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芬
“送教下乡”是学校间、区域间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是优秀教师对乡村教师教育理念、技术、技能的指导与扶持。实践中,送教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既可以“送下去”,也可以“送上来”;既可以送教,也可以要教;既可以高中与初中、小学与幼儿园之间域内纵向性的送教、献教,也可以片区强弱学校、中心学校与二级学校之间片内横向性的要教、帮教,更可以是兄弟学校或联谊学校之间的研教、赛教。送教要善于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才能夯实历程、提升效能。
一、精选送教名师,注重“草根性”
“送教下乡”必须精选一批开明、善交流、脚踏实地、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一线优秀教师来承担送教任务,从而打造一支愿做、乐做、能做、善做的接地气、精干老练的送教团队。
如针对“送教下乡”中的足球(篮球、武术、健美操)教材,先从县中小学足球(篮球、武术、健美操)专业毕业的优秀教师、县市公开课足球教材的一等奖教师、县市足球比赛中的优秀教练中初选10~15人组成3~5个足球“送教下乡”团队,各组根据经验、能力、资历等精选1人作为负责人,具体负责送教的内容、形式、组织等。团队教师既可以是城区教师,也可以是乡镇中小学的教师,保证送教的基础性和基层性。
送教团队的建设与发展要建立健全“全员候选、特长初选、深层精选、轮换退出、渐进补充”等长效遴选机制,推进送教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送教团队要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剖析、挖掘校本经验等,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效應、辐射效应,全面、深入地推进县域教师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精选送教内容,注重“接地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教要深入受教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与教师沟通、商讨,精细调查乡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兴体育项目的技术教学、分组循环教材搭配与负荷调控,多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及时评价的运用,器械体操教学的保护与帮助等),摸准需求,按需施训,让受教教师学习借鉴新思路、新教法,扩大教学视野。如随着校园足球的开展与深入,使非足球专业教师的短板愈发明显,特别是足球运、传、射、守等技术基本功及足球简单攻防基础配合等简捷、高效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手段,是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困惑。送教团队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专题性、系统性、长期性、精准性的结对帮扶,以点带面,以校带片,促进区域内技术、战术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与深入提升。
三、精耕送教形式,注重简捷性
要充分发挥送教的“帮扶”功能,需要广大教师创新活动方式、优化活动过程,才能达成以强带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送教目标。
1.送教到片
把全县城镇中小学科学划片,有的放矢、安全、快捷、高效地进行送教活动,如根据学校远近的就近联片,根据学校规模大小的大小联片,根据学校教研强弱的强弱联片,根据校情师资的友情联片,根据专业技术技能差异的循环联片等,进行重点性、针对性帮扶,弥补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的不足,携手共进,提高送教的宽度、广度、深度,获得更佳的送教助教效果。
如如东县针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帮教活动,把6个校园足球的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分成6个送教片区,辖区内应包括1所高中、3所中心学校、3所二级学校,把全县的中小学都纳入送教基地之中,实现全县范围覆盖。送教周期完成后进行6个足球基地的单循环,与其他中小学进行组合送教,使基层学校教师学习、借鉴不同送教团队的方法、手段,丰富教学与训练策略,提高送教有效性。
2.多元助教
送教既可“送下去”,也可“送上来”,把送教,献教、要教、联教、赛教、帮教、点教、研教等形式有机整合,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互动”方式,既让乡村教师有机会把农村素材植入城区课堂教学在城区“露”一手,让城区师生从中学到原汁原味的“土”办法,也让城乡教师在“双向”“平等”的平台上共同切磋、相互交流。
如游戏运用的同课异构活动,既让城区教师送教下乡,让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生见识与学习新颖、与日俱进的游戏内容与方式,打开眼界,也让农村中小学教师送课进城,与城区教师和学生分享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简捷实用的家乡性、特色性、传统性的游戏内容与活动方式,相互学习与借鉴,提高送教有效性。
3.结对帮教
结对帮扶是送教助教的重要形式,送教教师要发挥好“传、帮、带、扶”的作用,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送教教师要通过“诊断课”,通过望、闻、问、切等“把脉、诊断”,为帮扶教师开“处方”“治病”,适时地进行点拨、纠正,优化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要善于聘请域内老、中、青骨干教师组建跨片帮教名师工作室,深度参与送教活动,提高送教有效性。
如当前不少年轻教师充实到乡镇教学一线,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等,教学有效性相对较差,教育主管部门可有意识地通过说课、优质课、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教学论坛等为年轻教师寻师搭桥,促进相同专业和爱好的老、中、青教师进行深入的交往与交流,组建师徒结对、友情结对等,通过定期进行师傅送教下乡、徒弟送课上门、师徒同堂教学的听、评、析、研、磨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引、扶的作用,提高帮扶年轻教师成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优化组合
送教团队一般优化组合,包括老中青骨干教师。优化组合遴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一位教研能力强的中年骨干教师、两位技术技能过硬的年轻教师为送教团队,建构各种送教、助教群。
如建立跨校区的纵向送教群和横向助教群、片区骨干教师群、教师论坛群、同课异构群、师徒结对群、网络教研群、小课题研究群、教研论文写作群等,并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帮扶组织的互助性。同时,组建外出送教下乡或送教上门团队等一般4~5人一组,便于自驾或租赁出行,减少活动负担。
四、精研送教方法,提升实效性
送教要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为主线,通过立足一线、服务一线的宗旨,丰富送教方法,通过强调简捷朴实的送教过程,强化送教效果,快速、高效地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1.异构式助教
以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展示方式让城乡教师共同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线,通过异构,让每位教师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展示各自对教学内容独特的理解,展现多元、多维角度的逆向思维,展示不同的教学设计、组织教法、场地器材的利用、教法运用、学法指导等。通过异构课堂中深入思考、比较“同”和“异”,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学习、借鉴、融合、完善、创新教、学、练、赛、纠、评的方法、手段等,以他人异构之长,补自己之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教师专业的整体共进。
如针对山区教学中如何利用坡地、山路、石阶进行教学与身体素质练习的专题性送教活动,组织相近地域的学校、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异构式助教或送教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借鉴、创新教学内容与学练形式,促进地域性校本课程及乡土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丰富教材内容,创建特色性、民族性的传统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
2.主题式研教
送教要有明确的主题,才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送教方要积极梳理困绕农村教师教、学、练、赛、戏、评、纠等急需解决的难点与困惑,结合一线教学的场地、器材进行系统性、系列性、主题性或专题性的送教,提高送教的针对性。
如教材搭配与负荷监测和控制,校本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教学应急与德育渗透,核心素养与非智力因素和教材的融合,体育教学游戏的改编、整合运用,师生互动与教学及时评价,教学提问、示范、展示的时机与把握,集体纠正与个别辅导、帮助与保护的方法与运用,冬季长跑内容与形式的优化与创新等专题送教,配之以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或深度研课、评课,更有助于参研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内化及新颖学练方式、手段的借鉴、创新、运用,提高帮扶、送教的有效性。
3.案例式析教
通过案例式送教给薄弱学校、年轻教师送去一线教学中典型的教、学、练、赛、纠、评中的方法和手段,梳理与归类出来的失败、成功案例,进行面对面的“解剖麻雀”式的品、评、辨、析,共同对照、甄别、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断完善。
如主辅教材搭配案例、教学设计与优化案例、教学游戏的设计与改编案例、教学方法与学法的优化与创新案例、教学应急与教育机智案例、教学组织与分组教学、分组循环的设计与优化案例、学练负荷的设计与调控案例、场地器材与主辅教材的搭配与创新、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案例等。通过案例式送教活动引导帮扶教师整理和提炼成功的方法、手段,提升业务能力。
4.网研式联教
送教教师要充分利用尽可能多的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送教助教网页等,为域内、片内、校内教师间创设相互学习的平台。
如针对武术基本功学练组合的优化策略,进行专题性研讨,可把武术传统学校和武术专业教师与非武术专业教师通过如QQ群、微信群等组建联合教研活动,引导大家围绕武术基本功手、眼、身、法、步、精、气、力、功等,通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重复练习、互助练习、对比纠错练习、课外练习、配乐练习,通过学练过程的“收与放”“快与慢”“动与静”“粗与细”“攻与防”等优化措施,来提升组合的科学性,并积极引导参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视频、教学心得、学练方法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研讨、切磋、学习、借鉴,提升网络联合帮扶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继武,俞舟海.“送教到片”—农村体育教研的有效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1(1):68.
[2]黃晓青.送教下乡—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J].体育教学,2010(4):49.
[3]张世建.送教下乡须厘清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5(7):9-10.
[4]丁杰.农村联片教研是骨干教师扩大辐射效应的着力点.[J].中国学校体育,2018(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