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这样选
——《难忘的“第一次”》作后指导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9-11-04 12:47执教评析吴立岗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口头上学审题

◇执教/徐 栋 评析/吴立岗

一、口头语言:品猜结合,表达有亲切味道

师:听你们老师说,咱们班的孩子是全校写作文最棒的,我相信。一周前,徐老师收到你们的作文,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我相信,咱们班的孩子不仅是全校作文写得最好的,甚至是整个杭州市小学生中最好的。请看:

(出示)

说了让我别着急,可我还是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兰思默

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笑着叫我们仔细审题,我终于发现了玄机。

——夏雨涵

说真的,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我,真是蒙圈儿了。

——胡羽恒

打那儿起,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懂得了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成功,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陈加晨

师:(出示第一句) 兰思默是哪位?哇,是个男孩子,请你来朗读。(生读) 这句话徐老师喜欢,特别吸引我,这叫什么句子?

生:歇后语。

师:从这句歇后语中,你能读到兰思默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的心情。

师:真棒! 你懂作者。让我们一起朗读。(生齐读)这就是高手,会用歇后语。(出示第二句) 夏雨涵在哪里? 名字有诗意,长得也有诗意,不愧是杭州女孩,请你来朗读。(生读)请问,谁给你取的名字?

生:爸爸妈妈。

师: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生:做贸易的。

师:现在做贸易的,不仅能赚钱,还特有才华。有才华的爸爸妈妈,培养了有才华的夏雨涵。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我读出了夏雨涵迷惑不解的心情。

师:(出示第三句)这次请女孩子一起朗读。(女生读)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意思吗?

生:衣服和食物都是别人提供的。

师:爸爸妈妈安排好的,对吗?谁也过着这样的生活?请举手。(少数生举手)你们都这样自立呀! “蒙圈儿”这个词语是怎么来的?

生:当时觉得不知所措,就用了这个词语。

师:这个词语是方言,但不是杭州的方言,是北方的方言。(出示第四句) 大家一起朗读。(生齐读)徐老师也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样的俗语,生活中还有很多,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

铁公鸡——一毛不拔的人

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

马屁精——奉承巴结的人

打肿脸充胖子

赶鸭子上架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师:这样的俗语都属于口头语言。(板书:口头语言)写作时,用上这样的语言,读着很有亲切感和画面感。有些词语是某个地方的方言,读着富有亲切感,特别有趣,作家也经常使用。我们苏州有一位作家,叫范小青,写作时经常使用苏州方言,想不想学学?

(出示,请生猜意思)

白相 事体 铜钿 结棍

偎灶猫 小娘鱼 磨洋工

师:苏州话很好听,软软的。俗语、歇后语、方言等,都属于口头语言,大家可以适当引用,作文会很有特色。

二、书面语言:学会互转,表达有文化气息

师:还有一种语言,别有一番风味。请看!

(出示)

要换成平时,我早就哭出来回家了,但我下定决心,不练成决不罢休。

——潘薇聿

我已经不胜酒力,可转念一想,这酒的年份有十年呢,又硬着头皮喝了两大口。

——章铮源

师:句子里有一些词语,我特别喜欢,你们猜是哪些呢?

生:下定决心、决不罢休。

生:不胜酒力、转念一想。

师:你们自己轻声读一读,刚才说到的口头语言是口语化的,很亲切,这些语言有什么感觉呢?

生:文绉绉的。

师:有点文言的味道,很典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生齐读)这样的词语来自哪里呢?我猜,这两位同学肯定喜欢读书。

生:特别喜欢。

师:喜欢读书的孩子,善于积累,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文绉绉的,这些叫“书面语言”。

(板书:书面语言。出示)

深蓝色的天空下面是一片无际的荒地,左依潺潺的小河,右环青葱的群山。

——胡羽恒

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草原。下了车,凉爽的风迎面而来,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望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赞叹不已。

——徐鑫颖

师:请你轻轻地读读,哪些词语、句子让你觉得文绉绉呢?

生:左依潺潺的小河,右环青葱的群山。

生:一路颠簸、梦寐以求、迎面而来、一望无际、赞叹不已。

师: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这样的语言,很是典雅,也别有一种味道。要想书面语言用得好,就要多读书,然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师:我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

吾 款待 不胜欢喜

生:我、招待、非常喜欢。

师:居然难不倒你们。换难一点的,这些词语用文绉绉的话怎么说?

(出示)

眼睛 聪明 开心

生:眸子、聪慧、喜悦。

生:眼眸、聪颖、兴奋。

师: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书面语和口头语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句话,谁能文绉绉地说呢?

(出示)

我从小喜欢读书,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我从小喜爱阅读,是个聪颖的孩子。

生:吾自小爱阅读,是个聪颖的孩子。

师:要让语言灵动起来,既要认真读书,也要琢磨生活中的话,这样,作文就会越来越棒。

三、审题选材:精挑“第一次”,选择“不一样”

师:这一次作文的主题是让大家写难忘的“第一次”。生活中的“第一次”实在太多了,如第一次当组长、 第一次穿红衣服、第一次考100 分、第一次穿皮鞋、第一次穿礼服、第一次穿裙子、第一次上学迟到、第一次乘公交车、 第一次走路上学……那么,怎么样让自己的“第一次” 不一样起来呢? (板书:不一样)咱们班的孩子也写了很多的“第一次”,写得非常精彩。请看题目——

(出示)

第一次浮潜

第一次烧菜

第一次骑自行车

第一次游泳

师:猜猜看,徐老师最想读的是哪一篇作文呢?

生:《第一次浮潜》。

师:你懂我。为什么呢?

生:因为很少有我们这样的小孩子,经历过浮潜这样的事。

师:太难为情了,徐老师也没有经历过。作者是郭芯瑶,请上来朗读你的作文。(生读)你为什么这么兴奋,睡不着呢?

生:因为浮潜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终于可以体验一下了,觉得很兴奋。

师:船停在海的中央,脑海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疑惑和担心呢?

生:我没想到船会停在海的中央,深不可测,令人害怕。

师: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让作者大吃一惊呢?课后,请大家去读读她的作文。送给郭芯瑶掌声!

(生鼓掌)

师:她选择的“第一次”很特别,写得生动,把她的兴奋和紧张都写出来了。请问,你浮潜过吗?

(追问四位学生,三位没有,一位有过)

师:为什么不写呢?

生:当时没有想到。

师:好可惜呀! 如何让“第一次” 不一样起来呢? 就是写“别人没有经历过的”。请看这两个“第一次”,你会选择哪一个写呢?

(出示)

第一次爬山

第一次逃学

生:(齐)第一次逃学。

师:你逃过学吗?

生:没有。

师:同样是洗头,你选哪一个呢?

(出示)

第一次自己洗头

第一次给妈妈洗头

生:第一次给妈妈洗头。

师:给自己洗过头吗?

生:(齐)洗过。

师:给妈妈洗过头的举手,咱们班有吗?

生:兰思默。

师:兰思默作文写得好,又有孝心。

(出示)

第一次养狗

第一次养乌龟

第一次养蜥蜴

师:“第一次养狗”“第一次养乌龟”,选哪一个写呢?(生摇头)再加上“第一次养蜥蜴”,你们选哪一个?

生:(齐)第一次养蜥蜴。

师:哈哈,太可怕了。选择“第一次养蜥蜴”,别人一般没有经历过,这样写出来会很新鲜,会不一样,也就会吸引人。

(板书:选择别人没有经历过的)

师:有同学向我诉苦,说他没有与众不同的“第一次”。这样,是不是这篇作文就写不精彩呢?第一次上学,大家都经历过吧? 咱们班的赵敏杉写得真棒,读了让我印象深刻。请看她的提纲:

(出示)

第一次自己上学

妈妈出差,爸爸早班,我独自上学。

出门时发现没灌水,重新烧水。

倒水时没扶住水杯,洒了一桌子。

下楼买早餐,提心吊胆地上了公交车。

车开了一半,肚子饿了,忍住不吃。

一下车,大口大口地吃起早饭。

一看时间,比平时早到半个小时。

师:我请作者来读提纲,大家认真看。(作者读)有过第一次自己上学经历的同学肯定很多很多。但是,她上学的过程中有意外。哪里不一样呢?

生:我们一般写上学路上,赵敏杉写了上学前准备时有意外。

生:发现水杯没灌水。

生:倒水时,水洒了一桌子。

师:上学路上有意外吗?

生:路上肚子饿了,在车上忍住不吃早餐。

师:因为有了这些意外的情节,原本平常的第一次上学也会不一样。(生再读,师画曲折图)第一次上学很平常,因为有了这些曲折点,作文就吸引人。当我们选择的“第一次”不独特时,可以找“曲折点”,写出故事的曲折感。

(板书:一波三折)

师:你们都学过骑自行车吧?好多同学也写了,怎么写出不一样呢? 来看潘薇聿是怎么写出故事的“一波三折”的。

(出示提纲,生齐读,师画曲折图)

师:学骑车时,曲折点还有很多很多,你遇到了哪些?

生:我也摔了一跤。

生:我的膝盖磕破了。

生:我的自行车链条掉了。

师:希望你们选择别人没有经历过的“第一次”,但是,这样的“第一次”不一定遇到,即使遇到了也不一定会选择。徐老师更喜欢看到你们“一波三折”的“第一次”,只要找到了故事的曲折点,写出来的“第一次”就都是精彩的,期待你们作文的改变。

评析:徐栋老师的这节作后指导课,开口不大,实实在在,有几点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学习。

1.批改特别认真。

班级学生作文中一些共同的问题,一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材料,徐老师基本都记录下来了,课前的批改相当细致,他说,睡梦中还在回味学生的作文。我问管建刚老师:上作后指导课批改很辛苦吧? 管老师回了一句“批改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本分”。这是非常对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这是本职工作,也是一项基本能力,希望每位教师都要重视作后的批改。

教师只有认真批改,才能把握学生作文的真实状态,从而精准地定位教学目标,研制适宜的指导内容。可以说,立足于学生作文现状的指导,是最有针对性的,能教在孩子表达最需要的地方。徐老师这节作文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只有两大板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选择“第一次”的方法。简简单单,但所有的教学内容均来自学生作文,都是徐老师在批阅时精选出来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教学有所选择。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应该培养孩子的七种能力:审题的能力、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积累材料的能力、整理材料的能力、修改作文的能力、 用词造句的能力、运用文体的能力。课标也提出了“真情实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和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要求。徐老师的这节作后指导课突出重点,教学很有针对性。

首先,徐老师针对学生作文里用词造句平淡的问题,突出了俗语、歇后语、方言等口头语言的用法。他把孩子作文里充满生活气息的句子展示出来,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口头语言也可以写在作文里。其次,突出了审题的能力,培养孩子们选材的能力。审题是写作的第一关,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素养?关键是思维,写作思维要先从审题、选材开始。《难忘的“第一次”》这篇作文的题眼在哪里? 是“第一次”,是“难忘的”,第二次不算,不难忘也不行,这两个都要抓住。怎么抓呢?根据课标的要求,就要写新奇有趣、 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事情。徐老师的这节作文课做到了,突出了“不一样”的第一次和“一波三折”的第一次,引导孩子写出新奇有趣,写出故事的曲折感。整个课堂板块清晰,培养了孩子“用词造句”和“审题选材”的能力。

3.表扬激励为主。

教育家赞可夫特别重视表扬,甚至把学生作文中最好的句子,拼凑成一篇作文,孩子们一读就热烈鼓掌。赞可夫告诉孩子们,这篇作文是你们大家写的呀! 徐老师的这节作文课也是以表扬为主,各个环节都充满着对孩子的赞美:有表扬孩子句子好的,有表扬孩子朗读好的,有表扬孩子选材好的……在徐老师的表扬下,孩子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很浓,学习非常投入,这对他们的写作很有激励性。

尽管这节课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还是不够成熟,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小学作文教学中,无论是作前指导,还是作后指导,教师一定要懂得表扬孩子,这样他们才不会畏惧写作文。毕竟写作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才能不断产生表达的兴趣。徐老师长期和孩子们在一起,很懂学生的心理,课堂中有各种夸孩子的办法,这给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方向,作文教学中要想各种办法夸夸孩子,激励他们投入到写作中。

总之,我们要不断研究作前指导,也要研究作后指导,这是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作文教学模式,用学生的“一般发展”去推动学生的“语言发展”,两个“发展”都要抓,作后指导就可以实现,因此,值得在全国推广。

猜你喜欢
口头上学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三招”学会审题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上学啦
七分审题三分做
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