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市于都县实验小学 谢妤娟
随着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对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关注与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会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其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不能够对阅读作品有深入的情感体会、正确的理解,学生缺乏较强的阅读语感。基于此,任课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给予优化与创新,构建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导向的语文阅读课堂,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我国实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理解、评价、欣赏以及感受的能力是整个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在对作品理解、感受、欣赏以及评价的同时,还需要感受、理解、评价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强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更新与优化,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解读、欣赏以及剖析等,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写作方法、表达形式以及情感传达等的综合性理解与掌握,保证学生能够切实体会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对课文语言形式以及表现形式的充分理解,会对学生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对审美情趣的有效培养,能够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欣赏课堂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同时,还应适当穿插一些课外文学,让学生欣赏与阅读多种题材文学作品,从而了解多种情感表达方式、写作风格以及人物描写方法等,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及欣赏能力的提升。这样,阅读教学才能够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学习掌握多种词语运用方式、写作方式以及人物描写方式等,并加强日常训练,必然能够促进其写作技巧及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为核心,按照教师的思路与意愿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因此,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加强阅读教学的调整与优化,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等,对阅读教学活动给予合理规划,并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展开,使学生发挥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思考、理解与体会,从而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显著提升。
教师必须对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及时给予适当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升其文学阅读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首先,对学生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给予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作品,使学生对同一类作品深化理解与学习,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与探究,从而寻求新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知识量,提升学习自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巩固学习教材内容。其次,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给予指导。针对不同题材要选择最合适的阅读方式,以提高阅读效率,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为了确保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应用科学合理性的教学方法。第一,有效设置问题情境。为了提升文学阅读效果,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能积极融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一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秋天的场景,让学生思考自己认为的秋天是什么样子,再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证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有效解答课后问题。第二,将写作与阅读进行有机结合。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活动重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借鉴文学作品,从而展开相应的作文写作训练。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后,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与写作风格,并在写作时应用这些写作技巧与写作知识,使学生在提升阅读水平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