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蒨蒨
【摘要】统编教材即将全国施行,在教材中包括了很多的新理念,从机械到兴趣,这是今后语文学习的趋势。本论文主要抓住识字的点,与统编教材的理念结合,通过对现行的一些识字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如何将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做一个简要的分析,通过实际操作的案例,得出将识字变得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关键词】识字;趣味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识字背景介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需要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途径。识字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在于培养其在课堂上的生字巩固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现阶段的识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集中识字,一种是随文识字。从今年9月份开始,全国要开始实行统编教材,统编教材非常有特点,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加入了很多中国的元素。一、二年级以识字写字为主,在这个教材里渗透了很多的识字方法,让识字不再是机械地记,识字也可以变得很有趣。接下来我想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为例,谈一谈对识字的一些改变和方法。
统编人教版一年级新教材,上册识字量由旧版的400字减少到300字。但是,其實新修订的一年级上册课本中300个汉字,只是一个最基本要求,而一年级新生上学期识字的数量上不封顶。前段时间,我们曾对孩子的识字量做过一个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实际上,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的识字量就已经超过300字。不过很多孩子对字仅限于认识,却无法区分和辨别。教师课堂上的识字主要针对两种孩子,一种是孩子已经认识,但是在课堂上再一次区别并加深印象,另一种是孩子不认识,需要在课堂上接受新的东西。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识字量不多,认识的差不多只是我们教过的字,但是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能够快速吸收老师教的东西,比起来并不比基础好的孩子差。其实,不管是针对哪一种孩子,一节课标准时间是40分钟,怎么能够让大多数孩子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吸收老师带来的新知识呢?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引子。”这就需要课堂内容有趣,让孩子可以边学边玩。
二、识字方法分析
(一)集中识字
这是我第二次接触到一年级,目前,我采用过三种识字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集中识字。课堂上的第一个环节是提醒音难字,主要是想让孩子将拼音和汉字联系起来。但是这个环节实施后,发现孩子根本没有去认真看字和读音,只是盲目地找前鼻韵、后鼻韵,有一些字,如“张”虽然又是翘舌又是后鼻韵,但是一般是不会读错的,不需要提醒。第二个环节是把这一课所有的生字放到一起,去掉拼音后读,读完以后就用你的方法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把这个字记住的,如果有重点的字,孩子提到后老师就重点讲。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积累各种记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换一换、猜谜语、组词等,不过这个环节很枯燥,认识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记住了,不怎么听,不认识的孩子听到这个无趣的记字方法更没有兴趣。所以到最后只是回答问题的那个人记住了,还有一些孩子明明不能用加一加,非得去说一个不是字的部件。所以这个识字方法的效果不怎么好。
(二)随文识字
第二种识字方法是随文识字。第一个环节还是提醒字,但是作了规定,并不是所有前后鼻韵、平翘舌全要提醒,而是提醒我们容易错的字。第二个环节是直接把所有的字放回课文里,一边读课文,一边学习生字。虽然读课文也很枯燥,但是在读的过程中也会做一些拓展。比如《荷叶圆圆》中学习“透”字时,在句子中描写的是“透明的翅膀”,这时就可以将“透”字拓展出去,还可以是透明的什么呢?孩子思维转换也会很有兴趣。再比如《四个太阳》里面的“甜”字,可以拓展出字理,“甜”字就是指用舌头品尝食物的甜味。这个方法,相对于集中识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并且在中间穿插了其他形式,所以课堂上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在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后来,我们也是一直采用这种识字方法,直到有一次请专家来给我们指导,在看完我们的课后,觉得拓展的东西太散了,可以整合起来,做成游戏闯关的模式,孩子有兴趣,老师教起来也轻松。
(三)游戏识字
所以我们采用了第三种识字方法——在游戏中识字。虽然这个方法和前面的随文识字有点像,但是它在随文识字的基础上加入了一系列的识字游戏。目前我们在课堂上实施的游戏有:
1.字理猜字:在每课的生字中,寻找与其字形或者意思有关的字,特别是象形字等,出示图片,让孩子去猜它对应的是哪一个字。因为有些字它的部件组成是和这个字的意思有关的,所以孩子就可以根据部件来做判断。
2.最强大脑:选择一个字,让五至六个孩子来组不同的词,下面的小朋友挑战一次性把这些词语记住。这个游戏的意义在于让孩子积累词语,把别人的词语也变成自己的词语。
3.图片猜词:这个游戏让孩子根据图片来猜是哪一个词语,让孩子不仅认识词语,还要学会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4.选字填空:区分同音字或者形近字,如“已”和“己”,“元”“圆”“园”和“原”的用法。
5.翻翻卡:这个游戏是利用白板中的一个功能,这个游戏和图片猜词的意义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上来操作,师生的互动性更强。
6.谜语猜字:根据谜语的提醒,在生字中选择,猜一猜是哪个字,和上面的字理猜字有一点点像。
7.图片圈字:找出生字在生活中常用的广告语或者招牌,让孩子来找哪个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
8.图片填字:这个比上面的那个圈字要难很多,就是把图片中今天学的生字遮起来,然后让孩子来说这个地方用哪个字更合适。这个游戏不仅要知道生字,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孩子完成起来也不是很顺利。
三、识字效果分析
通过对上述识字方法在课堂中的实践,孩子明显表现出对游戏更感兴趣,做到了在学中玩。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知识到底有没有真正记住,还是说只是跟着大家玩了游戏,这个还需要在后面不断地实践。但是,我相信孩子对于喜爱的游戏记忆力一定不会太弱,如果只是一味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或者只有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会让课堂变得更加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兴趣。
四、总结
统编教材是语文学习的方向,从机械到方法,正如崔峦老师所说:“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识字能力。”经过几年的实验,我们的低年级学生已逐步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只有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帮助学生从多种渠道进行识字,同时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探究汉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需要和精神享受,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识字任务,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柳菊兴.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