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 王 寅
鼓励是教师最需要给予学生的礼物,教师的鼓励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鼓励并非好学生的专利,教师需要采取分层递进式教学,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自身发展特色,为学生量身打造具体、细致、适合的学习方案,再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鼓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发挥最大的作用,促使学生感受到分层递进教学的好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的合作化学习,有效的合作化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但学生数学学习小组的建立需要教师细致化、全面性地规划,只有在科学的分配规则下建立的学习小组,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学习的好处,让学习小组真正发挥出作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助一臂之力。众多需要教师考虑的建组因素中,分层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分层建设学习小组,就是要教师均衡化地进行人员分配,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实力尽可能均等。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成长因素、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就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优势得到发展、劣势得到补充,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分层建设学习小组的好处,并在保护学生的前提下实现学生分层。例如,在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动用学习小组的力量,给每个小组布置几道二元一次方程的题目,要求小组内的学生必须一人一道,全部解出并解对的小组则获得胜利。这样,小组内没有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方法的学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到组内其他学生的帮助,并且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检查是否解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教学过程中最需要值得注重的还是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有条理、有步骤的教学环节设置能够大范围地顾及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实现教学分层。教学分层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而设计、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其主要注重于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并适当地提高教学深度。教学分层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让学生进行层层深入、层层思考的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应先让学生回顾以往学习过的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探究新的知识,进一步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教学分层的另一方面则是指教学对象的分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设计教学任务和目标,运用适当的鼓励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而使学生失去追赶或者保持的信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如分层提问、分层布置任务等技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持续性地进行学习。
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但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仅仅本着有趣而设计教学活动是不全面的,教师还必须将活动也进行分层,才能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中的调剂,为趣味性数学课堂的开展锦上添花。相较于小学数学课程,初中课程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这就更要求教师精益求精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分层实施教学活动就可以极大化地实现精益求精。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全面考虑课堂教学时间,将教学时间段进行划分,在恰当的时间、位置安排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试验、玩趣味性数学游戏等,这都需要教师经过认真地考量后再进行安排。当然,这只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初步分层,同时,教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层。教师需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适当的数学研究性活动,让学生除了会做数学练习题外,还要掌握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意识。而对于数学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则要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喜爱之情。例如,教师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往往存在部分学生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下为这些学生准备一些多图形的练习题目,方便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对这些学生安排学习小活动,如安排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具有统筹化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艺,尽心尽力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探究精神,将数学教学转化为数学教育,帮助学生打开数学学习的大门,促进学生更高层次、更全面化地发展,为中国数学教育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