,并恒压维持3min,然后袖带全部放气,另一个袖带开始充气,同样也恒压维持在200mmHg,持续3min,以此类推,循环5次结束,30min/次,1次/d。对照组不行预适应训练。两组患者均由经验丰富的介入医师在心导管室按规范方法完成PCI术。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术侧肢体皮肤颜色及肿胀程度等。遵医嘱规律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PCI术后2h胸痛程度、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术后24h心肌损伤标记物及术后6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胸痛程度。根据疼痛定量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4],即以10cm长的标尺,标记10个刻度,0分端为无痛,10分端表示疼痛难忍,让患者移动游标测评。(2)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记录ST偏移振幅。(3)心肌损伤标记物。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参考值范围0~0.03ng/ml;CK参考值范围38~174U/L;CK-MB 参考值范围0~25U/L。(4)术后6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电话、家庭访视、门诊随诊等方式随访患者至术后6个月,记录心绞痛、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胸痛、心电图ST段改变比较 两组患者PCI术后2h胸痛程度、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胸痛、心电图ST段改变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比较 两组患者PCI术后24h心肌损伤标记物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比较(x±s)

2.3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6个月时,完成随访患者78例(97.5%),共发生心脏不良事件10起,其中心绞痛5例,脑卒中4例及心力衰竭1例。实验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注:两组比较,χ2=4.11,P=0.042 5。

3 讨论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现象由Murry等[5]最先报道,通过激活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抑制再灌注早期的氧自由基产生,降低氧自由基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介导心肌细胞的损害,是一种保护再灌注心肌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研究[6]证实,心内缺血预适应是一种强大的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但其操作的有创性、不可预见性限制了临床应用。肢体缺血预适应(LIP)是指肢体在缺血预处理后,对远隔器官在随后发生的缺血事件中有保护作用[7]。由于肢体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有着类似的保护作用,且具有无创性、可操作性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

本文对择期行PCI术冠心病患者,在术前48h进行双上肢循环缺血预适应训练,通过肢体反复缺血缺氧锻炼,产生了缺血预适应作用。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2h胸痛评分>1分及ST段偏移>1mV患者比率明显减低(P<0.05),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术后24h,实验组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可能与PCI术前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可以抑制心肌代谢及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8],降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释放有关。另外,肢体缺血预适应还可能对稳定冠状动脉斑块起到有益的作用[9]。随访6个月发现,实验组患者6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缺血预适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总之,对冠心病PCI术患者术前48h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降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释放,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使用血压计进行预适应训练,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胸痛肢体心肌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肢体语言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肢体写作漫谈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中4.1 R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