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坤发 侯家生 丁广礼
摘要 对3年的多点试验和示范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了“浅水藕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主要包括选地整地、选择品种、适时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动态管理水层、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浅水藕;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
中图分类号 S645.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07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浅水藕种植在阜南县发展迅猛,每年栽培面积以近600 hm2的速度递增。虽然栽培浅水藕经济效益较高,但却是一项既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又投工较多的劳动密集型重体力农业产业,而近年来阜南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留守务农人员多为年龄偏大者,而且以妇女居多,从事浅水藕栽培困难很大。如何按照浅水藕对土壤、肥料、水分等的需求特点,在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降低劳动强度和肥料用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实现轻简栽培、节本增效,是摆在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人员面前的现实课题。为此,笔者于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连续3年对浅水藕栽培技术进行多点试验和示范研究,形成了“浅水藕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产生很好的效益。该技术的优势体现在“三改三减三提高”上,一是改随意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平均节肥12%左右,减少肥料总用量500~600 kg/hm2,肥料利用率提高13.8%;二是改过去“湿法定植”为“干法定植”,减少藕种定植用工22.5个/hm2;三是改长期保持深水层为动态管理水层,节水3 000 m3/hm2。应用本技术集成,较传统栽培平均增产商品藕5 100 kg/hm2,减少投入7 500元/hm2左右。现将浅水藕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
莲藕为水生蔬菜,浅水藕属于莲藕中的一个品种类型,只是其藕、茎和叶均较短小,适于在水层较浅的水田中栽培。因此,栽培浅水藕同样要选择地势平坦、保水性能良好的低洼地或稻田地,以便每灌1次水能够保持较长时间,从而减少灌水劳动量和成本投入。
藕田选定后,要提前进行整治。首先,要尽量将藕田推至水平状,并深翻30 cm左右,充分冻垡和晒垡,并在藕田四周堆建宽1.0~1.5 m、高50~80 cm的拦水埂。拦水埂在堆建过程中最好进行防渗处理,如靠内侧埋入1层较厚实的农膜或防渗膜等,以防渗水或漏水。其次,藕种定植前,要施足底肥后再翻犁或旋耕1遍,将地表土壤整平耙细[1]。
2 选择品种
浅水藕品种较多,要从与当地地理纬度、气候相近的地区引种,这样才容易栽培成功。近年来,在本地栽培的浅水藕品种如新鄂莲5号、鄂莲7号、鄂莲5号、杭州白花莲等,均表现出适应性强、高产、稳产、优质等良好特性。
3 适时合理密植
每年清明节过后(4月上中旬),本地自然气温稳定在15 ℃以上后,即可定植种藕。精心挑选藕种是实现一播全苗、夺取高产的前提条件。要精心挑选外表无破损、无病斑、每支具有3个及3个以上完整藕节(藕苞)、带1~2个子藕和1~2个完整藕芽、重量达到0.75 kg以上的个体作种藕。种藕需求量与目标产量之比一般为1∶8~10,按照计划栽培密度和目标产量,目标产量为45 t/hm2的田块,要准备符合标准要求的优质藕种4.50~5.00 t/hm2 [2]。
采取干法定植,此法是笔者近几年在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浅水藕轻简定植新方法,即在施足基肥并充分整平耙细的藕田内,先定植种藕再灌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本地浅水藕定植密度以行距1.8 m、株距1.2 m,定植4 500株/hm2左右产量最高。定植时按照事先计划确定的定植密度,用开沟机开10~12 cm深的定植沟,快速摆放种藕并覆盖土壤,全田定植结束后立即灌水。
4 科学施肥
4.1 配方施用基肥
莲藕为需肥量较大的喜钾类水生蔬菜,其正常生长发育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比例大约为4∶1∶8,而取土化验结果表明,阜南县中南部适于栽培浅水藕的低洼地和稻田地,土壤三要素(氮、磷、钾)状况为氮元素含量较为稳定、磷元素含量较高、钾元素含量偏低。为此,根据本地土壤供肥状况,结合浅水藕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和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提出栽培浅水藕“稳氮、降磷、补钾”的施肥原则,并结合试验数据,确定了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與追肥相结合的“两结合”施肥方案。一般目标产量37.50~45.00 t/hm2的田块基肥最佳配方与施用量为充分腐熟的农家土杂肥45.00~60.00 t/hm2或充分腐熟的畜禽粪便22.50~30.00 t/hm2+高钾型配方肥(15-5-20)1.50~1.80 t/hm2,于种藕定植前整地时施入。如无腐熟土杂肥或畜禽粪便,宜将高钾复合肥施用量增加到2.25~2.70 t/hm2 [3]。
4.2 科学适量追肥
一是提苗肥。烤田复水后,藕苗长出1~2片立叶时,对那些因底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苗黄苗弱的田块,要及时追施提苗肥,追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28-6-6)及高氮复合肥(30-5-5)225 kg/hm2,藕苗生长健壮的田块可少追或不追提苗肥。二是促长肥。在定植后60 d左右,浅水藕进入茎叶旺盛生长期,要追施1次提苗肥,追施等量三元复合肥(15-15-15至18-18-18)300~450 kg/hm2,以促进茎叶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为结藕储备足够的能量。三是结藕肥。定植后80 d左右时,浅水藕开始进入以结藕为主的生殖生长期,要重追1次结藕肥,追施等量三元复合肥(15-15-15至18-18-18)或高钾型三元复合肥(15-5-20)450~600 kg/hm2,以促进结藕和藕节膨大,大幅度提高产量。
5 动态管理水层
浅水藕的水分管理要遵循“浅、深、浅”的动态变化原则。
5.1 浅水出苗
通过干法快速定植种藕后,要立即灌水,并保持地表以上有5 cm左右的浅水层,直至发芽出苗。浅水可以使种藕层土壤升温更快和保持较高状态,有利于种藕发芽出苗。
5.2 排水烤田
全田齐苗后,要排干藕田水层或不再灌水,让其自然落干进行烤田,直至藕田地表面轻轻露白,出现鸡爪状裂缝,再复水并继续将田间水位保持在5 cm左右的浅水层。这样做的作用在于蹲苗,即暂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浅水藕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增加土壤氧气供应量,促进根系发生和深扎,确保中后期得到健壮生长,避免病虫害加重发生危害和茎叶生长过旺,导致经济产量降低。
5.3 深水促长
烤田复水后,当浅水藕长出1~2片立叶时,开始逐渐将田间水位加深并保持在15~20 cm之间,最深不得超过30 cm,以促进立叶快速健壮生长,同时抑制小分枝的继续发生[4]。
5.4 中水结藕
当全田封行,即藕叶布满田面时,地下肉质茎便开始膨大结藕,此时宜将田间水位降低到10 cm左右,以控制立叶继续发生和生长,将有限的养分集中供应到促进藕节膨大上。
5.5 浅水促熟
待到新藕成熟前,将田间水位逐渐降至4~5 cm,以促进新藕加速成熟,早日采收上市,提高市场价格。
6 病虫害防治
本地浅水藕常见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即叶斑病)、腐败病(亦称藕瘟)等,常见虫害主要有蚜虫、斜纹夜蛾等,防控上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秉持生态、环保、绿色理念[5]。
6.1 轮作换茬
与不同类型的水生蔬菜如茭白、菱角、荸荠等以及水旱作物如水稻、旱稻、玉米、毛豆、马铃薯、大豆等实行轮作换茬。
6.2 消毒种藕
定植前在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精挑无病斑和虫眼种藕的基础上,对所挑选的种藕进行药剂消毒,方法是将所选种藕置于25%氰烯菌酯4 000~5 000倍液中浸泡10~30 min。
6.3 土壤消毒
定植前整地时均匀施用消石灰50~75 kg/hm2,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偏酸的土壤pH值,使之更适于浅水藕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对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具有良好的杀灭消毒作用。当然,也可用多菌灵或敌克松等广谱杀菌剂,加阿维菌素等广谱性杀虫剂进行土壤消毒[6]。
6.4 配方施肥
做到有机肥与无机化肥配合施用,基肥与追肥配合施用,氮、磷、钾配方施用,促进莲藕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抗虫能力。
6.5 科学用药
适当提高防治指标,认真参考植保部门病虫情报,在发现病虫害有加重危害趋势时,于病虫害发生初期,选择预防和防治针对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喷施,进行综合防治,做到一次施药病虫兼控。
7 参考文献
[1] 孙加亮,仇东辉,丁智,等.浅水藕早春大棚早熟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14(12):46-47.
[2] 董礼花,蔡建,范育明,等.有机浅水藕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7(6):49-50.
[3] 任秀峰,周军.浅水藕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1(5):4-5.
[4] 楊光峰.江苏淮北地区大棚浅水藕高效栽培技术[J].当代蔬菜,2006(5):26.
[5] 杨俊莉,王元国,李海荣.散旦镇浅水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6(8):29-30.
[6] 严芬娟.莲藕对环境的要求及浅水藕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