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岚岚 陈小贞
(1、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2、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患病人群以老年群体为主,且随着近些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冠心病患病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该疾病若不及时医治,严重者可发生猝死,极大程度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对减少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较多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现象,这十分不利于患者预后,所以,为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必要对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1]。我院对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见如下报道。
随机抽取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46例)、未出血组(40例)。出血组46例老年患者年龄为 62-82(69.75±3.65)岁,男女分别为26(56.52%)、20(43.48%)例。未出血组 40 例老年患者年龄为 62-83(69.69±3.58) 岁,男女分别为 25(62.50%)、15(37.50%)例。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可对比。
1.2.1 治疗方法 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每天给予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每天一次)、75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
1.2.2 调查方法 由相关工作人员对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疾病信息进行收集,主要了解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酗酒史、用药情况、用药时间等信息,收集结束后,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之间的吸烟史、酗酒史、消化道病史、用药时间、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 1。
表1 对比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吸烟史、酗酒史、消化道病史、用药时间≥3个月、未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导致老年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如表 2。
表2 老年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双联抗血小板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能有效抑制机体形成血栓,显著缓解心绞痛,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部分患者在接受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后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现象,出现该现象很可能是由于阿司匹林不仅会抑制机体凝血过程,还易对机体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长期以往,易对消化道黏膜防御系统产生破坏,从而导致消化道出血[2]。
上消化道出血易增加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所以,为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对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十分必要。本研究对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之间的吸烟史、酗酒史、消化道病史、用药时间、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和大多数研究保持一致,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吸烟史、酗酒史、消化道病史、用药时间≥3个月、未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导致老年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提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增加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尤其是既往有胃肠道疾病、糖尿病、吸烟史、酗酒史、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该类患者出血风险更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出现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存在消化道病史患者常接受过其他干预治疗,消化道结构不完整,其消化、吸收功能较易出现障碍,从而易增加患者胃粘膜损伤的机率,进而引发出血。而长时间用药易增加阿司匹林等药物和胃黏膜的接触时间,易增加患者胃粘膜损伤的机率,进而引发出血。因此,为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笔者认为,应对患者实施采取相关的干预方式,在对患者实施抗血小板治疗前,应先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针对高风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对患者实施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对检查结果阳性者,应先实施根除治疗,并同时对患者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以最大限度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综上所得,导致老年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如吸烟史、酗酒史、消化道病史、用药时间≥3个月、未服用胃粘膜保护剂等;为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可对患者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嘱咐其戒烟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