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良婷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空间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关键的难点.空间观念的教学主要是在体验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所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为了有效地促进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空间观念.本文主要是基于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能够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用变式把握图形的本质,提高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构造清晰的表象,以此为基础针对图形的特点进行描述,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时候抓住图形的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图形的关键,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图形教學分析
比如,在“梯形”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梯形,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物更加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图所示,从梯子、河堤和混凝土的截面都能够看出是梯形,教师运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观察,做好知识的延伸,为知识观念的培养打好基础.
在平面图形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对静态的图形进行观察,发现图形之间的差异,但是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共同之处往往是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因此,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好积极的引导,以动态的方式将图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对图形的基础内容进一步进行拓展,为空间观念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加深印象
实践出真知,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要想让学生从抽象的数学知识中找到知识的落脚地,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领略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理解能力的加强,尤其是基于空间观念的培养进行数学图形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拼一拼或者是剪一剪,通过自己的方式形成空间观念,对空间观念进行加深和巩固[1].
比如,在进行平行线和垂线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之后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办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因此,在基于空间观念培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两根筷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重合、任意相交、垂直、平行、暂不相交等等各种关系让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2].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并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有利于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也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发挥想象深刻理解
基于空间观念的培养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几何图形的教学想象出实物图形,在实物形状中想象出几何图形的内容,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视角上对几何图形进行不同的解析,不仅仅包含平面图、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促进空间观念的培养,就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借助自我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的习惯,从而在图形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功能,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的变化,为空间观念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不同形状的硬纸片,之后将同一种硬纸片分为十张到二十张之间,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想象一下如果要组成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可以借助哪几种硬纸片,之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完成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组成.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会到图形的方位感,在长此以往的训练和学习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惯性的思维,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形的基本框架,针对不同图形在不同视角下的平面图有了基本的掌握,这样的过程实现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的发展,想象力的激发加深了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也在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总 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空间观念的培养,但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深化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图形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凌.重视体验学习 培养空间观念——小学“图形与几何”结构教学实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43.
[2]梁燕华.图形教学,助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8(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