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责任分析

2019-01-11 05:00辛朋涛魏雪丽南阳师范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1期
关键词:理论工作者课业负担学校

辛朋涛 魏雪丽 (南阳师范学院)

常州某学生家长在网上发帖称:“学校作业太多了,孩子每天做作业需要四五个小时,凌晨才睡觉!”根据2015年“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学生作业时间超标的问题十分严重。小学生的作业时间超标率大于66%,初中生的作业时间超标率大于78%。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虽不断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社会各界乃至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自身的批评,但却没有多少明显改观”。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成因是多面的,而要解决该问题,需要从责任的角度加以具体分析。

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责任争鸣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教育理论工作者并不认为他们所开出的理论“处方”有误,他们认为,“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是一个机械的对号入座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严格地遵从教学理论的理性原则是不可能的,教学实践者需要当机立断、急中生智”。教育理论工作者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在于:

(1)学校对其基本职能的把握上存在偏颇。即是说,“是由于人们过分强调了学校为社会提供人才的职能而忽视了帮助学生身心发展的职能的缘故”。

(2)学校的道德水准。这种观点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原因在于校长和教师缺少对作为“人”的学生的尊重,缺少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心。

(3)学校受自身利益驱使造成的。即校长和教师是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才将学生带入“残酷”的课业负担竞技场。而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使校长和教师切身利益的获取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绩结合起来。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线教师也有苦衷:“学校按成绩排名,我有什么办法呢?”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一些研究者做了博弈学的分析:站在甲教师的立场,如果乙教师采取的是教学“增负”而甲采取“减负”策略的话,那么,现行评价机制下,甲教师所教班级“一时”的学习成绩可能逊于乙教师。如果甲教师受到学校领导的批评,他们很可能又回到“增负”的老路上来了。所以,乙教师对学生增负时,甲教师也会跟进增负。当多数教师都如是思考的时候,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整日忙于工作事务的一线教师常常无暇兼顾自己的教学理论修养的缺陷,导致他们的教改动力不足,而外界又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尽管教育理论工作者总是不遗余力地倡导新课改,可一遇到课改的实际问题,他们指导实践能力欠缺的弱点就会显现出来:他们既无法为一线教师指明努力的方向,也无法为一线教师制订改进的方案。这样,就会给一线教师留下“语言巨人”的口实,更得不到一线教师的信任。

二、“课业负担过重”相互推责的原因分析

社会心理学认为,当人们作为观察者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稳定的内部归因,而忽视他人所处情境的作用;当人们作为活动者对自我行为进行归因时却倾向于外在因素,而忽视内因对行为后果的决定作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归因上,恰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囚徒困境,各方都有认识的局限性:教师并非不想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负责,若真有这样的教师存在,也可能仅在少数。在基础教育实践中,不乏被新课改理念深深吸引的教师,他们也在尝试接触“合作学习”“活动教学”等教育新生事物,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导致他们的教改实践并非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构筑支持与帮助的外部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他们才会充满自信地与教改困难作斗争。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外部环境在教育现实中并非广泛存在,从而导致他们在单打独斗中放弃了该有的努力。

另一方面,教育理论工作者也并非不愿指导一线教师的教改实践,只不过他们中的很多人仍不具备指导基础教育改革的“合法”资格。一般来讲,指导教改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需要具备两个“合法”要件:第一,他们必须是自己专业领域的实践成功者,即积累了丰富的与自己倡导理论相一致的成功经验。会写作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指导别人写作的人。如果自己的责任田一片荒芜,却在指手画脚指导他人耕田,只会沦为别人的“笑柄”;第二,他们应该熟悉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指导中小学的课改实践同样需要知己知彼,正如弗朗兹·博阿斯(Franz Boas)所说,“只有深入研究每个民族的思想,并把在人类各个部分发现的文化价值列入我们总的客观研究的范围,客观的、严格科学的研究才有可能。”但在“你、我”都有可能被称为“专家”的时代,很多所谓的“专家”的经历仅是“在校学生→高校教师”的简单跨越,他们对中小学的了解也仅是停留在文献学习或课堂观摩的基础上。因而,他们指导起教改实践时总是信心不足。

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合理解决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责任问题争论由来已久。如果能够冷静下来,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问题,那么,很容易发现,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不仅涉及学校、教师因素,教育理论工作者因素,还会涉教育制度因素等。

(1)教师因素。长期以来,我国自上而下以指令为特征的垂直型管理体制,导致教师产生了过度依赖上级的心理。“凡事必听领导,凡难必求专家”几乎成了很多教师的工作常态。这种情形下,虽一再强调教师终身学习和教育智慧的重要性,但不少教师对此却置若罔闻。这种过度依赖他人的态度也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悬而不决的重要原因。

(2)制度因素。恰如邓小平所说:“一个好的制度使坏人无法干坏事,坏的制度使好人无法干好事”。在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也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有关。如,在基础教育的“名师工程”打造中,不少被授予名师称号的教师,其实并不能成为其他教师可以效仿的教学样板:他们不过是在应试教学中加了一点“活动”点缀而已,其教学核心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如果这些名师成为业界推崇的样板,那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就会拖而不决。

(3)教育理论工作者因素。尽管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分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时头头是道,但其分析多属于宏观的理论视角,其所提对策也多属于欲言又止的抽象状态。简言之,若依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对策体系,一线教师仍不知所为,无从下手。

那么,如何合理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呢?首先,校长应成为“改变现状”的领路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具体的榜样,没有你亲自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作为发源地,这样的领导是不可能的。”唯有成为教师的老师,才能受到教师的支持和拥戴;其次,在直接教学责任人头顶倒悬“达摩克利斯之剑”,以对直接责任人产生警示和威慑作用;再次,实验引路,以点带面。为避免教学改革引发教学动荡,可以在学校先行探索性教学实验,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样板,待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中。

另外,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多与一线教师沟通,深入了解中小学现状,更重要的是,要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高屋建瓴,引导一线教师向着正确的教改方向前进。

最后,建立由家长和教育理论研究者参与的校务委员会,强化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监督和指导。学校和教师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其行为做出合理解释,接受质询,他们要向校务委员会证明他们做出的决定是正当的。否则,学校和教师就会被问责。

猜你喜欢
理论工作者课业负担学校
深化对新时代理论工作者意识形态责任的思考
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学会的成立
理论大众化视域下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旨趣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学校推介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四位资深理论工作者谈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轻负提效”大家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