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忠
【摘要】想象创新导读法教学要遵循教学开放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在充分的实施条件下确定实施流程。想象创新导读法带来的阅读效果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活跃、灵动,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名著导读;想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想象创新导读法是“以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创新”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和进步,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在不断创新,新颖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持续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一、想象创新导读法的概念与原则
(一)想象创新导读法的概念
想象创新导读法,强调想象力在名著阅读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求学生带着想象力去阅读,带着想象力去体会文本的意境,理解文本中的各个意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变为头脑中鲜活的形象、生动的画面。学生想象阅读即有想象力参与的阅读,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情感以及生活经验等,对名著中所描述的意义世界进行构建的一种阅读形式。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解读,再加上学生的感悟创新,让学生实现了自己知识体系的重构。
(二)想象创新导读法的原则
想象创新导读法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与创新的环境,能够让学生主动地了解和品析名著,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名著阅读得到内化。这种导读法教学主要遵循教学开放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名著想象阅读,注重发展每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考。既然是想象、创新,每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可以说出千万种答案,而且每个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得到肯定,这实现了不让标准答案束缚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目标。如阅读《海底两万里》,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在头脑里可以想象,为什么不是海底三万里、五万里或者八万里,偏偏是两万里?海底两万里会有哪些奇观?又如读《哈姆雷特》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时,不同的读者会赋予哈姆雷特不同的性格和任务,每位读者有自己独特的领悟能力。
2.创新性原则
想象创新导读法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亲近文本、独立思考、創新思维,完成课堂导读的目标。教师在运用想象创新导读法教学时,可以大胆地做一些创新,比如可以走出课堂,运用玩中学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创编各种阅读活动。比如教师在导读《海底两万里》时,就可创新性地设计读书分享活动、海报设计活动、电影创编活动等,学生投入其中,“玩”得不亦乐乎。所以,想象创新导读法在名著导读教学活动中也需讲究另辟蹊径创新,要给学生自由,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名著的内涵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片天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语文阅读充满青春与活力。
3.趣味性原则
名著导读教师要遵循的趣味性原则,不是给学生讲一些与名著阅读教学无关的笑话,也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玩闹,而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风趣幽默的讲述,使名著显得趣味化,引起学生去阅读的兴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对教学的趣味性十分重视,他说:“我们的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事,最主要的就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字一句,都讲给学生听。”名著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本身就对意义抽象的名著中干巴巴的文字感到乏味,更别说能够认真地去仔细揣摩了。瑞典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好的教育应是有意义又有意思,如果一节课变得有趣味性了,那么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二、想象创新导读法的教学实施
(一)想象创新导读法实施条件
1.想象力丰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时,应要抓住各种因素来让学生发挥想象。
首先,想象能够把阅读引向深处。阅读是学生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要推进认识飞跃这一过程的思维活动,就离不开想象。在中小学生阶段,想象的思维是有限的,但想象力却是很丰富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让学生走出狭窄的阅读空间。阅读一本名著不仅是阅读名著的文字,更是其中的情感、哲理、社会、历史等,学生能够从中闻一知十,阅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当然,学生不是直接就到这个境界,需要教师的引导方可达成。
其次,想象能够把名著中乍看彼此孤立的事件和过程联系起来。任何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是联系着的,找出了联系点,也就认识了事物的深邃内在。阅读就是通过想象把要在各章节中出现的看似不相联系的词语、句子、段落甚至各种复杂的关系通过想象联系起来,并且从中找出其内在的、必然的关联,找到本质和规律性,从而把单个的人物、孤立的事件联系起来,获得全新的形象和深刻未知的思想。
再者,想象能够促进阅读的主题思想深化和升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阅读能透过现象看到其特有的本质和规律性,即名著所蕴含的思想、主题。而想象力有助于找到并且促进这种发掘和深化认识的进程,让主题思想随着教师和学生的层层解读悄然呈现,最后从学生的思想中自然表露出来。
2.创新能力强
想象导读是让学生在名著文本的基础上,能够把名著内涵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这要求学生对思维进行创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本身具有符号性和视感性、思维性和情感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带动阅读情感。
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探索欲望比较强,能够更好地对名著进行解读。学生在阅读初期,不满足于现有研究对问题的解释,希望能够对问题有新的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而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有更大的发现。比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告诉人们应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学生阅读此类文章,能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情不自禁地受其感染,并反思自我和民族的文化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文化精神得以更新丰富。可见这种思索结合了本土文化和外面异质文化,是一种由发散到聚敛的创新思维的活动,这样容易产生奇特的想法,更易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学习《海底两万里》时,学生根据小说的情节,按照海底旅行的线路,能够在课堂上快速制作出一张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维导图。
3.参与性积极
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作为导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名著阅读中去,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研究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名著导读,要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实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名著阅读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名著导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導他们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二)想象创新导读法实施流程
1.教师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名著导读前,要先确定这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当然,教学内容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在备课前就要了解学生的困惑处,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只是适当地给出一点引导,对于学生自己阅读已经认识到的就没有必要大讲特讲,而应花时间在学生没有办法消化的层面。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讲,自己没法搞懂的东西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所以,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就应先了解学生的困惑处,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2.引导学生进入想象世界
想象创新导读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阅读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教师在开始对学生进行导读时,把学生带进想象的世界,将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对这个时间进行自我掌控,并能在这个小世界里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二是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或是把教师控制的课堂转变成学生畅谈的课堂,或讨论,或沉思,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时自由发挥想象。这样学生在获得了名著阅读快乐的同时,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时间与能力。
3.学生汇报展示成果
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学生在阅读中创造的成果,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在阅读名著后,教师应预留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从中得到了满足感,也对名著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此外,安排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提升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因为每个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对名著的解读程度自然就会产生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调整导读方案,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4.师生相互总结评价
名著导读中教师的“导”很关键,但更要突出学生“读”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总结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换句话说,就是强调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整节导读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对自己的导读进行反思总结,还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学生也对自我进行总结和评价。除此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评价,相互指出课堂中成果展示的优劣之处。这样,名著导读教学能够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想象创新导读法在名著阅读教学课堂中实行的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阅读可以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不断“发现新大陆”,这样既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创新方法。这样由想象创新导读法带来的互动方式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活跃、灵动,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阳.语文想象阅读教学研究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田锦昉.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附 注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名著导读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2019ZQJK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