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鑫超
2011年,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唐建新先生到我校进行调研,学校安排我上一节公开课。
我上的是《桂林山水》一课,先放图片,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美景,再让学生说出美在哪里。学生配合得很好,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推进。朗读、评价、朗读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都搞了一个遍。下课铃声响起时,我设计的教学内容还差一点没教完,于是拖延了两分钟才匆匆结束。
课后,我向唐先生求教。唐先生笑着说:“这节课的设计还行,有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还有朗读指导。朗读指导很重要,我们许多教师缺乏的就是有效的朗读指导。‘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字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要重读。朗读时一定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这么美的文章才会被读得更美。课始不要放那么多图片,我数了一下,你放了8 张。语文课不要把学生搞得分不清东西南北,要让他们在字里行间寻找美、发现美。课文中只配了两幅图片,一大一小,其实这就点出了文章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去看图,去说文。这篇文章结构明晰、层次清楚,是典型的写景类范文,为何不让学生自学写山的那部分? 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学生才能慢慢地体味到这类文章的写法。要学会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还要学会做让学生去思考的‘懒教师’。这节课,花拳绣腿有点多,各种学法都有一点,但是我们的课堂一定要扎实、有效。适时的、有选择的探究或合作学习不仅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更能把课上得扎实有效。”
一转眼,8年过去了,唐先生的话,时时回荡在我耳畔。语文课,应该上得扎实有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指导,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更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悟、去思考。这样的语文课,才会很美,才会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