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红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住院病谱包括3级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急慢性心力衰竭等,绝大多数为慢性病,需要终身治疗[1]。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器质性心脏疾病对患者的身体机能影响较大,许多患者出院后日常运动明显减少,乏力等症状持续时间长,心功能改善效果不理想,生活质量、自理能力严重下降,反过来影响原发疾病的管理,再住院率居高不下[2]。早期康复护理在外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心内科应用较少。为此,医院2017年4月~2018年2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120例入组,采用对照分析,评价早期康复护理价值。
2017年4月,医院尝试在心血管内科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服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病情趋于稳定;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卒中后遗症;②病情不稳定,存在明显的心电图异常,如异常Q波;③拒绝参与研究;④无法获得随访。入选对象120例,随机分组。60例对象纳入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72.2±8.4)岁。主症类型:高血压23例,冠心病21例,慢性心力衰竭7例,其他9例。60例对象纳入观察组,其中男 35例、女 25例,年龄(71.5±9.0)岁。主症类型:高血压21例,冠心病22例,慢性心力衰竭8例,其他9例。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主症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常规疾病管理,主要为用药指导、医师指导,住院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前进行康复指导,要求患者除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外,还需要适量运动,住院早期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1.2.2 观察组 制定落实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策,由医护共同评价患者的康复条件,按照耐受给予合适的康复训练策略,包括以下内容:①病情稳定后,有乏力症状,运动能力尚可,可以进行床上的小关节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握拳、屈肘与踝泵,而后增加床上坐位训练;②可以下床时,可以进行更多主动、被动训练,护士监督下开展,主要运动方式包括站立位维持训练,直腿抬高、床旁行走、走廊行走训练;②患者耐受较好,可以自由的下床活动时,可以进行改良Bruce方案训练,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平衡训练,训练方法包括室内行走、上下楼梯训练、室外行走,康复运动需要有准备运动、放松训练;③出院后,可以增加运动的强度;④所有运动都需要控制强度,严格控制运动时心率,运动时不超过140次/min;⑤注意动静结合,不要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训练有度。
两组对象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后3个月再住院率,3个月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包括心电图正常率、血压控制、血脂达标、血糖达标、血尿酸达标,3个月后基本自理或完全自理。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对康复运动的认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再住院率、3个月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认知调查结果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1.4)天、(10.3±3.5)天,低于对照组(2.9±1.2)天、(12.4±3.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基本自理或完全自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观察组对象认为疾病静养即可、院外不能开展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即运动康复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康复对心功能恢复有意义、康复时心率在130bpm以下是安全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再住院、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自理情况情况 [n(%)]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康复运动认识调查对比[n(%)]
本次研究显示,单纯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这可能与例数较少、出院早期用药依从性较好有关。但是从再住院情况来看,观察组为3.33%低于对照组 18.33%(P<0.05),提示早期康复可以使患者获益,降低再住院风险。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再住院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感染、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有关,如不稳定心绞痛对象出院早期复发率极高。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提升患者但自理能力,减轻照料的负担。早期康复训练还可以缩短下床、住院时间,其他文献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以运动训练、呼吸训练为主的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肌肉耐力、改善内分泌等系统功能,减轻乏力等症状,有条件的对象需要及早开展[2]。
除确实可以提升疾病疗效,降低再住院率外,早期康复训练的开展客观上也会影响患者对康复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认识,提升患者对康复的依从性、能动性,这也有助于提升院外康复的质量。目前,社会大众特别是老年人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普遍推崇静养、食疗,这种朴素的健康理念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并不科学,存在许多不足。“生命在于运动”,特别是老年人自身器官系统功能都出现退行性改变,大病后,耐受明显下降,长期卧床、运动不足,会导致四肢废用,从而引起四肢僵硬与肌力减退,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增加卧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3]。与此同时,锻炼减少,会加重心肺功能不足,心肺功能不足的危害极大,会影响器官灌注,同时容易引起全身性的躯体症状,机体可能因此长期处于低氧状态,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器官功能不良,全身乏力等症状加重。运动减少,也会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社交、社会关系,增加抑郁症发生风险[4]。
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客观上对患者进行了一次有关于运动、疾病、生命之间关系的健康教育,提升了患者对疾康复的科学认识,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提升心血管疾病管理质量[5]。
早期康复护理可使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获益,降低再住院率,帮助恢复自理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纠正患者对病后康复的认识,提升康复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