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特殊教育学校孙士姹
主要荣誉:获辛集市优秀教师、辛集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多次荣获辛集市“政府嘉奖”,所带班级多次荣获“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是两届辛集市师德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辛集市中小学文艺展演优秀辅导教师,石家庄市特殊教育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者。
在这座小城的角落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和一群默默无闻的老师。这里有欢声笑语,这里也充满了自信和快乐。孩子们犹如大石下的小草,顽强倔强地生长着……而这背后,更凝聚了无数特教人的辛勤汗水。正是他们,用春风化雨般的无悔付出,呵护着每一朵残缺“花儿”的健康成长。
去年冬天,我所在的学校成立了爵士鼓兴趣班。大家可能感到讶异,一群残疾孩子,怎么可能学习乐器?是的,学生的身体是有残疾,但他们的生命也一样可以焕发出动人的光彩。我们想的是,除了简单的课本,还能教他们什么?在他们这短暂的求学时光里,我们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接触些愉悦身心的学识,多一些自信心和意志力的锤炼,多一些对抗挫折的能力。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他们走出校门之后的路,注定坎坷与孤独。
爵士鼓第一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看着他们新奇而又激动的眼神,兴奋到控制不住的小手拍打着、抚摸着鼓皮镲片,我的心里也点燃了希望的火种:就算这条路再多阻力、再多艰辛,我也一定要带着孩子们走下去,找到真正适合他们学习乐器的有效方法,让孩子们学出个样子来。
爵士鼓是打击乐,我带着学生从基础节拍学起。聋生就训练手、脑、眼的协调统一,智障孩子就一个一个握着他们的手去感受节拍的时长和强弱。然而,一条无人涉足的路,从来不是一片坦途。没有理论支撑,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能凭借的,只有一颗不放弃的心!
万事开头难。聋生小傲(化名),听力损失120分贝以上。120分贝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直升飞机起飞时的咆哮声。听力损失120分贝,通常可以界定为完全的聋人。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头脑聪明,能记住各种节拍,但是听不到音乐,又不看老师指挥,常常“自我陶醉”。小宇(化名),一个双耳没有发育出来的孩子,却有着对音乐和节奏狂热的追求。智障孩子小烨(化名),听到了音乐却数不对节拍,不是多个“九”就是少个“八”。好不容易手把手地教会了孩子们基础节奏,可合在一起的时候,却成了破铜烂铁的灾难现场,更别提跟上音乐了。
孩子们在一次次失败中渐渐磨去了激情,我也陷入了迷茫之中。是不是我们的选择错了?是不是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美丽神话?
然而,我一闭上眼睛,就是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我不甘心,不甘心认输,不甘心放弃,一定有更好的办法!聋生听不见,好,我也把耳朵堵起来,这样我们就一样了。
无声的世界,那是怎样的无助与沉寂!原来,沟通的障碍早已远远超出了练习的难度。聋生要想跟上节奏,需要严格地默数节拍,需要百分百的眼神专注!我才知道,我的学生是有多难。智障孩子们经常数不对节拍,记不住加花的技巧,我就在练习中和孩子们玩起了“挑毛病”的游戏。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冲淡了练习的枯燥,他们显得格外用心。“老师,你少打了一遍!”“老师,五六七八的时候要加花!”“老师你又错了……”不知不觉中,他们竟然牢牢记住了正确的鼓谱。
就这样,我带着孩子们几十遍、上百遍地练习,他们的小手被鼓棒磨出了水泡,却还和我闷在教室里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他们在我一遍又一遍“错了!重来!”的严格要求中,却依然仰着一张张期待的小脸问:“老师,这次我敲对了吗?”孩子们终于对了,他们学会了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他们能完美地合上音乐,我们终于做到了!
就这样,我们一起熬过了最困难的入门阶段,循序渐进地打出了第一首完整的曲子,紧接着第二首、第三首……孩子们用超越正常学生的毅力坚持了下来!
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不止是学了一门乐器,更多的,他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坚持。他们具备了一颗和我一样奋发向上的心。
孩子们第一次参加全市“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时,没有丝毫怯懦。望着他们自信开朗的笑脸,我仿佛看到一颗颗倔强的种子,自旱地里、从石缝中开出花来。我们不再因残缺而引人注目,而是凭着铿锵有力、自强不息的精神,收获着潮水般的掌声。
残障孩子的世界里,我是一束微光,为折翼天使照亮一段前行的路;我是一只领航的燕子,带他们历经磨难挫折,学会勇敢坚强。我是一名老师,更像是一个战士,我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爱与责任,更清楚这无声世界里依旧充满艰辛。我仍在路上,不忘初心,向着太阳,逆风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