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黄田小学 姜宇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低年级识字量相对较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也相对有限,经常会出现生字学习之后的回生现象。为此,我们依托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针对学生以往识字“先快后慢、最后趋于平衡”的特点,及时安排复现环节,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喜爱游戏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下教育常常将游戏视为传递信息、培养技能、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方式。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游戏更成为学生认识生字、辨析生字、巩固生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生字教学之后的复现策略,也可以借助于游戏的方式,强化生字复习的整体效果。
如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摘杨桃》一文后,为了帮助学生复现、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生字,教师出示了一幅画,画中绘制了一棵大树,树上挂着带有本课生字的苹果,组织学生以竞赛的方式朗读苹果上面的生字。学生朗读正确就可以成功将苹果摘下来,由自己个人珍藏,谁摘的苹果多就能获得本节课识字小能手的称号。这种“摘苹果”的游戏方式与课文中“摘杨桃”的内容巧妙融合,贴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动力,强化了生字复现的巩固效果。
很多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展开游戏,借以规避学生常见的生字回生现象。如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一文时,教师针对生字“坪”“咛”分别出示了这样的谜面:①土地平平;②一张嘴的叮咛。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揭示自己猜测的谜底,并说出了理由。用这种猜谜语的方式进行生字复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倾听的意识,更为关键的是用一种新颖的形式理解了生字的读音和字义,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具体可感的语境,生字的新授和复习同样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生字内容创设出具体的语境,将需要巩固的生字融入语境之中,在深化阅读文本语段、词语的过程中增加生字出现的频率,让学生在反复接触、不断感知的过程中达成巩固生字的目标。
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文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之际,自主创编了一首小诗帮助学生进行生字的复习巩固,“绿绿荷叶圆又圆,引来众多小伙伴。水珠青蛙一起玩,还有摇篮随风摇”。在这首小诗中,“珠”“摇”本来就是生字,教师除了在新授环节借助课文的情境进行识记与理解之外,再次利用这首诗歌置换语境,学生在倾听和自主诵读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生字的字音,同时也借助于“水珠”和“随风摇”的生动语境达成了字义理解的目的。再加上这首小诗本身就是课文内容的一个缩影,学生在朗读和感知中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如此进行生字复现巩固,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实,教师还可以将诗歌创作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在理解和识记生字之后自主创编童谣,让学生在积极创编、反复传唱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但识字任务不应该局限在语文课堂中。识字的途径丰富多彩,链接生活、跨界学科都是学生广泛识字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数学、音乐、美术等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作为识字的好素材,进行一次跨界关注,以联动映衬来唤醒学生对生字的关注与记忆。
如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 《端午粽》一文中有一个生字“分”。在复习这个“分”字时,教师除了从语文学科的视角复习这个生字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其他学科中认识这个生字的情境。有学生说:“数学课堂上我们认识了时钟,秒针走一圈就是一分钟,‘分’就是分钟。”有学生说:“品德课堂上老师让我们有好东西要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分’就是分享。”还有的学生说:“每次试卷上都有分数,‘分’就是分数。”学生结合自己所上的课程以及生活实际,不断地追忆与生字“分”接触的情境,并相机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个生字就反复出现在学生的脑中,学生不但强化了对这个生字的读音,同时还理解了“分”的不同意思,重要的是这些都不是教师机械教授的,而是源自学生在回忆中的自主激活和积极构建。
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生活是语文学习包括生字学习的源头活水。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对生字的复现就没有仅仅停留在语文课堂中,而是在把握了学生记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维度强化了学生大脑思维下的短暂性回忆,提高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效果。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天地,每一面墙壁都应该发挥其教育、阅读的效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专门开辟出一面墙作为识字园地,利用这面墙壁将回生率较高的生字精准而直观地再现出来,让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记忆与巩固。针对具体的生字,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让识字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首先,以字群展现,让学生在对比中定向。中国的汉字有的读音相近、相同,有的字形相近,这就给低年级学生的识记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教师可以将其以字群的方式集中呈现,使学生在对比中强化识字效果。如在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文中,就出现了很多带有“青”字的生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材之外再次拓展与“青”相关的生字,并将其制作成卡片,集中地张贴在墙壁上,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专门进行复习之外,还尝试让学生进行组词训练,以便进一步达成巩固的效果。
其次,以归类呈现,让学生在规律中定向。汉字的构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达成学一个带一类的效果。如与树有关的汉字基本都是“木”字旁;与肉或者人体部位相关的字一般都有“月”字旁;带有“走之”旁的汉字一般都与走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汉字虽然现在已经难以窥探当初先人如此设置的最初用意,但通过追本溯源,依然可以清晰地找到相关的造字依据。教师可以紧扣这些造字的规律,利用识字墙帮助学生展开归类,真正强化对生字的巩固效益。
再次,以主题呈现,让学生在多维中定向。利用主题巩固生字,然后基于某一个具体的主题集中呈现在识字墙上,以便于学生在主题的浸润下最终达成生字复现的目标。最为常见的就是利用我国传统的节日展开主题式生字复习,如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有的学生找到了与端午颜色相关的生字,有的学生找出了与端午习俗相关的生字,有的学生找到了与端午食物相关的生字,这些生字都因为“端午节”这个主题有机统整在一起,学生识记、复习时也有了抓手。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阶段,他们对于枯燥机械的讲解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那些能够看得见的事物更容易刺激他们的认知思维。识字墙的开辟和运用,正是契合了这一阶段学生内在思维的认知规律,利用直观的生字资源,让学生在反复看、不断记的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认知成果,有效推进了学生识记生字的效率。
遗忘是生命个体正常的心理现象。语文学习也无法避免遗忘这一客观规律,但教师可以针对遗忘规律和学生们的思维特点,巧妙地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为避免生字回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