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刚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急性闭塞导致的局部心肌缺氧缺血性坏死[1]。患者多出现持久典型的胸痛,且伴有心肌酶增高,心电图动态演变等,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患病率高,病死率也较高[2]。目前临床对于急性心梗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早期疏通梗死的血管,使心肌血供恢复和再灌注损伤降低,抢救成功率高。故为了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笔者特进行此次研究,分析报道见下文。
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90例。观察组: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 54~76 岁,平均(67.33±1.40)岁。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3.11±0.39)h。广泛前壁梗死 44 例,前壁前侧壁梗死24例,下壁后壁梗死12例,右室后壁梗死10例。对照组: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55~78岁,平均(67.27±1.47) 岁。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3.02±0.45)h。广泛前壁梗死 42 例,前壁前侧壁梗死24例,下壁后壁梗死12例,右室后壁梗死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纳入标准:患者持续缺血性胸痛时间超过30分钟,且在休息和口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未缓解;心电图检查所示ST段相邻两个胸导联抬高0.2mV,或是>2个肢体导联中抬高0.1mV;经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钙蛋白阳性,心肌酶增高。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存在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采取常规溶栓治疗,采用150万U的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5)静脉滴注30分钟,于12h后皮下注射4000U的低分子肝素钙(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10),每12h一次,连续使用7d。同时口服150mg阿司匹林(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96),一天2次,服药3d后改为50mg一次,一天2次。同时常规服用心室重塑、保护心功能的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ACEI类抑制剂、他汀类、醛固酮拮抗剂等,并进行心电监护,定期复查心肌酶。
观察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遵医嘱患者在术前口服300mg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35),口服300mg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硝酸甘油静脉点滴(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289),采用恒定输液泵泵入,起始速度5ug/min,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可至200ug/min,保持收缩压超过90mmHg,对于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可预先从患者的股静脉置入临时起搏器,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后,将患者送往导管室,确保“门-球”时间低于90分钟。选择右股动脉进行穿刺,将动脉鞘置入,并再注入2000U的肝素后,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确定梗死血管分支后,追加5000U~7000U的肝素,在导管指引下送入导丝到病变血管远端,采用气压球囊将病变血管扩张,并采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和冠脉支架置入术,在术后口服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一天一次,连续服药6个月。
(1)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①正常值>50%;②轻度降低:40%~50%;③中度降低:30%~40%;④重度降低:<30%。(2)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时、随访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对比(±s)
?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内容见表2。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n(%)]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患者多伴有心力衰竭、附壁血栓形成、心脏破裂、心律失常等并发症[4]。临床治疗急性心梗的关键是早期疏通血管,减少心肌缺血,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再灌注的损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方法相对成熟,且操作简单,应用广泛,但其疗效不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将导丝传输球囊到狭窄部位,并采取球囊扩张术使狭窄区域扩张,并放置支架,使冠状动脉的狭窄解除和恢复心肌血液供应的方法。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梗死血管再疏通率可高达95%[5],且病死率低,对于绝大部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适用,且其属于心肌血流重建术中创伤性最小的,不仅可有效降低出血并发症和病死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经皮冠状动脉对医师的经验要求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治疗相对比较复杂,故在手术前应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6-7]。
观察组出院时、随访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再通率高,病死率低,临床疗效优于溶栓治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