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
[摘要]音乐课堂进行识谱教学,既符合学科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音乐学习和成长的诉求。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训练等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识谱学习,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与体验中发展识谱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6-0044-01
《音乐课程标准》对识谱教学有明确规定:“教师要重视学生识谱能力的培養,利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提升学生识谱学习的效率;强化教学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识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学力基础出发,传授更多的识谱方法,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要展开深入的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谱学习的兴趣。如音乐游戏、多媒体展示、教师示范、竞赛活动等都属于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明智选择,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
例如,教学《祝你快乐》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律动操作,使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形成初步感知后,教师呈现歌曲的乐谱,让学生跟随视唱乐谱。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先让学生讨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做铺垫,学生自然有一些感知和体验,觉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轻快热情,富有感染力。于是教师再次呈现歌曲,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视唱歌词。学生有了乐谱的学唱基础,自然容易进入歌词演唱的学习之中。这里,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清晰的认知,然后引导学生学唱乐谱,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乐感渗透。由于学生对乐谱缺少基本认知,教师先不让学生唱歌词,而是让学生学唱乐谱,这样学生自然形成音高判断能力,能正确区分音阶。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识谱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引导学生展开识谱学习时,教师需要对教法进行创新思考,找到创新的切入点,提升学生识谱的学习效率。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多选择。因此,教师要有创新应用意识,通过整合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呈现新的学习视界。
例如,教学《赤足走在田埂上》这首歌曲时,学生经过几次视唱便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然后教师为学生布设展示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歌曲演唱活动,一部分同学唱歌词,一部分同学唱乐谱,看哪个小组的演唱更为规范整齐。”学生听说要歌词谱混合演唱,顿时兴奋起来。在组长的统一调度下,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展示活动。这里,教师为学生布设歌词和乐谱混合演唱的展示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演唱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这样教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感知环节,建立识谱意识。
三、强化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识谱能力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这无疑是教学训练中最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的训练,使学生在运用中掌握识谱的要领。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设计训练,通过引入游戏、演绎等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校园的早晨》是一首欢快、活泼、抒情的歌曲,带有浓郁的校园风情,学生对这首歌曲都比较喜欢。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讨论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都能够给出切实的感受:“歌曲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活力四射。”为让学生尽快熟悉歌曲的旋律,教师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视唱,并一起用活泼的“啦”来熟悉歌曲的旋律。在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旋律之后,教师再出示乐谱,让学生演唱乐谱。课堂训练阶段,教师为学生布设歌舞演唱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一位同学利用乐谱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自行展示歌曲的内容,利用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听说要进行歌伴舞的表演活动,都显得特别兴奋。经过创编训练后,学生逐渐找到了演出的感觉。课堂演出开始,教师当评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集中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乐谱演唱配合给予重点关注。这里,教师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利用歌伴舞的活动进行强化训练,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大多喜欢参与课堂演绎活动,特别是一些新颖的活动形式,都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展开改进和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识谱环节,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不断探索和体验中掌握识谱技巧,形成音乐学科核心能力。
(特约编辑 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