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 李英杰
近年来,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正在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作为重点和难点的应用题教学来说,在中考所占分数比重较大,需要教师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拿下这部分分数,在教学环节多下功夫,本文结合苏教版高年级应用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
以往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大都通过教师对例题的讲解和学生进行课堂习题练习、课后作业解答组成。但是很多小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是很清晰,在解答中常常不能快速、正确的解答,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此外,虽然通过课后习题的作答可以起到巩固作用,但是很多教师依然侧重于“题海战术”,起初学生的思维比较清晰,随着题量的加大,学生逐渐失去了答题的灵感。因此,教师需要找到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型即可,并且注重教学环节的质量,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掌握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以此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比如如下题目:服装加工厂原来做一件西装需要布料2.2平方米,创新剪裁方法后,每套西装只需1.85平方米布料,问原来做600套西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出多少套?对于这道题的解答,学生需要知道每件西装需要的布料为2.2平方米时,做600套的用量是多少,当总用量求出后,就可以算出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西装。于是可以得出问题一的答案为2.2×600=1320,问题二的答案是1320÷1.85≈713.5,取整数为713套,这个过程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逆向思维都得到了培养。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应用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答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需要利用到情境教学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材中的题目具体化,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具体说来,教师需要在实例中引导学生与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便于学生对题目内容的理解,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情境教学法在应用中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的考量,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努力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以本校食堂为例,提出问题:我校食堂在秋季买来一批萝卜和白菜,原计划每吃100千克,打算在60天内吃完这些蔬菜,但是实际情况为每天多吃20千克,这批萝卜和白菜可以吃多久?对于这道应用题,教师列举出学生常见的食物,同时在讲解中要让学生明白平均每天多吃蔬菜一定会缩短时间。这样学生就有答题思路,得到这批蔬菜的总重量为100×60=6000(千克),当每天多吃20千克,可以得到6000÷(100+20)=50(天)。
以往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时常会出现思维定式、审题不认真的情况,也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出现对知识生搬硬套的情况,因此受到题型的制约较强,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有效提升应用题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完成后需要适时地带领学生扩展思路,比如百分比和分数的转化、先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关键要素等。学生在解答中要杜绝思维定式的情况,教师在课堂辅导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这种问题,就要帮助学生转换思考的角度,通过其他策略巧妙地解答,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此外,部分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明显条件较少,或者隐蔽条件较多,因此数量之间的关系稍显复杂,为小学生的解答增加了难度,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挖掘隐性条件,使线索逐渐浮出水面,把问题简单化,最终实现问题的解答。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这样一道问题:小学美术班一共35人,男生是女生的,问美术班的男生数量为多少?女生有多少人?教师在讲这道题目时,可以让班级里的学生按照题目站队,假如35人中男生是女生的,该怎样分配?接下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题干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在众多解答方法中找到最佳解答方案,学生可以利用画图法,利用线段为数量1的方法,在不同长度的线段中表示出男生和女生人数。再如,分数也可以转化成比,学生就会知道如何计算,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这种类型的应用数学题和生活紧密相连,学生需要在解答的过程中进行,便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不断深入进行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其中对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更加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基础来制定出多种教学策略。教师需要注重习题教学环节,并且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摆脱题型的束缚,去灵活的思考,进而让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形成解答的兴趣,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