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镜明,张 洁,马 辉
(西藏民族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灰质团,被称为神经核团(也称神经核)[1]。21世纪是脑科学(也称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时期,美国政府以立法形式率先推出“脑的十年”计划,投入140亿美元;1996年,日本也制定了为期20年的“脑科学时代”计划,其中就包括神经核团三维形态、位置研究[2]。因此,人们对神经核团的认识及相关知识掌握对开发脑、利用脑和保护脑尤为重要。
部分脑神经核团或非脑神经核团在临床上的用处较大,掌握这些神经核团知识对于将来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或开展医学科研非常重要。例如,动眼神经亚核功能较多,有的亚核支配双侧肌,有的亚核仅支配同侧,掌握动眼神经核知识,对了解双侧动眼神经瘫痪、眼睑下垂、眼内肌麻痹以及眼球对光反射等均有重要意义;全麻药、药物成瘾等与脑神经核团有关,精确掌握这些脑神经核团知识,对于药物成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经常需要找出病变部位,这需要根据神经系统损害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核团与神经传导知识,推断脑或神经受损的部位[3]。因此,熟练掌握脑神经核团相关基础知识对于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脑神经核团相关知识在系统解剖学教材上均可以找到,但比较分散,且没有相关总结,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往往感觉难以理解和消化,从而无法记忆,更难以在临床上灵活运用这些神经核团相关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按照书本从头到尾地介绍神经核,那么学生就难以归纳和总结相关知识,无法释疑。因此,教师可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讲解这部分内容,运用整体和局部思想来展示脑神经核的形态、位置等相关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知识。本文在《系统解剖学》教材[4]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思想和局部思想对神经核团进行教学分析。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神经核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部分占有较大比重[4-5],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属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按我校《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中“分部位介绍各级脑神经核”的教学要求来看:(1)脑干:要求学生掌握脑干内脑神经核的性质和位置以及这些脑神经核团与脑神经之间的联系,掌握主要非脑神经核(薄束核、楔束核、上丘核、下丘核、脑桥核、顶盖前区、红核等核团)的名称、位置及其功能;(2)丘脑和小脑:要求学生掌握背侧丘脑腹后核的纤维联系以及小脑核的位置和功能;(3)端脑:要求学生掌握基底核的位置和组成以及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的形态与功能。
在神经核团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神经核团进行概括,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核团教学中,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区分哪些神经核属于脑神经核,哪些属于非脑神经核。确切地说,发出12对核神经纤维的核团就属于脑神经核,而其他的则属于非脑神经核。可通过举例来说明,例如,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很明显与三叉神经相关,属于脑神经核,与眼球运动相关的神经核,如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等属于脑神经核。但有些神经核并没有带脑神经的字样却属于脑神经核,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例如,疑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等虽然没有明显的字样表明其参与组成脑神经,但也属于脑神经核。而薄束核、楔束核、尾状核、豆状核等,它们并没有发出神经纤维、组成脑神经,因此属于非脑神经核。
神经核数量较多,因此需要从整体上区分它们的性质。按感觉和运动、内脏和躯体、特殊和一般,将脑神经核进行分类。
感觉核包括:(1)内脏感觉柱:孤束核、面神经、舌咽神经;(2)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中脑核;(3)特殊躯体感觉核: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
脑神经运动核:发出脑神经纤维的核团,包括:(1)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2)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3)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除了掌握这些神经核的性质外,还要掌握其功能。
锥体系属于大脑皮质控制的下行躯体运动,主要功能是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参与锥体系组成,主要由中央前回内的锥体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这些神经纤维下行经内囊、大脑脚底、脑桥基底、延髓锥体等结构。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锥体系不包括神经核团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外系也是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平衡。锥体外系从大脑皮层发出后,先与基底核中的纹状体发生联系。锥体外系结构较复杂,涉及脑内许多神经核团,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等,这些运动神经核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时还可能有来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调控,经过新旧纹状体、丘脑又返回大脑皮质运动区,形成多个环路,包括:(1)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环路;(2)苍白球—底丘脑环路;(3)黑质—纹状体环路;(4)苍白球—丘脑—纹状体环路。
脑结构很复杂,但实际上却是由很多相对简单的功能组件组合而成,每个神经核团就相当于一个组件,它将参与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因此,脑神经核的形态、位置、作用和性质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发出的神经纤维参与了特定活动。从这一点上看,学生在学习神经核知识时需要掌握其局部特征。
脑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却包括多个部分,每部分所含有的神经核也不同。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区分各部分神经核的名称及位置。(1)位于延髓内的神经核主要有第Ⅸ、Ⅹ、Ⅺ、Ⅻ脑神经的感觉和运动核,如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一部分、薄束核、楔束核、外侧网状核、腹侧网状核等;(2)位于脑桥内的神经核有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面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运动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孤束核等;(3)位于中脑内的神经核有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中脑核等;(4)位于丘脑、小脑和端脑内的神经核等。
许多神经核的名称相似,但位置和功能完全不同,而教材中未见将其单独列出,为引起学生重视,在讲解时需要运用局部思想,对这些内容加以分析和总结。
3.2.1 三叉神经核辨析(见表1)
表1 三叉神经核辨析
3.2.2 上泌涎核与下泌涎核辨析(见表2)
表2 上泌涎核与下泌涎核辨析
3.2.3 其他神经核的区别与联系 除以上神经核外,还有较多学生难以分辨、理解和记忆的神经核,需要教师运用局部思想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上橄榄核与下橄榄核、红核与黑质、动眼神经核与动眼神经副核、迷走神经核与迷走神经背核。
综上所述,神经核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并运用整体和局部思想对这些内容加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在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思想和局部思想,取得较好效果[4]。本文虽然运用了一些整体和局部思想,也比较了相关知识点,但仍不够全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