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绮珊
(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
严重创伤属于在所有急诊科疾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种病主要具有发病急和临床死亡率高等两大特点,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急诊救治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抢救治疗的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实施护理,可以使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1,2]。本次对患有严重创伤疾病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严重创伤疾病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创伤性疾病发病时间1 h-8 h,平均发病时间(2.3±0.5)h;车祸伤疾病患者17例,挤压伤疾病患者12例,坠落伤疾病患者8例,扎伤疾病患者6例,意外伤疾病患者3例;患者年龄21岁-74岁,平均年龄(44.6±1.3)岁;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20例;观察组患者创伤性疾病发病时间1 h-9 h,平均发病时间(2.5±0.4)h;车祸伤疾病患者18例,挤压伤疾病患者11例,坠落伤疾病患者8例,扎伤疾病患者7例,意外伤疾病患者2例;患者年龄22岁-73岁,平均年龄(44.8±1.2)岁;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21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在急诊抢救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常规创伤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急诊抢救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主要内容为:①监测伤情:对患者神志、排尿量、瞳孔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如果出现异常状况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治,注意对不明原因休克或低血压患者的症状出现是否由于脏器的损伤所导致进行准确的判断,对可疑的创伤部位采用CT、B超和X线等影像学技术进行检查;注意对多发性创伤疾病患者的伤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监测,以免发生漏诊和误诊等情况。②保障血液循环:患有严重创伤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期间,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出血性休克,此时患者的血液供应无法保证处于正常状态,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止血处理,必要的时候应该及时通过输血方式对患者进行救治,此时应该建立能够供大量输血、输液之用的通道并保持畅通。③伤口的及时处理:严重创伤疾病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的时候,其伤口大多数情况下会处于开放状态,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止血包扎,并用纱布对发生或可能发生骨折的部位进行固定。④充足的氧气供应:根据患者的实际受伤情况,将气道打开,选择氧气罐、吸痰器、球囊面罩呼吸器和气管捅管等合适的医疗器械对患者实施护理。⑤心理护理:严重创伤疾病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期间,由于病情的不可预见性、突发性、严重性,往往会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对心理变化进行了解,实施安慰患者及其家属,使其情绪保持稳定,以便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4]。
1.3 满意度评价方法 其中所有治疗计划实施结束后患者出院的当天,通过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严重创伤疾病急诊救治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5]。
1.4 观察指标 创伤疾病急诊抢救治疗时间和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在严重性创伤急诊救治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对严重创伤疾病急诊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可以选择两组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创伤疾病急诊抢救治疗时间和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严重创伤疾病共接受急诊救治(21.60±2.59)h,共接受临床住院治疗(10.67±2.05)d。对照组患者严重创伤疾病共接受急诊救治(28.35±2.43)h,共接受临床住院治疗(14.83±3.08)d;观察组患者严重创伤疾病共接受急诊救治(21.60±2.59)h,共接受临床住院治疗(10.67±2.05)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严重性创伤急诊救治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严重创伤性疾病急诊救治期间共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观察组患者在严重创伤性疾病急诊救治期间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对严重创伤疾病急诊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严重创伤疾病急诊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n(%)](n=46)
在对严重创伤性疾病患者实施急诊救治的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对导致创伤发生的病因进一步明确,根据实际病因采用对症措施实施治疗;对于病情的诊断必须保证做到准确而且迅速,为临床抢救赢得更多的有效时间。在对患者实施补液、输血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保证补液剂量充足,但同时也应该避免药物应用超量。对于所应用的急救药物,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表现特征进行确定,治疗的剂量保证充足,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为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如果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需要根据相关的检查结果和症状,及时进行有效的纠正,防止反方向治疗事件的发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