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主题式假期作业是打破学科的逻辑结构而以主题单元来组织作业形式,注重经历、体验与反思,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本研究梳理主题式作业的主要特点,并给出案例分析,对研究作业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主题式假期作业;作业设计;深度学习
假期作业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学生巩固学期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和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传统假期作业的形式单一,不讲学科整合,只是聚焦知识的考查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本研究通过改变小学数学主题式假期作业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小学数学假期作业的方式,梳理主题式作业的主要特点,并给出主题式作业案例分析,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主题式作业设计的主要特点
作为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主题式作业的意义在于教学通过数学知识内部融合,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拟定主题单元目标和问题设计,是一种打破学科的逻辑结构而以项目来组织作业的形式,本质就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它与常規课堂教学和书面假期作业实施方式相比,更利于学生认知的自我建构、合作意识的渐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设计理念“始于社会实践,成于活动经验,达于数学素养”,目标在于经历体验、实践与反思的过程,培养学生“四能”的提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主要特点体现在:
(一)作业设计关注学科融合,增强作业的综合性
设计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主题式作业,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巧用教材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强调学科之间有方法、有系统的融合,设计综合性强的数学作业,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作业设计实践性导向,任务驱动,注重体验与实践过程,培养高层次思维
主题式作业倾向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更注重过程和实践的教学,强调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时可以把知识的训练和技能的培养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究,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独立设计等综合素质,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三)作业设计关注学生差异,呈现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强调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
数学作业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如同一内容的作业可以设计为自主创作类、参考模仿类,由学生自主选择,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交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主题式作业以跨学科的理念将不同类的学科整合,是培养未来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希望学生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强调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主题式作业的案例分析
作业设计不是单纯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目标而开展探究活动,目的是为了建构知识网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案例1 “一分钟心跳是多少?”
通过案例将计数、时间和数据统计知识相融合,通过学生完成项目主题任务,课程设计者有意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低层次向高层次抽象发展,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所蕴涵信息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据分析观念.
案例2 “立体图形拼搭”
作业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并能发现立体图形拼搭的丰富多彩.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探索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体会数学美.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家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牙膏盒、乒乓球、卷纸筒、积木等等,并将这些实物按形状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形成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构思要拼搭的图形.
3.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配合下,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如,台灯、大炮、神舟26号、灯笼、月球车、数学计算盒子等等.
作业评价1.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2.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案例注重在现实情境下进行活动操作,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建立与实际存在物的关联,巧妙地让学生回归本性的“玩乐”,从“玩”中学,通过动作操作和视觉操作去探究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探寻图形规律,培养图形拼搭的创造力,体会数学的发现美.
【参考文献】
[1]李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郭方年,秦德生.小学数感直观表征的形式、特征及对教学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25-38.
[3]吕世虎,杨婷,吴振英.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以及基本操作步骤[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