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海芳
音乐情绪也称音乐表情,指人对音乐作品的特定感知和表现。广义的音乐情绪是指音乐作品对人的情绪影响,如:愉悦的、柔和的、抒情的、激昂的、忧伤的。狭义的音乐情绪指音乐作品的表情要素,如:音乐的力度、速度、音色、表情术语。
广义上的音乐情绪都是通过狭义上的音乐要素进行体现的。例如,力度上的不同能表现柔和与激昂的情绪,速度的不同能体现出愉悦和忧伤的情绪。教师在拿到作品后,通过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对音乐进行分析和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情绪,才能够保证基本的教学方向。如小班音乐作品《小小毛巾》,歌曲短小精炼、速度适中、节奏明快,若按照正常的教学设计,活动会显得很平淡。但是在最后一句的节奏上,歌曲出现了变化,一改前面统一的节奏型,让整首歌曲在最后变得活泼诙谐起来。歌词也随着最后节奏型的变化,用拟人的手法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和小毛巾变成了好朋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幼儿发现并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我们对作品情绪进行分析后,针对这一环节进行了研讨和修改,再次进行教学活动时,用可爱的小嘴巴表现不同的节奏型,抓住了演唱时候幼儿诙谐可爱的情绪变化,让整个活动变得更加有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音乐旋律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根基,我们在中、大班的乐曲中增加了旋律的变化,音阶的跨度也随之适度变大。如果在作品分析时没有注意到这些方面,那就必然会造成教学设计上出现问题,继而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因不能掌握旋律而出现“跑调”的现象。我听过一节优秀的音乐活动课《喇叭花》,这首乐曲的旋律跳跃性很大,幼儿不容易把握。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在课前做了充足的旋律分析工作,结合课件图谱,用喇叭花爬篱笆的动画形象结合音乐中旋律的高低变化,让幼儿通过形象的画面来体会旋律的变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幼儿对结合形象的课件学习歌曲十分感兴趣,这也解决了这首歌曲曲调高低变化较大而使幼儿难以掌握的问题。
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变化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较多。音乐欣赏活动选用的大多数是没有歌词的纯乐曲,乐曲篇幅比歌曲要长一些。幼儿阶段的思维模式是直觉形象思维,而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却需要幼儿通过图谱的帮助,用形象的图谱将抽象的音乐内涵表达出来,这对于幼儿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幼儿园的音乐结构形式主要有AB、ABA、ABC、ABAB这四种形式。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前一定要多听音乐,将乐曲的结构形式准确地提炼出来,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准确、形象、生动。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有一节《小精灵和魔法师》的音乐活动课。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A形式,教师在绘制图谱的时候,没有将图谱和音乐结构结合起来,出现了图谱的形式不符合音乐结构的情况,从而导致课程在最后环节出现了混乱。在活动结束后的交流中,我们讨论了图谱的结构和音乐结构一定要紧密贴合,教师课前的音乐结构分析的准确性等问题,随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歌词是最能体现歌曲情感的最浅显得当的形式,歌词的理解也需要进行深层挖掘和研讨,只停留在字面上是无法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思路的。如歌唱活动课《小鱼的梦》,从歌词的表面含义上看,整个歌词的意境很美,让幼儿有摇篮曲的感觉,但是最后一句“鱼儿梦中,梦见妈妈在亲她的嘴”表现的是小鱼一天没有见到妈妈,思念妈妈,甚至在梦里被妈妈疼爱的感觉。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在力度、速度和音色上都能体现出来,整个教学过程环节设计紧凑,幼儿在活动中也很积极主动。但是,教师对于歌词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挖作词人的情感,导致这节课虽然看似很成功,可没有挖掘出歌词深刻含义。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绝对不是简单的唱唱、跳跳、乐乐的过程,能走进幼儿世界的音乐作品都是作词、作曲者千锤百炼的结晶,我们一定要用认真、严谨、务实的态度去面对这些作品。只有一丝不苟地进行深入分析,才能设计出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世界里快乐成长!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