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瑞 张慧丽 李昭静
【摘 要】在信息化大环境下,传统实践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特色,对《电子工艺实习》这一实践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笔者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借助职教云课堂APP实施混合式教学实践的过程和心得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习;信息化教学;云课堂;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TN0-4;G4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5-021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106
《电子工艺实习》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焊接和调试方法,最终成果是要求学生组装一台六管超外差收音机并通过调试能够收到清晰的电台。该课程是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既需要了解相关电子元器件,又要掌握无线信号收发的基本原理,既要掌握焊接工艺又要训练电子产品的故障排查方法。对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太大,整个实训过程操作也非常复杂。
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1 内容过多,不易把控学生学习效果,产品制作成功率低
在《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教学过程安排中,有一部分关键知识点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比如焊接的基本方法包括焊接手势、电烙铁的放置、焊点的形状;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三极管、中周、色环电阻、电解电容、变压器线圈等)的识别和测量;元器件的安装规范;收音机的调试方法等。要求学生在看清楚弄懂老师的演示和讲解的情况下动手操作。但因为人数较多,老师的演示可能有部分学生看不清楚,也有一部分同学在老师讲解时不够重视没有认真听讲错过了重要内容。结果就是实践操作过程中频繁出现一些基本错误,烙铁烫到手,烙铁把烙铁线烫坏,元件装反装错,调试的时候基本的测量都不会……等到发现问题想要回头好好听老师讲解时已经错过了。如何让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系统化、模块化、可追溯、可交互是笔者面对的重要问题。
1.2 考核方式不科学
以前考核学生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核,依据实训周的平时表现和组装收音机的验收效果,其中,平时表现占 30%,成品验收效果占 70%。有些学生尽管按时上课,但动手积极性不高,實训过程中找操作熟练的同学代做。甚至有同学私下购买之前同学制作的成品充数。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得该课程的成绩评定有失公允且容易带坏学风。另外有些同学尽管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对知识的融合掌握程度不够,会操作但不知道其中的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引入多元多层次的考核方法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1.3 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大
当今时代是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媒介,以其便捷性、即时性和功能多样性等优势脱颖而出。”[1]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通信乃至娱乐工具。吃饭看手机,睡觉玩手机,甚至上课也离不开手机,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所在学校在教室准备了手机袋,要求学生上课前将手机上交入袋。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些同学准备了两部手机,上交备用机应付老师。作为专周实践课程,让学生一上午都上交手机很不方便。手机这柄双刃剑能否辅助课堂教学,起到正面作用,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笔者经过实践在《电子工艺实习》课程中开展了混合式教学,制作了该课程的大量微视频、微动画,引入了教学辅助APP——智慧职教云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笔者在《电子工艺实习》实践课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点和实践操作的要点进行梳理分解,重新进行框架架构,按照一周实践教学的流程,把讲解和演示的重点内容做成微视频和微动画。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微视频可以在投影上展现,元器件被放大,学生可以看得更清楚;教师的操作演示直接播放出来可以避免部分学生无法看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做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反复回放,知识变得可追溯。
在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过程中,笔者发现,每个知识点的视频不宜过长,且要目的明确,只讲清楚一个小的知识点或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在之前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将该实践课程知识点分解成不同的长短的视频动画发布到云课堂app中,时间短且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视频点击率更高。经过多次实践和整改,我们把《电子工艺实习》实践课程需掌握的知识碎片化,各个视频长度不超过3分钟,知识点之间彼此独立又按实训流程相互关联,按照一周的实训过程构造框架并提出各部分的实践任务及完成标准。该课程大的框架每个方框部分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点,该知识点又由浅入深分成若干个小视频。比如在“电烙铁认识及安全使用”中又分成了4个小视频:电烙铁工作原理、电烙铁安全使用规范、电烙铁电源线烫坏处理方法、电烙铁插电不热排查方法。每个视频都在2分钟左右,和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相对应。
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收集和整理了学生操作中容易出错的问题,对已有的课程信息化资源架构进行完善和补充,并收集一部分比较典型的错误范例和较好的实践教学成品进行拍照录像以作资料。
3 混合式课堂教学实践
3.1 引入智慧职教云课堂APP
笔者经过比较,采用了智慧职教云课堂APP作为信息化教学平台,结合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下载并安装职教云课堂APP。学生线上活动都在手机端进行,方便灵活,不依赖电脑,便于普及。教师可在手机端或者电脑端登录账号,创建课程并在该课程下新增班级,将班级邀请码或二维码分享给学生,学生登陆加入班级后教师需审核通过学生的进班申请。在云课堂学生所在班级下教师可创建各种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包括分享课件,布置作业,发布考试,进行问卷调查、讨论、测验、投票等。课中还可以进行签到、提问、小组PK、头脑风暴、当堂打分等。教师也可在电脑上登录智慧职教网站,电脑登录便于上传课件、作业、考试等文件资源,还可以设置考核权重,导出学生考勤学习数据和分析报告等。
3.2 云课堂教学互动
开课前,笔者提前把开发的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PPT、动画视频、调查问卷及线上作业上传至职教云。然后根据校历在云课堂上设置好《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上课时间,该课程作为实践环节集中一周的教学时间,并且有三位教师参与实训指导,在创建班级时需要把三位指导老师都加入。
根据我们的实践教学安排,具体到某一环节时,可把上传至职教云的教学资源拉入云课堂中,发布该环节学习操作要求及课前预习任务,根据知识重要程度为教学资源设置不等分值,查看资源即可获取相应分值。同时发布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完成问卷,该问卷主要收集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作为课上教师讲解的参考。
有了课前预习的数据,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重点的讲解和演示,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摇号进行课堂提问。即使有部分学生在讲解时注意力不够集中错过了课堂讲解内容,也可以在实际操作遇到问题时从之前发布的ppt和视频中找到解决方法。我们课改制作信息化资源围绕的重点就是解决学生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看视频找到解决方法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安全事故。另外我们还在每次课中发布了互相来找茬任务,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同学的不规范行为和错误操作可以随时拍照发布,为了不破坏班级团结,找茬环节不扣分只加分,不拍人只拍物,形成了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
签到是云课堂的基本功能,通过云课堂来签到,快速又方便。为了约束学生的迟到、早退和课中离开实训室出去办事等行为,教师可以随时签到点名,实时掌握学生动向。
某一实训环节完成后,我们会发布实训作品展示作业,要求学生将实训操作的作品分步上传;为了巩固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我们还会在云课堂APP发布课后测验作业,题型为选择题和判断题,方便作答。
3.3 基于云课堂的立体化考核方式改革
引入云课堂之前我们采用的过程性的考核指标只有平时表现和实训成品效果。平时表現部分三位老师共同指导一周实训,平均每位老师跟学生的接触时间只有一天半左右,平时表现打分难免有失偏颇。至于实训成品,笔者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多次发现有同学购买别人完成的成品应付实训周验收或付费代做。
引入云课堂后,增加了过程性考核的维度,我们将考核指标分为三部分:平时表现10%,云课堂APP成绩50%、收音机成品验收40%。其中云课堂成绩中课件学习30%,课堂活动40%,作业30%,这部分成绩是透明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自己各个环节的打分。收音机验收时也会参考比对学生上传的收音机制作各个环节图片,有效避免弄虚作假行为。
4 结语
在《电子工艺实习》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云课堂的融合,通过设置各种学生可参与的线上线下教学环节,方便学生课上课下学习,教学重点变得可追溯。另外通过云课堂的签到、提问、问卷调查等环节增强了师生互动,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通过课改前和课改后学生实训周作品对比发现,课改后整体学生焊接工艺提高,调试能力增强,收音机成品制作成功率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很大改观,教学改革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信息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引入,云课堂与传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文进.青年学生手机依赖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安全感的中介作用[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2]马涛.基于职教云课堂的《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46:198-199.
[3]高妮.基于云课堂的理论加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职业技术,2019,12:31-35.
[4]张旭升.探讨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7,24: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