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2019-01-15 04:23丁丽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普通话语言语文

丁丽华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的语言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教师的语言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更应如此。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让课堂教学语言更具艺术性呢?

一、准确规范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阐明道理为目的的,与其他场合所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注重准确性和规范。

1.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一个普通话标准的教师上课和一个普通话不标准的教师上课,给人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笔者曾听过很多次语文教研课,有的教师普通话不太好,如把“老虎(hǔ)”说成“老虎(fǔ)”,把“北(běi)风”读成“北(bái)风”。结果,在该教师的课堂上,无论是听课的教师还是班上的学生,大家更关注的是他普通话中发音不准的地方,以至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尽量避免使用无意义的口头禅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口头禅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要尽量避免。有的教师一上课,就“嗯、啊”不断,“这个、那个”不停,给人的印象就是思路不清,或者是语言跟不上思维。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习惯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3.教师的语言要符合语言规范

教学语言要求有条理,符合逻辑性,讲究修辞和语法。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中语病不断,那么学生怎能判断哪些句子不符合规范呢?如“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等病句在语文课堂上并不少见,却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导致学生遇到病句也浑然不觉。

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课堂提问的技巧入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采用问答的形式与学生互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提问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应问得有意义、有质量。因此,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让学生“思而后得”。

三、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事实证明,语文教师绘声绘色、充满感情的语言较之呆板乏味、平铺直叙的语言更能感染学生。在一次初中语文示范课评比活动中,授课教师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教学语言生动形象,饱含感情,令人印象深刻。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满含深情地朗诵了《乡愁》,学生纷纷跟着他朗诵起来,好几个学生甚至在朗读时声音哽咽,热泪盈眶。正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且充满感情,才使得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四、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调动学生情绪的“金钥匙”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调动学生情绪的“金钥匙”,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与缺乏这方面素质的教师相比,他们更容控制课堂,并且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矛盾,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五、教学语言应显示教师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不仅能增强教师的魅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感,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之学会使用优雅的语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广采博闻,拥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开阔的视野,并能根据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

如在教学《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一位教师用自创的一首诗进行总结:“今日风雪送君归/明朝何人伴我行/来年梨花山漫漫/却话与君诀别情。”并赠给学生们两句诗:“尔等今日轻轻语/何不惜得此时情。”课后,该班的好几个学生都饶有兴味地尝试着作起诗来,言谈中难掩对这位教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六、讲究语言的节奏和语调,该激昂时就激昂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曾说过:“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教师上课时的语调应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要让学生凝神去听。另外,教师的语言如果跟不上学生的思维,那么学生即使有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也会逐渐消失殆尽。总之,教学语言应高低适度,强弱适中,轻重得当,缓急协调。

一堂值得称道的语文课,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定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人如同欣赏名画,记忆深刻;如同聆听名曲,余音繞耳。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有着深厚的语言功底,一定会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修养,使教学语言能达到教育性和审美性的完美统一。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煌固中学)

猜你喜欢
普通话语言语文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我有我语言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语言的将来
我的语文书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