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俊洁
(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根据《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的规定,基础阶段(一、二年级)的教学目的是:(一)向学生传授西语基础知识;(二)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西语语言技能和熟巧的训练;(三)使学生对西语国家文化和国情有初步的了解;(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提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跟其他非通用语专业的学生一样,绝大多数西语专业的学生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这门新的语言,要想让学生在基础阶段系统掌握这门语言的语音和语法规则,并具备一定的输出能力,通过西语专业四级考试,基础阶段的学风建设成为高校西语专业教师及辅导员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鉴于西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其学风建设自然也有特殊性,因此高校辅导员及基础阶段的专业课教师都需要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本专业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悉心洞察西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存在的学风问题,并分析其成因,积极推进西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学风建设,鼓励本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西语专业的大一新生习惯了高中外语课那种单纯地接受课堂教学内容的模式,形成严重的依赖思想,等着老师来给他安排和总结,课后不会花时间去进行自我消化和自我总结,缺乏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对于刚结束暗无天日的高中生活,参加完高考,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是一场身心的“救赎”。在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中,他们没有了升学压力,没有了父母的管辖,没有了高中老师的督促,于是在一天天的懒散中逐渐迷失方向,失去目标,将惰性发挥到极致,老师没有明确说要检查的作业,就怀揣侥幸心理,敷衍了事,甚至根本就不会去做那些“可能不会检查”的作业。
等到进入大二下学期,专业四级考试这座专业生必须跨过的山丘一天天逼近时,才意识到自己“做啥啥不会,听啥啥蒙”。由于大一年级的基础功不扎实,知识体系不完善,专业素养不够,学习能力欠佳,以及惰性的养成,这个时候还想要奋起一搏,实现质的飞跃,却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在这种消极的心态下备考专业四级,信心不足,打了败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打击,对学生未来进入高年级的学习信心也是一种瓦解,学生本人在不快乐的情绪下被动学习,收效甚微,学生得不到自我认同感,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热情。
大学开设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有的学生“身兼数职”,过分热衷于社团活动,而荒废学业,本末倒置。
西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阶段面临的第一场全国性质的专业考试就是“全国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简称EEE4)”。不同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从初中开始算起,到参加英语专四考试,英语少则也是学了七八年了,但是西语专业的学生不一样,他们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仅仅经过两年的学习就要参加专四考试。也就是说,西语专业的学生用两年的时间就要达到跟英语专业学生八年的时间差不多的水平。而且英语作为通用语,在国内早已是十分成熟和系统化的专业,学习资源一抓一大把;而西语专业作为外语专业中比较年轻的语种,不管是供学生练习听说的影视作品,还是供学生备考的习题资料,都是凤毛麟角,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可见西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难度和强度之大,西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必定不会是轻松的!
西语的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学生需要从“牙牙学语”的襁褓期,经历机械记忆的“学爬、学走、学跑”的儿童期,才能最终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青年期,这一漫长的过程需要西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的精力付出和知识积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学生成天将大把心思和精力花费在社团活动中,不分主次,学习和活动之间的关系失衡,那么基础阶段的学习氛围就危如累卵,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便失去了温床。
对于西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就业方向和就业形势不清楚,再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校园里口口相传的“毕业就等于失业”、“即使就业,工作也不会和专业对口”等片面言论,让部分大学生感到前途迷茫,惶恐不安,进而学习失去动力,一些学生因此滋生了“混日子”、“混文凭”的想法。
也有的学生发现周围已经毕业的亲戚朋友,靠家里的关系找工作造成的不公平就业现象,让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投机取巧。这种就业不公平的现象也会误导一部分家庭背景简单的学生,他们觉得自己家境差强人意,没办法靠关系来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再怎么努力学习,也会有人走捷径抢占先机,这种误导使其对于靠自己的努力和本事来参与就业竞争的信心一落千丈,进而开始怀疑人生,消极对待学业,得过且过。
以西语精读课为例,大一新生有一个月左右的语音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将系统学习西语的发音规则,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发音形成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一旦没有把发音学好,以后想再纠正就很难了。语音阶段过后将进入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词汇涉及动词和介词的固定搭配,语法又涉及动词变位,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进行机械记忆的东西。早读课对于外语学习来说十分重要,第一是因为早上记忆力佳,学生能提升语感;第二是能够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为上午的专业课做准备。晚修具体做什么因人而异,可以复习、预习或者练题,但是晚修的纪律必须是安静、独立、专注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严格对早读晚修进行考勤,考勤情况直接跟平时成绩挂钩。学生们都希望自己期末能拿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分数,所以学生也更看重自己的平时成绩,所以将平时成绩与早读晚修考勤挂钩能够对学生的出勤纪律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以我本人为例,我担任西语精读课的教学,因为新生刚进校,行为规范上还需要老师监管,因此我在第一学期的早读晚修都进行全程陪同,刚开始会有部分学生早读晚修迟到,甚至还有因为寝室闹钟未响导致全寝室睡过早读课等情况,我的处理办法就是:直接把迟到缺席的学生名字和其被扣的分数放在PPT 上,让全班同学都看到他(她)的名字赫然显示在大屏幕上,这样既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又让迟到缺席的同学意识到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以此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学习习惯,毕竟外语专业的女生居多,个个都是要面子的人,谁都不想丢这个脸。
早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开口讲西语的学习习惯,晚修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严格考勤则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学习习惯。
我习惯在开始讲一个新的单元之前,提前进行本单元生词、短语、动词变位的默写;每学完两到三个单元,我会进行一次随堂测试。每一次默写和测试我都会收上来批改,会给每个人打分,并记入平时成绩,因此学生才会引起一定的重视,知道我们的默写和测试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是随便搞搞而已。我还会在每学期开学给学生进行开学考试,让学生在假期适度放松的同时,也不要将学习完全抛之脑后,脑子里学习的那根弦是可以张弛有度的,但绝对是不能断的。这样一来,学生几乎每周都有默写或随堂测试任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也能让学生将复习和预习工作常态化。
每次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会将他们的名字和分数放在PPT 上,全班通报表扬,偶尔也会进行一些物质奖励。这样既是对优秀同学努力学习的认可和鼓励,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鞭策。因为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来影响学生,发挥榜样示范育人效应,展现榜样的力量,唤醒学生自主发展意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以我自己带的精读班为例,一开始我并没有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平时的检测和考勤所产生的平时成绩都是一个人的事情,到了大一第二学期的下半期,我发现班级两极分化严重,优秀的学生每次都能考90 分以上,而落后的同学可以考出40 分甚至30 分的骇人成绩。
于是我谋生了建立学习小组的念头,我的班上一共38 人,我就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6-7 人,任命在最近一次考试中排名前六名的同学为组长,各组组员的构成根据排名均匀分配,尽量保证每个小组的均分一致,让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并且宣布一条规则:期末每个人的平时成绩将不再是你一个人的结果,我们将实行小组考核制,每个人期末平时成绩=个人平时成绩得分的80%+小组均分的20%,希望小组成员之间能荣辱与共,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而影响到其他组员的得分,也请组长行使监督权,督促和管理自己的组员。
到了期末考试我发现班级的两极分化不再那么明显,因为不自觉的学生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到其他组员的利益,也会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有所调整。同时,组长也会对稍微落后的组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提高整个小组的平时成绩,整个小组并驾齐驱,那么整个班集体就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景象,在学生群体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集体意识。良好的学风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相辅相成。
加强新生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了解西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和专业要求。
由于西语专业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入职门槛也越来越高,西语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而该专业的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糊里糊涂地学完四年。由于这样那样的客观因素,学生学习动机不够明确,甚至高喊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口号。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必要性的认识以及满足这种需求的学习目标,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动力,因此系部可以定期开展毕业生经验分享会,邀请直系师兄师姐现身说法,让基础阶段的学生能够获取最真实、最新鲜的就业和升学动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取向和职业规划,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学,激发成长成才的动力,把学习心态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
西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风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西语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基础阶段的学风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规范和持续发展的任务。然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和辅导员必须因材施教,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良好的学风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内化于心,外露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