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习文
摘 要:随着部编本教材的全面推广使用,童话类课文在小学低年段教材中的比重十分显眼,而低年段学生的课外读物更是以童话类为主。小学低年段童话类课文教学,对于“牧养言语天性”“调动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儿童语文能力”“夯实儿童语文素养”将大有作为。
关键词:语言天性;学习兴趣;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童话,顾名思义就是写给孩子看的故事,严谨地说,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面向儿童创作的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类课文是低段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童话故事的体裁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他们的语文素养,这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 以“童话体裁”牧养语言天性
(一) 低段选文重视童话故事
童话历來深受儿童喜爱,小学语文课本收录了许多经典童话,以部编本为例,表1是一至二年级共四本教材中的所有童话类课文,童话类课文占低段课文总数的23.8%,而低年段学生的课外读物更是以童话类作品为主。由此可见,童话类课文在低年段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 童话故事代表儿童立场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形象感知大于逻辑感知,因此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儿童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而童话故事的核心就是想象,其故事情节大都新颖奇特,充满着天马行空的幻想,极富有童真童趣,在语文课堂中深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像《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小蝌蚪找妈妈》这种科普类童话故事,如果没有童话故事的包装,这类科普知识就变得如白开水般索然无味,幸而有了童话故事这个载体,让这样的小科普文在童话的翅膀下变得趣味盎然,学生想读更乐读。再加之童话故事主题鲜明,语言简练,童趣纷呈,贴合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这样一来,相关知识就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了,因此童话故事真正地代表了儿童世界。
(三) 儿童世界催生语言天性
童话故事有极为丰富的遣词造句的方式。特别是在低年级的童话类课文中,经常出现叠词、联绵词,这些语句不仅优美好听,句式整齐,学生读起来也悦耳顺口,具有节奏感、韵律美,非常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对小蝌蚪外形的描写“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叠词的运用,使得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小蝌蚪的活泼俏皮。又如《寒号鸟》一文中寒号鸟与喜鹊的对话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这些词语句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母语情感,更有利于催生学生的言语天性,激发他们的言语潜能。
二、 以“童话语言”调动学习兴趣
(一) 儿童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儿童化表达”,它是一种符合儿童心性,指向儿童心灵,契合儿童言语生命形态的表达。例如低段童话类课文中,很多句子在表达时都会出现( )啊/呀( )。在《纸船和风筝》中就有“纸船漂啊漂,漂到了熊家门口。”《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小壁虎借尾巴》中也有“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这样的言语表达不但读起来有趣可爱,而且贴近学生的口语表达习惯。举小壁虎这个例子,如果课文用的是“小壁虎爬到了小河边”,就体现不出小壁虎是从墙壁慢慢挪到小河边,而且爬了很久,很辛苦。“爬呀爬”既是时间上的延长,更是行动上的努力。这正是低段学生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儿童言语思维世界的最本真形态,而童话类作品恰恰呼应了这种语言表达方式。
(二) 儿童有自己的语言理解方式
在儿童的世界里,花鸟虫鱼,一草一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使它们通人性。因此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或者注入人的喜怒哀乐,文章与孩子之间就能产生共鸣,童话故事立即就变得鲜活立体,富有人情味。
例如笔者执教《狐假虎威》时,在课堂的最后留下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课文我们都知道狐狸是借助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老虎也相信狐狸的话,没敢吃它。孩子们,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
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它自己没什么本事,靠打着老虎的旗号吓跑小动物们。
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
师:你和别人想的不一样,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3:因为妈妈告诉过我,当遇到坏人的时候,如果我们打不过他,可以想办法逃走或者与坏人智斗,而狐狸打不过老虎,但它却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我觉得它很聪明。
师:你真聪明,说的也很有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但同学们还记得《狐狸与乌鸦》这个故事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
生齐说:“不能,那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师追问:“为什么那只狐狸就是狡猾的?”
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了乌鸦嘴里的肉。
生5:因为它不想劳动,总想着骗别人的食物吃,还害得乌鸦的孩子也跟着没有肉吃。
师总结: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狐狸的“聪明”,在遇到坏人时用智慧保护自己,但不能学狐狸的“狡猾”,到处坑蒙拐骗,损人利己。
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有争议的话题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选择倾向和理解方式,而童话故事恰恰为他们搭建了各抒己见的最佳平台。
(三) 儿童有自己的语言创造方式
童话故事情节中,很多情节被作者“留白”,教师可以利用文本中被省略的内容拓展“补白”。一下教材中《小公鸡与小鸭子》的结尾是: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鸭子哥哥说:“鸭子哥哥,谢谢你。”此处本应该有小公鸡的回答,可见作者不想以自己的解读和经验来干预学生的思维,因此结尾是什么,学生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自己创编。有的小鸭子说:“小公鸡,你下次可不能再做这么危险的事情了。”有的小鸭子说“不用谢,我们是好朋友呀,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还有的小鸭子说“你下次要是想学捉鱼,我可以教你的。”创编文本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力抓手,以情感激发想象,以想象激发学习兴趣,童话类课文的教学将大有所为。
三、 以“童话趣味”培养语文能力
(一) 在童话世界里富有兴趣的“听”
《课标》中明确提出对低段学生“听”的要求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例如笔者在教学《纸船和风筝》“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一句时,适时延伸话题:那你在教室里有没有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呢?我选择了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吵架经历”,让其余的同学当评委,说说看应不应该吵,底下的“评委们”在听取了几个同学的发言后,不但没有“帮助”发言同学,还有理有据地劝他要懂得互相体谅,借助童话故事,展开倾听活动。这样的思维拓展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个问题的设计,表面是给发言的同学一次展示的机会,实际上是锻炼“评委们”捕捉信息的敏锐力以及组织语言的反应力,也唯有做到“眼到、耳到、心到”,方能听清楚发言同学的重点,倾听能力和应答能力才会有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
(二) 在童话世界里富有兴趣的“说”
列宁说过,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低年级的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互动非常重要,而童话故事内容又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多为学生提供想象说话的“机会”。《风娃娃》这篇课文就非常适合学生练习想象说话,其中有一处:
师:风娃娃听着人们对他的赞美,得意极了,认为帮助人们做好事,只要有力气就行,于是他又做了很多事,有哪些呢?
生:吹没了风筝、吹跑了衣服、吹折了小树。
师:不止这些,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标点符号也是会说话的哦,想想看风娃娃还会做些什么事呢?
生1:吹跑了商家的广告牌。
生2:吹疼了刚出生的小鸭。
生3:吹翻了大海上的渔船。
生4:吹跑了人们手里的雨伞。
生5:吹乱了女孩子的头发。
当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留白的内容进行补充时,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立马就高涨起来,纷纷地展开想象,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于是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迸发,随机生成了一句句精彩的回答。
(三) 在童话世界里富有兴趣的“读”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到,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意蕴美等多层面整体性品味、欣赏的过程。笔者认为低年段的朗读更多倾向于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读,能把自己摆进去,走进课文的情景,甚至是将自己就看做是课文中的角色,随时跟着课文的描述走,童话类作品正是练习“读”的好素材。
比如教学《寒号鸟》时,让学生边读便跟着课文的描述走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野外去”,耳朵听着“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的音乐,眼睛看着“崖缝里冷得像冰窖”的图片,这样,学生再读“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这句时,就能有更直观的体会,自然也就能读出寒号鸟那可怜的哀号和悲伤的心情了。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触摸语言,学生的心情就会随着课文情境和角色遭遇的变化而变化,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也就能自然地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四) 在童话世界里富有兴趣的“写”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给一支铅笔,他们能写出万花筒般的世界。低年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爱幻想,这种想象通常是天马行空毫无根据的,恰巧童话故事的续写就需要这样的奇思妙想,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就像《蜘蛛开店》这篇课文,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就是故事的结尾续写,因此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与想象,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于笔下。
师:老师读这篇课文呀,总觉得蜘蛛开店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他的店到底有没有开成功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生:它可能会开一家毛衣店,但不巧的是开业第一个顾客就是大象。
生:它看到别人卖帽子很赚钱,他也开了一个帽子店,结果没有适合鲸鱼戴的帽子,鲸鱼失望地离开了。
生:蜘蛛可以开一个杂货店,不管什么动物,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用的东西。
生:蜘蛛每次做生意又累又不赚钱,他决定去报一个开店培训班,了解顾客的需要后,它再考虑卖什么。
有趣的童话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鸣,使学生置身于童话的世界里,幻想着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而续写故事的设计也是面向生活的,更是鼓励探究的,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夯实语文基本功。
四、 以“童话情境”夯实语文素养
(一) 培养知识与能力
在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创设具体的情境,借助童话情境,以识字写字做基础,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作为手段,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生成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学生在真境中孕育真言,由真情引发真言,最后落实在“听、说、读、写”实践中。从而催生自然而然的知识积累,催生自然而然的语文素养。
例如,学过《动物王国开大学》后,学生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书写正确。且能借助插图,角色体验读好动物之间的对话,并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几个要素说清楚。学过《要下雨了》和《棉花姑娘》这两篇科普童话后,学生对下雨之前自然界的各种先兆以及不同的动物会消灭不同类型的害虫就有几分了解,也能将课堂所学用到语文生活中,真正是学有所用。学过《小壁虎借尾巴》和《小蝌蚪找妈妈》后,学生也就明白了小壁虎断尾后还可以继续长出一条新的尾巴以及小蝌蚪长成青蛙的每个阶段都是形态各异的这样的百科知识,可谓是在童话故事中认识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