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知识起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019-01-11 22:03:06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实验小学杨春华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两位数起点分数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实验小学 杨春华

所谓“知识起点”即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等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就是要联系学生学情,探究数学知识的承接方式,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切实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不同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师要遵照学生的“知识起点”,制订合理、有效,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才能避免课堂教学随意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一、准确把握学生“知识起点”,深入钻研教学内容

在现实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忽视或低估学生的知识起点,导致教学逻辑失当。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体系,需要开展学情分析,认真了解学生的数学认知,优化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来契合学生的知识需求。如在学习“小数”与“分数”概念时,尽管教材中也明确了“分数”的不同含义,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对“分数”的理解仍停留于“份数”层面,更不了解“小数”“分数”“比”的真正含义。所以教师在面对学生实际时,要认识到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认知偏差,钻研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计划,化解学生学习疑难。在导入“分数”时,将1米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而1分米就是1米的“”。这样很多学生能够顺畅理解,但对于“”,也可以写出“0.1”米,就存在疑惑了。我们的教学意图是想让学生认识到“”与“0.1”在表示数值时是相等的,但是因为没有讲清楚,学生并未理解“十进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虽然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但对于分数的意义,显然很多学生是模糊的。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关注概念的呈现,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从定义上来钻研,分数可以表示为“份数”,还可以表示为“商”,还可以表示为“比”等。所以说,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我们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有侧重地渗透分数概念,展现分数的不同表征及意义。

二、正确把握学生“知识起点”,构设高效学习课堂

在数学课堂,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如何做到科学把握?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多方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别是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问题等,从中来判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多渠道获取相关教法,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人教版六年级学习“圆的认识”时,我们通过对学情的分析,主要从三方面来优化教学模式。一是增强趣味导入。在导入方案上有两种。一种是引入多媒体来创设学习情景。借助于“圆”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圆”的结构,认识“圆”的特点,并且与中秋节的团圆“月饼”外形,来激活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活力。另一种是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从动手制作“圆”形卡片入手,体验“圆”的概念。结合“圆”形教具,让学生触摸“圆”卡片,让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不同图形卡片里找出“圆”形,加深对“圆”的概念理解,增强学生数学参与热情。二是强调生活中的数学。根据教材中“圆”的概念,让学生阅读“圆”的定义,了解什么是“圆心”,用“O”来表示;什么是“半径”,用“r”表示;什么是“直径”,用“d”来表示。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画“圆”,利用三角板的圆孔,或者水杯盖等来进行画圆,并将圆用剪刀剪下来,观察“圆”的形状;再利用对折方式,将“圆”对折,打开后观察“折线”就是直径,“折线”的一半是半径;对折的交点是“圆心”。对照刚才所阅读的“圆”的概念及构成,来分辨“圆心”“半径”“直径”等意义。三是联系“圆”进行课堂讨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力,在看待数学问题时,可以结合小组合作交流方式,讨论生活中的“圆”,车辆为什么要用“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探析“圆”的特征,各组进行总结,加深对“圆”的认识。

三、尊重学生“知识起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优化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在学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时,我们可以结合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知识,来构设课堂导入。如:小明家果园有32棵桃树,去年每棵桃树平均产桃7个,去年共产桃多少个?今年平均每棵树产桃12个,今年共产桃多少个?通过前面对“32×7”的计算,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接着,对今年的总桃数进行计算“32×12”,导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新知识,让学生借鉴刚才的从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方法中进行过渡,自然而然地学习“两位数之间的乘法”方法。当然,在进行新知识渗透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特别是在“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时,要注意上下逻辑层次与关系,要让学生对照板书结构,分层计算,对齐数位,才能准确地计算结果。教师在顺承旧知,启发新知过程中,要关注新旧知识点的关联性和相似性,指引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相同点”来延伸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注重学生“知识起点”,对教师而言,要分析学生的年龄、认知、情感、接受年龄及思维水平,并结合数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融入有效的教学思路,贴近学生的需求,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两位数起点分数
能拨出哪些两位数
巧算两位数加法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可怕的分数
趣味(数学)(2019年12期)2019-04-13 00:29:08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