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
摘 要:通过分析当代中职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分析其新时期中职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出现的主要的问题,并提出班主任的引导对策,促进中职学生建立健康、良好的同伴关系。
关键词:中职;同伴交往
中职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较为快速的成长时期,尤其体现在同伴交往方面。中职生希望融入群体,渴望在群体中得到同伴的认可,在与同伴的沟通交流中得到情感的交流与释放。中职生由于其特殊的学情:对学习兴趣不高,自律性较差,个性又鲜明,在同伴交往中如果不加以引导,难以保障中职生在中职校园生活和学习的顺利进行,难以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严重者会误入歧途,难以自拔。
一 中职学生同伴交往的行为分析
(一)同伴交往的需求度得到提升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寄宿生,他们远离家庭、亲戚和小伙伴。在校园生活中除了与老师相处之外,主要还是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因此同伴交往成为了中职生的刚需。他们对同伴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同伴交往中彼此间互相帮助,出现问题相互谈心和倾诉,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成就感和存在感[1],从而逐渐降低对父母的依赖程度。
(二)交往同伴的范围得到扩展
首先,中职生在入学前的学习地点大多集中在户口所在地,即各县市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这给中职生交往同伴数量的增加提供了基础条件。其次,中职学校是集中了本地区乃至外地市年龄相近,兴趣相同的学生。他们对不同的风土人情颇感兴趣,交往的对象范围自然而然的由本地市向外地市延伸。再次,随着身心的发育,中职生的交往对象由同性向异性转移,渴望得到异性的认同和赏识,促使了中职生交往同伴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2]。
(三)交往同伴的层次更加丰富
进入一所新的中职校园后,伴随者中职生身心的成长,他们的兴趣、爱好越来越丰富,精神需求越来越强,促使中职生会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交往,从而丰富了交往同伴的种类和层次。
二 中职生在同伴交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交往方式
当代中职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以其为中心,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较少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3]。同时,中职生社会履历不足,缺乏社交經验,对同伴交往中该表现出怎样的行为、采用何种方式较为茫然。因此,与同伴的交往大多处在较浅的层次,真心朋友较少。
(二)交往对象
初中毕业后,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大多并非本人的意愿,是在进入高中无望的情况下,出于家长的意愿选择。由于中职入学几乎没有门槛,他们并不珍惜中职的学习机会。而且他们大多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学、逃学心理,甚至自暴自弃。为了获得心理的平衡和认同感,他们容易与社会不良青年相伍,养成抽烟、喝酒、打架等恶习。不良的交往对象极大的影响了中职生身心的健康发展[4]。
三 班主任的引导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建设的引领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发挥主题班会的阵地作用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一堂好的主题班会课能在师生之间统一思想认识。班主任要从学情出发,从同伴交往的作用、对象的选择、交往的原则和形式等适时开展主题班会课,通过身边发生的交往事例为依托,教会学生为什么要交往、如何交往,让学生对同伴交往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二)做学生生活的好伙伴
“母不嫌字丑”,既然担任了中职班级的班主任,就应该承担起责任,做好班主任的工作。从学情出发,中职生之所以在校园里有这样的表现,就是因为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饱受质疑,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通过种种不良行为将不满和压力释放出来,以期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认可。因此,中职班主任即作为教师的角色,更应重视作学生好伙伴的角色。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做学生知心的朋友,积极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对于内向的学生,可借助现代信息通讯软件如QQ、微信等交流[5],避免直接对话的窘境。如果学生愿意将问题说出来,问题便解决了一半。通过与学生交流中的情感教育,无形中纠正了学生同伴交往中不良情况的出现。从而促使学生多交好友,交益友的局面的出现。
(三)打造班级文化,塑造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对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至关重要。通过班会、板报、班级活动等形式,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向上,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集体。学生置于这个氛围之中,自然而然的受到良好典型模范的影响,从而端正自己的品行。其次,班主任还要带出一支有力的班委队伍。通过对班委的培养,让班委树立同伴交往的正面榜样形象。优秀榜样的影响,比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一些对班主任不敢讲的话,在学生之间可以尽情交流。班主任通过班委队伍建设,更加有效的引领整个班级的同伴交往方向。
班主任做好中职生的同伴交往工作,对学生今后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生的轨迹都会起到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湖.班主任在中职生同伴交往中的作用[J].职教通讯,2017(20):57-59.
[2]陈小清.中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江苏教育,2017(2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