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而教

2019-01-14 01:32郑少林
考试周刊 2019年93期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小学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础课程,其教学的效率的高低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入手,对实现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

一、 前言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之后,自身可以掌握到一些知识。且这种模式在关心学生当前学习情况的同时,也关注到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十分的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有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高年级有效性教学进行了探究。

二、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也来越重视,使得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问题阻碍着提升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 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低

在当前小学高年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太过于抽象、乏味,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中。且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数学知识难度的增大,学生会逐渐产生畏难心理,导致他们更不愿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逐渐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 照本宣读,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刻

由于当前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而忽视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只是生搬硬套其中的公式,尤其是在遇到相似的数学问题无法灵活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且由于部分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所以部分数学教师并非是专业数学学科出身,再加上随着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理论不断的加深难度,导致部分教师对教材不够理解,只能采用照本宣读的方式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

(三) 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过少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一个问题后,往往急于去解决下一个问题,而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时间。这样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且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学习基础、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教师为学生预留的思考的时间过少,会影响到他们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所以需要教師为他们预留思考时间,以便让他们可以真正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

(四) 忽略教学重点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社会各界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但在当前实际小学高年级数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单一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与积极的情感态度。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性课堂的建立。

三、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教学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知识的储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是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可以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可以帮助他们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进而通过情境氛围的感染,既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负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珠穆朗玛峰、海平面、吐鲁番盆地的对比,然后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即向学生提问:“0米表示什么?8844米表示什么?-155米表示什么?”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讲出内容,从而可以让学生对此章节的知识有一个了解。以此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吸引他们的眼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 深度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对课本内容不够足够的理解,课前也没有进行备课,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无法教给学生准确的知识,致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便需要教师在课前仔细的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备课,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的讲解活动,以便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由于小数点加减计算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材,并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以及学生接收能力,从而根据此情况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一个文件夹3.7元,一支圆珠笔2.42元,一支水彩笔4.13元,一个笔记本3.2元,你们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呢?有些学生说:买一支圆珠笔和一个笔记本需要多少元?有些学生说:水彩笔比文件夹贵多少元?其实同学们的提问都非常好,但要如何进行计算呢?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究,促使学生进入到课程学习的环节。

(三) 转变教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目前,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说,由于部分教师会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在教学中只是注重灌输知识,而忽略了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转变教学的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便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活动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学问题进行导入教学,以便在课堂一开始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他们的数学学习经验。如临近中秋节,班级准备买一些彩带来装扮教室,已知细彩带每米4角,宽一些彩带每米6角,现装饰班级需要用到两种彩带各27米,那么需要用多少元的彩带?经过学生的热烈探讨,部分同学采用先计算两个彩带各用多少米,之后在计算需要用多少元,得出25×27+35×27=27(元),而另一部分同学采用先将这两种彩带定为一组,之后再进行需要用多少元,得出25+35×27=27(元)然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哪一种方法更为便捷?并回答为什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而回答进行补充与总结,从而让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式的运算规律,即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再按照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相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的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以便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琳.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冷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

作者简介:

郑少林,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沟小学。

猜你喜欢
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