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语言学多维研究》评介

2019-01-14 19:51吴光亭陈士法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二语语言学

张 涛,吴光亭,陈士法



《中介语语言学多维研究》评介

张 涛1, 2,吴光亭1, 3,陈士法1

(1.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2. 曲阜师范大学 翻译学院;3. 江苏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杨连瑞. 2015. 中介语语言学多维研究.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一、引言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存在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系统(Selinker,1972),它从动态的视角把第二语言学习看作是一个从母语向目标语靠近的过程,为我们探索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和规律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方向,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戴炜栋、蔡君梅,2006)。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介语研究的内容日趋丰富,视角日趋多元,逐渐显现出鲜明的交叉性和跨学科性。中国海洋大学杨连瑞教授对中介语研究“情有独钟”,深耕该领域20余载,对中介语作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力作《中介语语言学多维研究》,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5年10月出版,将中介语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宝库(引自王初明教授为该专著作的序)。

二、内容概览

《中介语语言学多维研究》全书十个部分,共三十二章,各章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对中介语作了全面、立体的多维研究。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介绍了中介语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即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在认知科学所揭示的人类认知规律的框架内考察二语习得现象。而且,未来中介语研究应主要集中在构造有效的理论模式、搜集扎实的证据和精心设计研究过程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聚焦中介语语言类型学研究,共五章。第二章梳理了语言共性研究的两大学派:语言类型学派和生成学派对中介语发展研究的贡献。语言类型学派采用归纳法,根据不同语言特征把语言划分为不同类型,进行跨语言比较。20世纪90年代,基于承认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起作用,最小树、弱迁移和全迁移等三个关于母语迁移研究的理论得以提出并发展。第五章探讨了中介语表征中的普遍语法。基于普遍语法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中介语属于自然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同样具有结构上的内在一致性,都受到语言类型普遍性的制约,但至于普遍语法对中介语表征的制约程度,学界产生了完全可及假说、不可及假说、部分可及假说、双重可及假说等理论。第十八章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TP(topic-prominent)/SP(subject- prominent)类型特征习得和语用限制之间的相关性。该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话题突出结构在各个英语水平阶段都很普遍,这表明话题突出结构成分的原因是母语和语篇/语用语言普遍性的交互影响,中介语发展是类型学句法化与语用化的过程。第十九章选取话题链中常见的零回指为研究对象,突破以往以句法为主的研究范畴,在语篇范围内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由话题突出向主语突出转移的规律。第二十三章以中国学生为对象,考察了汉语终结性参数设置对英语终结性情状体习得的影响。

第三部分即第三章,重点研究了中介语石化现象,指出语言石化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众多原因,是中介语研究的难点之一。本章从语言学习关键期、认知与情感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交际策略与学习策略以及外界反馈等角度对石化发生的原因作了理论探源并指出了中介语石化实证研究存在难以确定石化的客观标准、数据分析值得商榷等局限和不足。

第四和第三十章组成了第四部分,着重研究了影响中介语发展的非语言因素。第四章梳理了一直饱受争议的二语习得临界期假说,并对该假说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指出年龄问题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因素之一,但由于智力因素、社会生活和环境条件不同,各人在情感、认知和生理方面的发展不一样,临界期恐怕也是因人而异的。学习外语不同于学习母语,除了考虑年龄因素外,更要考虑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第三十章从学能、动机、学习策略、认知风格和性格五个方面综述了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并指出个体差异研究方兴未艾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核心价值观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体现、从寻求最佳教学法向探究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学习者个体差异转移的体现。

第五部分重点论述了迁移研究,包括四章。第六章探讨了普遍语法理论和认知科学对母语迁移的不同解释,体现了语言迁移研究的新趋势。基于普遍语法的迁移研究以中介语表征的性质为切入点,揭示了母语迁移在中介语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迁移研究的视角已不再局限于语言本体,学习者大脑认知机制和语言加工能力对语言迁移的制约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前景。第七章基于语言可加工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介语初始状态母语迁移研究作了初步尝试。第二十章对二语写作中的母语隐喻迁移研究作了梳理,指出提高学习者的目标语隐喻认知能力、减少母语隐喻的负迁移,是提高二语写作的有效途径。第二十一章基于认知范畴化理论,分别从家族相似性、认知模式、文化模式三方面分析了由于范畴化差异所导致的汉英词汇概念对应的相对性、对语境的依赖性和文化取向性并阐释了外语环境下的词汇概念迁移。

第六部分是中介语句法研究,共四章。第八章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过程中假被动结构产生的语言类型学背景、生成机制及理据,认为假被动式的原型结构来自汉语的话题-述题结构,是汉语的话题-述题功能和表层语法的直接表现。第九章尝试从句型结构角度分析两名受试在自然语境中产出的学术英语语料,考察学习者在不同目的语水平上,汉英中介语口、笔语之间以及与目的语本族语者的异同。第十章探讨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定语从句产出的变异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过程和人文现象,高度变异性是中介语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该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受试在不同情况下使用英语关系从句的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变异性。学习者语言能力中呈现出的变异性是其选择目标语结构顺应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的结果。第十一章采用阅读组和协作组对比实验,探讨了写作组的文本重写任务对学习者书面语的准确度、流利度和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出任务对提高书面语的流利度和准确度有显著效果,因而支持了输出假设关于输出在二语习得中起重要作用的观点。

第七部分是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共五章。第十二章指出,中介语语用学主要研究非母语的第二语言操作者在使用和习得第二语言行为时的模式,是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学习者中介语语言体系中的语用现象和特征、并揭示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处理与二语习得语用发展结合起来,具有广阔拓展空间,研究结果也将具有潜在的解释力。第十三章介绍了中介语语用学研究中常用的理论阐释法、经验法和比较对照法等研究方法,阐释了语料收集需遵循真实原则、数量原则和来源清晰原则,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第十四章通过实证考察了语篇信息状态对英语前置句式习得的语用制约。研究发现,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对前置句式的可接受程度与语篇的信息状态密切相关,说明前置结构的习得不仅是一个涉及句法规则的内化过程,也是一个涉及语用因素的过程。该发现对二语教学有重大启示。如果教学中能够从句法和语篇界面入手,就能更加全面地把握句法教学的各种制约因素,这不仅有利于句法结构本身的习得,对提高学习者语篇组织和建构能力也将大有裨益。第十六章梳理了语用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差异、社会语用模式差异、学习者二语语言水平、语言学习环境及在目的语社区居留时间、课堂教学等因素对语用意识、语用能力以及语用迁移的影响。第十七章着重论述了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考察第二语言习得现象,强调语用推理和关联原则在语言学习中的独特作用,不仅丰富了二语习得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外语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中介语研究是本书的第八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二十二章采用心理语言学常用的实验方法——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中英双语者在英语词汇辨认中受家族密度、词频及真/假词因素的影响,从而揭示了中英双语者家族词汇的加工机制。第二十四章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冠词习得情况作了详细调查,明确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冠词运用模式和冠词选择困难,为冠词教学提供了参照。第二十九章分别介绍联结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平行分布处理模式和竞争模式,以及过程论影响下的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输入加工理论等几种有影响力的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模式。当前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研究范式兴起,特别是心理语言学,由于它的跨学科特性,使我们能通过人们使用语言和学习语言的心理机制来透视人脑处理信息的普遍特征(李平,2002),同时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九部分着重论述了语言损耗(language attrition)研究,包括四章。第二十五章介绍了语言损耗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研究中的回归假设、心理语言学途径下的提取失败假设、保留范式假设和再学习假设以及语言学途径下的跨语言影响假设作了引介。第二十六章重点探讨了国外语言损耗研究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因素、受教育程度、损耗时间、性别因素、语言接触、动机态度和社区因素。第二十七章重点分析了国外母语损耗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式,并结合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现状探讨了母语损耗研究对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意义。第二十八章梳理了词汇损耗研究的概况。

第十部分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学科建设和中介语语言学的构建作了深入思考。第三十一章重点论述了二语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理论方法以及成果应用等重大宏观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二语习得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打造更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二语习得硕士点、博士点建设以培养后备人才等建议。在第三十二章经过缜密思考和科学论证,提出了构建中介语语言学的构想,认为二语习得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介语研究这一核心内容。在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不仅已成为当今应用语言学界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而且已经出现一批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情况下,建构并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体系为旨趣的中介语语言学的时机与条件似乎成熟。作者从中介语语言学的属性、研究对象、理论方法以及当前的主要问题对中介语语言学的学科体系作了详细阐释,并指出构建中介与语言学是试图更科学地揭示中介语发展的规律,推动该领域的纵深研究,为二语习得和教学提供参考。

三、简要评介

本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全面,视角多元,以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以学习者的中介语为研究对象,以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发展基本规律为主要目标,涵盖了中介语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中介语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细致的阐释,堪称中介语研究的“百宝箱”,具有鲜明的特色:(1)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中介语语言学的构想。本书把语言对比研究、文化对比研究、二语习得和教学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试图建立一种外语学习者普适的、动态的中介语语言体系(引自戴炜栋教授为该书作的序)。对中介语本体进行多维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构建中介语语言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这有利于进一步探索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我国外语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教育的发展。(2)理论研究与外语教学实践密切结合。例如,在分析了石化的成因后,作者对防止和减少石化的发生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并指出石化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揭示第二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为教材编写和教法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语言石化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教师把握学习者语言的特点,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石化的消极影响。再如,探讨中介语词汇研究时作者提出外语教学应促进、建立和深化中介语形式-意义的联结,使目的语形式与母语概念逐渐脱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目的语概念系统。不难发现本书的理论研究始终以树立正确的外语教学指导思想、进而解决我国外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3)始终坚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研究问题和研究发现。例如,长期以来二语习得研究中存在着“重习得,轻损耗”(language attrition)的状况,语言损耗一直被视为消极现象,但作者采用辩证的态度,从积极的视角来看待它,鲜明地提出语言损耗和习得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研究损耗可以发现克服语言损耗的途径,从而促进语言习得,同时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的角度来看,损耗研究有助于弱势语言和濒危语言的保护。(4)洞察到认知科学与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对二语习得理论研究和研究范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不仅梳理了几种最具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模式,而且力图从认知心理角度分析石化、母语迁移、词汇概念迁移、语言损耗、产出变异研究、中介语假被动式等现象,并初步尝试采用心理实验方法对中英双语者家族词汇的加工机制作了研究,凸显了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当然本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一,中介语语义研究涉猎较少。鉴于语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当前中介语语义研究在国内外均比较薄弱,是学界关注最少的领域之一(Guass,2013)。在第35届二语习得研究论坛(SLRF,2016)上中介语之父Larry Selinker也表示未来中介语研究的重点之一是中介语语义学。本书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也反映了当前整体二语习得研究的薄弱之处。其二,中介语既是学习者习得的阶段性静态成果(product),也是一个不断接近目的语的动态过程(process),对中介语的研究应涵盖上述两个方面。但本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前者,是对学习者某个时间点习得成果的静态分析。这与本书采用横向研究的设计有关,也与当前研究方法和条件难以满足监测中介语动态发展过程的要求有关。笔者相信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设计的不断完善,旨在揭示中介语动态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会不断涌现。

总之,本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介语研究的主要重点热点话题。书中提出的中介语语言学构想将推动我国二语习得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对揭示中介语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外语教学指导思想和推动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Gass, S., J. Behney & L. Plonsky. 2013.[M]. New York: Routledge.

[2] 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J].(10): 209-231.

[3] 戴炜栋, 蔡君梅. 2006. 国内汉英中介语研究述评[J]. 外语研究, (1): 35-40.

[4] 李平. 2002. 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J]. 当代外语研究, (3): 164-175.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二语语言学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