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瑶
摘 要 互联网时代,少儿期刊既有权威、精益的优势,也存在传播形式陈旧、单薄等劣势。少儿期刊编辑须结合传统少儿期刊的优势,把握媒体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探索少儿期刊内容与新媒体形式的结合道路,学习和借鉴新媒体运营的思维,以新的身份和思维加持少儿期刊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 少儿期刊编辑;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思维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2-0104-02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期刊业受到冲击已经成为行业内老生常谈的话题,传统的少儿期刊出版机构也在新媒体大潮的裹挟之下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事实上,受到目标读者的年龄特征的限制,相较于新闻类、资讯类期刊,少儿期刊的生存境况并非毫无生机,相反,全民阅读政策的推进,纸质书、线下书店的复兴,以及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弊端的显现,都为传统少儿期刊守住市场提供了便利。
1 互联网时代传统少儿期刊的优势和劣势
在与少儿类新媒体内容的竞争中,传统少儿期刊依然是不少家长的更优选择。新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便捷、互动性强、信息容量巨大,因而得到广大手中的青睐。与此同时,新媒体,尤其是少儿类新媒体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信息驳杂、碎片化,一些内容甚至还存在准确性相对较差、来源不明等情况,少儿读者分辨能力较低,很多家长面对浩如烟海的少儿类新媒体产品,也常常无所适从。而传统期刊的生存之本恰恰是真实、深刻、生动与公信力[1]。少儿期刊具有相关权威机构认可的出版资格,出版的内容也经过了严格的甄选、审查和编辑加工,不仅能够保证知识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而且能够去粗取精,最大程度地关照少年儿童心理和生理年龄特征,适应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获得读者的信任。
然而,外部环境的缓和并不是传统期刊少儿期刊得以长远发展的立身之本。新媒体、新技术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正在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期刊如果不求新求变,一味墨守成规,弊端就会越来越凸显,最终导致读者的大规模流逝。少儿读者因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对动态的、色彩艳丽的、形式丰富的、可互动、可参与、可体验的呈现形式充满好奇和热情,AR、VR等具有交互性、营造鲜活现场气氛的技术也丰富了媒体的形式。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的普及也让编读互动的距离更近、交流更便捷。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一方面,传统少儿期刊须利用好新媒体、新技术,丰富内容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自身传播体系;另一方面,转变思维,借鉴新媒体运营的思维方式策划内容、加强编读互动、加强与读者之间的黏性、打造良性内容传播平台,是传统少儿期刊编辑更好地优化自身、服务读者,从而守住市场阵地的“上上策”。
2 传统少儿期刊编辑新媒体思维的培养
2.1 用户思维
新媒体的运营讲求将用户放在首位,将与用户之间的黏性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在新媒体时代,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读者对内容的选择有了极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性——以什么角度、什么立场看待问题、看待什么问题,这些主动权不再是编辑、记者和主编的“专权”,而成了大众的“自主选择权”,因此作为媒体,只有以读者和读者需求为中心,提供读者感兴趣、真正需要的内容,将读者视为用户,将内容视为产品,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倒退产品开发,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用户,这就是将原本的产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
少儿期刊编辑的工作对象即用户是少儿读者。要想开发出真正满足目标用户需求又能吸引用户眼球的内容,必须有深刻的用户洞察。少儿期刊的用户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内容的接受方式少儿,而为内容的付费方是家长。也就是说,少儿期刊不仅需要打动孩子,还需要打动家长。这就需要少儿期刊做到既对孩子有用,又让孩子觉得好玩。紧扣教育方针、严把质量关、生产和传播对少年儿童身心有益的期刊,这是打动家长的前提。与此同时,紧贴儿童心理、以孩子的视角传递内容,聚焦当下少年儿童的关注点,适应当前社会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探索和发现,获取孩子的信任和认可,是少儿期刊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少年儿童的身心状态具有明显的时代性。QQ空间、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对孩子们的吸引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各种制作精良、特色鲜明的游戏和音画资源。少儿期刊的编辑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与孩子成为朋友,积累与孩子的共同话题,这样才能洞悉孩子的心理,做出孩子们喜欢的内容。例如,在时下颇受欢迎的社交平台和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借助新媒体平台积累素材、树立刊物品牌和“人设”,从而引流用户。
与此同时,新媒体运营过程中强调的用户参与感对传统少儿编辑培养用户思维也有很大启发。新媒体时代,用户不在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要求参与到信息的传播甚至是生产环节[2]。同样,如果能有效引导少儿读者参与内容生产,借助社交平台,加强编辑、作者、读者的交流互动,并从互动中捕捉、提炼内容或选题,以专题策划或编读互动的形式呈现在期刊上,会很大限度地刺激少儿期刊的读者和家长的积极性,也为刊物内容策划注入新鲜血液,这也就是新媒体运营中经常提到的用户生成内容(UGC)。
2.2 运营思维
编辑和发行是传统期刊经营中两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编辑工作的侧重点在于策划栏目、编辑和校对稿件等,而期刊的销售工作主要由发行部门承担。部分少儿期刊社的编辑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发行工作,也是为了提高市场洞察力,从而更好地把握小读者的需求和少儿期刊市场的脉动。
在新媒体时代,少儿期刊编辑不仅要准确把握报刊定位,设计特色栏目和符合儿童审美的半年,做小读者的朋友、老师,而且需要细分用户需求,策划趣味性与参与性并重的线上、线下活动,将期刊的传统出版物、线上各平台的IP及线下活动做成读者信赖甚至依赖的品牌,而刊物中的虚拟人物则是期刊品牌人格化、具象化的“形象”,做少儿读者的“爱豆”。基于品牌创建的复杂性,今天编辑工作的主要方式不再是改编、摘抄等,而是应当进行有利于创建产品品牌的一系列专题策划、活动策划、宣传策划[3]。这就需要少儿编辑在保证自身组稿能力和编校能力,培养行业认知、调研和分析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敏感性、市场和用户洞察能力、线上线下活动策划能力、品牌建设和营销策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