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2019-01-11 23:32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读题题意算式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 殷 梅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快速地扫一眼题目就开始做题,结果是错误百出,正确率很低。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很普遍,他们很少认真审题,题目的意思还没弄清楚,就开始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和思维定式盲目做题。由此可见,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审题能力非常重要,是否会正确审题直接影响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下面,笔者从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审题方面阐述几点见解。

一、动口说——明确题意

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建立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就要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正确读出题目、正确理解题意。

1.指导学生学会读题

学会读题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学生只有理解了题意,才能正确解题。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识字量少,读题时经常会断断续续或错字漏字;他们的阅读速度很慢,理解能力也较低,往往弄不清题目要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题时,要先范读、领读,再让学生用多种形式练习读,如个人读、分组读、集体读、轻声读、默读等。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做到:不添字漏字、不读错字;要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流利;每道题要至少读三遍。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题热情,可以开展读题竞赛和小组评比等活动。对于题目读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奖励。低年级学生的读题训练要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学生能独立读题并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为止。

2.指导学生学会复述题意

复述题意能够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因此,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情节,把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具体的表象。例如,“明明买了5支铅笔,2支钢笔和8本数学本,铅笔每支5角,钢笔每支8元,数学本每本6角,钢笔比数学本多花多少钱?”如果学生如此复述:“明明买2支钢笔,每支8元,也就是80角,买8本数学本,每本6角,钢笔比数学本多花多少角钱?”可以看出,学生根据对题意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清了,也说明他真正完整地理解了题意。

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复述出来,能够让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3.指导学生叙述解题思路

作为数学教师,如果要求学生从低年级开始用规范的语言叙述解题思路,长此以往,不但能让学生的审题能力逐步提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周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时,先用图片出示已知数量“6只公鸡,8只母鸡,10只鸭。”再出示问题“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虽然这个例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很明确,但笔者不急于让学生做题,而是引导他们根据条件和问题说出解题思路:“公鸡有6只,母鸡有8只,先求出一共有鸡14只;鸭有10只,再求鸡和鸭一共有24只。”在学生列出正确算式后,笔者接着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把算式和解题思路相结合,不但帮助学生理清了题中的数量关系,还让学生亲历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用眼看——处理信息

要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只教会学生读题还不行,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有针对性地观察题中的信息。

1.看清题中主要信息

为了减少计算差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出题中主要信息。比如,在做计算题时,要先看清题目中有几个数,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与数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和计算的先后顺序。例如,计算“15÷5+30”,学生读题后得到的正确信息应该是:①算式中有3个数;②有2种运算符号;③先算除法再算加法;④是整数混合运算。学生在理清这些关系后,很快算出了正确答案。另外,还要告诉学生,有些特殊的计算题,还要抓住数值特征和运算特点,将原式的结构进行分解或组合,通过变形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例如“9+99+999+3”,根据算式特点可以重新分解组合成 “(9+1)+(99+1)+(999+1)”,这样再进行计算就十分简便。

2.找出题中隐藏的信息

有些题目的条件没有直接呈现出来,而是隐藏在题中的信息材料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题时细心观察,找出隐藏的信息为己所用。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1页的两道练习题,题中只出示了一个相关的条件,而其他条件则隐藏在主题图中,学生要先从主题图中“读”出隐藏的数据信息,才能解决问题。这个寻找隐藏信息的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且可以锻炼学生查找、分析、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三、动脑想——找出关键

语言文字既是处理实际问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学生解题的“拦路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解题方法,准确理解题意。

1.抓住关键字、词、句

由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低年级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往往是浅层次的、表面化的,经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与错误。例如,在解决二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时,笔者出示题目“学校买排球54个,排球比篮球多22个,问买了多少个篮球?”学生在列式计算时,出现了“54+22=76”的算式。笔者让列错算式的学生反复读题,把题中的关键词语找出来(多22),然后引导学生辨析:题中的“多22”指的是什么球比什么球多?问题中求的篮球是多还是少呢?这样一分析,那些列错算式的学生就发现了自己错在哪里。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审题时先找出关键字、词、句,再把关键的字词圈出来重点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生审题的错误。

2.结合生活常识理解

笔者在教学应用题时,通常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有效信息,在读题时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仔细推敲,找出相关联的数量,理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例如,“王大娘养了3只公鸡,6只母鸡,共产蛋54个,平均每只鸡产多少个鸡蛋?”有的学生一看这道题,马上说“先算3加6等于9只,54除以9等于6”。其实这样解题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生活常识——公鸡不会生蛋,只有母鸡会生蛋。这一题中的“3只公鸡”是个多余条件,不参与解题。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理解题意。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学习离开了实际生活,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造成学生的认知混乱。

3.理解数学术语的含义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术语,例如,“多一些”“少一些”“顺时针”“逆时针”“倍的含义”“平均分”……这些数学术语非常抽象,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就会妨碍正确解题。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用画线段图、列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术语。

例如,在“小华家、小红家与学校在一条直线上,从小华家到学校900米,从小红家到学校600米,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米?”一题在解答时,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的:把小华家与小红家“在学校同一方向”和“不同方向”的两种情况都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线段图画完了,数量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很快就能列出算式。

所以,让学生学会画线段图,既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充分运用直观手段

有些数学问题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题中的信息转化成直观形象,学生就能依靠直观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例如,“一根绳子长10米,剪成5段,每剪一次需要3秒钟,剪完这根绳子共需要多少秒?”题中“剪的段数”与“剪的次数”是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如果让学生模拟题中的情境,运用手势形象地表示出来,立即就可以看出只需要剪4次就能剪成5段,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题意,扫清解题障碍。

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是把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不断提高审题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读题题意算式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小学生读题粗心问题的纠正
怎么写算式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紧箍咒,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