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幼儿园 何宗桂
幼儿教育界普遍认为,家长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与发展最核心的两方利益相关者,两者应在相同或相近的教育理念下,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正向、积极的教育合力,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和国际儿童教育协会(ACEI)制定的《全球幼儿教育大纲》指出,幼儿的成长和教育是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共同的责任。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它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家园联系,即幼儿园与家长之间,针对幼儿发展动态、教育思想方法等内容进行的沟通活动。二是家长教育,即对家长实施的有关家庭教育相关专业知识与有效技能的教育活动。三是家长参与,即在幼儿园的引导、促进和支持下,家长将有关资源投入到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活动。
家长作为幼儿发展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长应尽的义务,也是家长的权利。
近年来,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家园合作已成为幼儿园一项重要工作,家长也逐渐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并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家园联系活动。但在现实中,家园合作大多都停留在表面工作,呈现单向性、效果差、缺深度的特点,远远达不到家长与幼儿园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家长自身及幼儿园的发展方面都具有不同的价值。真正有效的家园合作,应该是有联系、有互动、有合作。但在现实中,家园合作活动处于形式化,家长最好的合作方式也仅限于参加某一活动,或为某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掌握某些知识与技能,忽略了最具长远发展性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对于幼儿的影响。导致家长的参与体验不够好,根本无法发挥联结家长与幼儿——情感上的支持与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幼儿园未认识到,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可以让幼儿园更好地了解家长的需求,可以获取教育领域之外的意见和建议,能有效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完善,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另一方面,家长未认识到,通过参与幼儿园教育,有助于家长更加深刻地理解儿童,准确地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及时调整育儿策略,以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也可以更新育儿理念,获得更多的育儿知识,丰富育儿策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权利包括参与教育权、教育知情权、教育选择权和教育决策权。其中教育知情权是获得参与教育权、教育选择权、教育决策权的基础,参与教育权和教育决策权对幼儿园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中,家长参与教育权和教育决策权往往被压制在极低水平,甚至被完全忽视,大多数家园合作仅停留在家园联系层面,家长参与也只是局限于亲子游戏、家长会、开放日等亲子活动,极少涉及课程建设,几乎不涉及管理和决策。一方面,开展家园合作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单靠幼儿园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而社会各界对家园合作的支持力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园合作全面深入地开展。另一方面,家长育儿专业知识的缺乏,信息的不对等及主动参与家园合作的意识不够强烈,使得家长难有发表有利于幼儿发展合理诉求的勇气和信心,也难以提出有利于幼儿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和幼儿园作为家园合作的双方,在地位上应是平等的。但在现实中,幼儿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成为了幼儿园单方面的“独角戏”,家长只是被动地配合幼儿园完成家园合作任务,沦为了“演出道具”。其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权利的行使有偏差。一方面,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其幼儿教育的专业素养远高于家长,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园权利,而完全忽视家长的教育权利,使得家长的教育权利沦为只需要完全听从幼儿园安排。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权利的行使不恰当,不少家长走向了两个极端,一部分家长不能积极地与幼儿园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更有甚者则完全放弃了教育权利,将幼儿教育完全扔给了幼儿园,助长了幼儿园的强势;而另一部分家长存在强势介入、偏执导向性质,总是试图影响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干预幼儿园的正常工作,迫使幼儿园强势。
在家长教育和幼儿园从业人员培训中,增加有关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权利的相关内容,包括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角色与地位等。
通过学习,家长和幼儿园从业人员在认识上达成一致,理念上发生转变,大家都能更深入了解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权利,明确家长和幼儿园都是家园合作的主体,是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幼儿园从业人员有着开放的心态,善于倾听,抱着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态度听取、吸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商议、决策幼儿教育途径与幼儿园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也能意识到自己不能当孩子成长的设计者,自己和幼儿园一样只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支持者,他们任务是共同构建幼儿成长优良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塑造自己。
以发放问卷、日常交谈、征集报名等方式,充分了解家长资源,包括家长的兴趣爱好、职业优势和特长等,并对可利用的家长资源分类梳理、归纳整合,建立家长助教体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将家长资源与课程相结合,进行合理安排,有效利用,尽可能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程设计时,幼儿园教师根据课程需要选取家长助教,在征得家长助教同意后,与家长共同商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配合方法等,并向家长助教提出专业指导和要求;在课程实施时,由教师和家长助教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课程评价时,由教师和家长助教共同讨论授课的感想与得失,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课程共商共建,充分挖掘和整合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使家长教育资源的功能和价值趋于最优化。一方面,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角色更丰富,从单向性地参与活动向辅助性专业人员转变,帮助家长深刻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促使家长学习更多的幼儿教育知识,丰富幼儿教育策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让幼儿园课程内容更丰富,特别是涉及到体育、舞蹈、绘画、戏曲、手工等多种课程的开设与欣赏更具备专业性;使得教学组织方式更为灵活,特别是小组化学习更是成为可能;还可帮助教师跳出专业重新认识幼儿教育工作,从不同角度思考教学工作,提升业务水平。
成立家长督导组,建立家长督导机制。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商议、反复讨论修改,建立家长督导工作相关制度,对家长督导工作的原则、内容、方法、频次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保证家长督导工作有序有力、公平公正地开展。家长督导组人员由各班家长在预定的条件下自主推选,在“开放办园,放而不乱”的原则下,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全自主、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督导,幼儿园予以全力配合;家长督导组每月至少督导一次,可推门进班观察授课、游戏、活动等教学工作,也可检查幼儿园安全、卫生、饮食等后勤工作,在督导日志中做出详细记录,并根据对应的评价表,集体讨论评定分数,评分纳入幼儿园从业人员每月考核指标中。
通过家长督导,促进双方教育理念同化,建立双方感情纽带,推进幼儿园民主治理。一方面,家长可深入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成为幼儿园活动的评价者和管理者,有利于家长感受幼儿园文化,理解并内化幼儿园办园理念,更进一步增强对幼儿园的认可,增进对幼儿园的感情。另一方面,让教育督导从单一化、行政化走向多元化、民主化,帮助幼儿园发现教育中的不足,促使幼儿园寻找新的发展动能,构建持续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教育和管理质量。
家长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家园合作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家长和教师的平等共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当今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权利的行使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还需要社会给予更大的支持,特别是在政策制定、宣传教育方面的支持。在政策制定上,须进一步明晰家长和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的责任和权利界限,保障幼儿发展的权利和教师群体的正当权益;在宣传教育上,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教育实效,以提高家长的认识、态度和能力,保障家长更主动、更积极、更深入、更高效地参与家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