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阅读的意义及方法

2019-01-14 03:34张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经典风气阅读

张静

摘要:在几千年的世界文明历史进程中,文学经典如星辰般璀璨。然而,经典阅读者的数量和阅读质量却不容乐观。就此,作者分析了当前阅读经典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并简要介绍了一些阅读经典的方法,以期能呼唤人们的回归——阅读经典。通过阅读经典,能够更好地提升自我、丰富自我,从而推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关键词:经典;阅读;传统文化;风气;方法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70-02

朱永新教授说,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阅读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充实我们的头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不是取决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取决于人口的质量,而人口的质量取决于精神力量。精神的力量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增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青少年应该从小就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博览群书,养成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这既有助于其将来的发展,也会使其终身受益。那么,我们阅读首先应该选经典读物,因为阅读经典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关照自我。

一、什么是经典

19世纪的美国著名作家梭罗说:“经典是人类思想最崇高的记录。”博尔赫斯说:“经典是长期以来,一个甚至几个民族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人出于不同的原因,以先前的热情以及神秘的忠诚而决定阅读的书。”经典其实就是一个人可以从0岁读到99岁的作品。它没有国别、时代之分,但一定能让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并且能体现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二、阅读经典的意义

1.塑造美好品质,助力个人成长。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其主题的深刻、思辨的高度和敏锐的洞见,反复阅读经典能让人思维敏锐、视野宽广、情操高尚,对于人格的完善和志趣的培养,也是普通读物难以比肩的。经典经历了岁月长河的洗礼和数千年历史文明的筛选,历久弥新,依然绽放璀璨的光芒,不论读多少次都会给人以新的启迪,使人永远受益无穷。人生在世,要用短暂的时间做最有益的事情,那么,我们既然要读书,就要读永久之书,用经典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笔者虽读了几遍,但是每读一次都被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精神所感染,被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通过自身斗争,在战斗、劳动、工作的种种困难中磨炼,从而由一个出身贫寒且身患重疾的少年成为一名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奋斗历程所感动,这种精神激励着我砥砺前行。这估计就是经典的魅力。

2.提升自身修养,形成良好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现在的中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相应的精神文明和道德素质要和“礼仪之邦”的称呼相称。那就要求广大人民群众以传统文化经典为核心去构筑文化精神,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以《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为例,孔孟老庄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理论精髓。它们经历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所倡导的人类真善美的思想以及出世和入世的精神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力一直在蔓延,影响着各个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典永传承的巨大意义,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我们,赋予我们光辉。经常阅读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教给我们在丑恶与善良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提升广大受众的精神境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弘扬爱国教育,培养爱国情操。阅读经典不仅可以塑造个人的美好品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可以让我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情操。红色主题的经典故事,可以让我们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先烈的光荣事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到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爱国情怀,承担起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革命传统的历史使命。如入选语文课本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我的战友邱少云》讲述的都是年轻战士舍去血肉之躯拯救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故事。每每读及,都会被他们舍身忘我的精神所激励,怀着崇敬而凝重的心情去怀念那些为祖国强盛做出不朽贡献的先烈们。由我及他,现代的青少年生活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丰富的精神文化形式对他们形成了诸多诱惑,而阅读红色主题的经典故事正是可以培养他们爱国情感的利器。

4.研习名家作品,提升写作能力。阅读经典可以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感受作者的精神和品格,使读文和读人都相得益彰。随着新课标的改版,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都越来越重视经典的阅读,从唐宋八大家的李白、杜甫到近现代作家冰心、老舍、朱自清、顾城,从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到世界文学巨著《老人与海》、《欧也妮·葛朗台》等,都为学生开阔了广泛的阅读空间,多角度地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有,就是经典读多了在写作时自然而言就会引经据典,无形中会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阅读经典的兴趣,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需的。

三、如何让经典阅读收到成效

阅读经典,品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使命。青少年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既修养了德行,又提高了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做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经典呢?

1.营造阅读经典的文化氛围。为了让经典阅读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使之长期坚持下来,家长首先要提高自己对经典文化传承的重视度,认识到养成孩子的阅读经典的习惯对于提升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笔者提倡在刚开始接触经典的时候,最好是能亲子共读,来带动孩子自主阅读经典的积极性。以《三字经》为例,家长可以利用每天陪孩子写作业的时间进行阅读,对文本进行熟悉,然后引导孩子共读,和孩子一起探讨其中的典故渊源,循环进行,进而达到熟读、知其意,能诵、能背的要求。

2.制订行之有效的阅读计划。为了养成孩子在固定时间阅读经典的习惯,提高孩子对阅读的认识,让其知道阅读对他的重要性,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每天早起之后或晚睡之前的10分钟阅读经典。以《论语》为例,《论语》共20篇,其中《论语·卫灵公》包括42章,家长可以给孩子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每天利用晚睡前10分钟读1至2章,同时为其进行讲解。经典阅读不在量大,而需要日积月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些知识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产生影响,进而达到传承文化、提升素养的效果。

3.力推学校成为学习经典主阵地。学校是学习的主阵地,但更应该重视阅读。阅读经典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学校,孩子们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能让他们增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开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建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和养成“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是孩子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来源,能为其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是经典阅读让他们懂得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是珍惜时间,做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快速地完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知道了学习要勤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他们学会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他们知道了做人还应该替别人着想。孩子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受到了熏陶与感染,这将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四、结束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而经典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重视其对经典的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去读,与孩子共读,让他们喜欢经典,并使之成为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于丹.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2).

[2]吳珹,李学红.晨诵10分钟[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9.

[3]张晓东,渠彦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经典风气阅读
风气
风气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