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会菊
最近,笔者读了《日本幼儿教育的二十个细节》,深深被日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育方式所折服。
在日本,家长非常重视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并将这一理念严格落实在行动上。在我国,随着家长学历的提升,父母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也日益重视,理念也力求同世界接轨,但多数家长还是很难像日本家长那样“狠下决心”,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背包:日本无论是皇室,还是平民,子女上学一律自己拿书包。在中国,家长替孩子背书包到校门口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浙江某所学校的校长针对“为了让孩子自己背书包”还发出过倡议,但收效甚微。某年,中国高考刚结束,有网友发帖为自己背行囊而让家长空手的高三学生点赞。在日本,这在幼儿园就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放至中国高三学生身上却成了需要点赞的稀有镜头。
穿衣:在日本,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自己学着穿衣,家长和教师只是在旁边略做指导。就算孩子将裤子前后穿反,鞋子左右穿错,大人也不着急,而是慢慢提醒、静静等待,让孩子自己纠正,绝不会越俎代庖。在我国,教育幼儿时大人的口头禅常是“孩子还小呢”,加之大人缺少等待孩子成长的时间和耐心,因此,帮忙穿衣便成了普遍现象。
吃饭:日本幼儿园非常重视“食育”,小班的孩子人人自己动手吃饭,提倡细嚼慢咽,在品尝食物的过程中,吃出快乐,吃出感恩,吃出美德,将吃的过程演变为心灵洗涤的过程。在中国,教师则时常鼓励幼儿吃饭快一点,甚至对某些动作慢的幼儿,直接喂食,导致有些幼儿在痛苦中完成“食育”过程。
日本孩子放学没有老师带队,都是孩子自行列队,走在人行横道上,一路绿灯行,红灯停。在中国,每逢放学,校门口便堵满了家长。过马路时,还时常能看到长辈领着孩子,大大方方地闯红灯,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规则是约束别人,自己是可以违反”的思想。
日本环境整洁是世界公认的,无论是繁华的街市,还是清净的乡村;无论是宽敞的道路,还是狭窄的小巷,都难寻垃圾的踪影,全民环保意识很强。垃圾分类非常严格,这跟日本从小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习惯有关。幼儿入学前,幼儿园会规定家长为幼儿准备一系列的袋子,有装衣服的袋子、装鞋子的袋子、装阅读书的袋子。每天,教师会很有耐心地教育幼儿将自己的物品按要求整理好、摆放好。而在我国,2019 年7 月1 日起上海才刚刚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日本幼儿园重视幼儿的“如厕教育”,幼儿一岁半就开始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保育员会认真地训练幼儿如何上厕所,如何做好便后的清洁工作。在我国,在幼儿园小班普遍都是保育员阿姨帮忙冲厕并帮助幼儿做好便后的清洁工作。
天无论多么冷,日本的幼儿都是穿短裤上学,父母很少让孩子多穿,目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也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由此,幼儿的抗寒能力逐步增强,少有发烧感冒的现象出现。在我国,冬天让幼儿少穿衣服,在大多数人眼里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日本幼儿园到了年中组就开始上体育课和形体课;到年长组,女孩子就开始练足球,女孩子身上经常会出现有伤的情况,但体力和勇气都锻炼出来了。在中国,幼儿园也知道锻炼幼儿的意志力和培养有耐力的下一代的重要性,但迫于压力,尽量避免让幼儿身上出现有伤的情况,就连在运动器械拓展区,也要确保幼儿身体的完好无损,否则,将有一群家长前来幼儿园讨说法。
在日本,幼儿户外运动的机会和比赛很多。中国幼儿教育工作者曾疑惑:经常外出,难道园方和教师不担心幼儿受到意外伤害吗?在中国,带着幼儿外出活动,教师和保育员等都要担负很大的安全职责,一旦出事,哪怕是小意外,幼儿园也难辞其咎。为此,在中国幼儿园取消每学期一次的外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
《日本幼儿教育二十个细节》让我们深思:中国的幼儿教育未来将走向何方,这是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