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云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教师应把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意义和应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融合
信息技术是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强的现代化特点,已经在各教育领域得到应用。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乃至整个教育发展都有基础性作用。在现代教育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也应与时俱进,革新教学方法,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充分运用信息化的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它涉及各种符号、线条和图形等,小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落后,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无法产生兴趣。然而,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借助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功能将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就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主动思考和探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整节课都在运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将课本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接传输给学生,教学方式主要是板书教学。面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小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如果教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教學方法更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变得更加新颖,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的开展。
3.在师生互动中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由教师单方面主导的,学生被动地听讲,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整个课堂氛围比较低沉压抑,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无形的压力,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能针对其中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广阔自由的空间,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应用
1.丰富教学内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与多种教学内容的融合。如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概念教学融合起来,借助图像功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直观的印象,加深理解和记忆。
2.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实现教学形式上的创新,教师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另外,借助互联网技术等渠道,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素材,了解更多的科学化教学方法,围绕学生的心理需求,始终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质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就能够从数学角度看待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必然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育的初级阶段,属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较差,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抽象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拆分、简化抽象复杂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究,从而促进教学改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起来,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形象性,激活课堂,推动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陈治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6).
[2]毕之军.浅谈信息技术在几何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5,(12).
[3]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8).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瑞林镇元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