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健龙
自主课堂的五字原则是思、活、实、创、和。思即独立思考,思辨质疑;活即开放容纳,积极主动;实即实事求是,笃实力行;创即创新求变,多元评价;和即平衡协调,教学相长。我认为自主课堂的精髓应该是: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在他的《自力二十二韵》中对这一论断作了详细的阐释,首先,“不需要教”既是教的出发点,又是教的落脚点;既是教的动机又是教的目的。不能单纯把“不需要教”理解为教的目的,只有有了“不需要教”的出发点与动机,才能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手段,才能启发与诱导学生动脑筋,自求得之。其次,“教”是达到“不需要教”的手段。学生是一个个生命体,他们身上具备了自身生长的可能性。“教”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适合成长的条件,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里自身生长发育。
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大包大办,事无巨细,讲得激情澎湃,口水唾沫横飞,我们的学生却目瞪口呆。学生的人是在的,但学生的心却不在,学生压根儿就没有兴趣在课堂上。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中,经常会有一些低头族、无神族、旁观族。这样的课堂,效率是低下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累,收效甚微,后进生越来越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讲授和反复练习是常见的,虽然有时也是有效的,但这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讲授和反复练习,可能让学习成绩更好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部分学生也能在短时间内记住所学的知识应付考试,但是对于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就很有可能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了。我认为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生疑——探疑——释疑”的探“疑”过程。“疑”是整个过程的逻辑起点。什么是教?什么是学?法国教育家焦尔当说过:教,绝不只是“告诉”,当教被当做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时,它便不能引发学习,甚至还会阻碍学习。学习是实践操作,学习是自我发问,学习是和现实对质,学习是和他人对质,学习就是自我表述,学习就是辩论,学习就是建立网络。但如果是全部由教师包办地讲,讲得再扎实,都不叫实,不是真正的落实。
我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课的时候,因为学生在此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角、图形分类、三角形分类,对三角形内角和进行了研究,并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于是我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最终找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由于学生不能透过现象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也不会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找出有些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特点,归纳、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并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任意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一关键问题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师:同学们,想不想玩个游戏?这里有三根小棒(分别长10cm、16cm、10cm),谁可以用这三根小棒围一个首尾相接的三角形?把其中一根16cm 的从中间剪断,还可以围成三角形吗?把其中一根10cm 的从中间剪断,还可以吗?如果任意剪,还可以吗?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在里面?(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教师充分地调动起来)
师:我们今天通过小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下面我们要从四根小棒(预先准备好,分别是3cm、4cm、5cm、8cm)中任取三根来围三角形,有几种取法?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这几种情况都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独立操作,并填研究单)
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再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小组活动也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获得了心智的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自主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上,把更多的思考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发现变得更有趣,更有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适时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追根求源,寻找出路,学生也因趣而思,解决问题的能力向纵深发展,不仅使知识基础落到实处,也让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它对数学实现再创造,使数学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以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注重课堂互动,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使学生个体得到全面发展。总之,在数学学习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必将推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习惯养成的转变。
自主探究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从《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所透露的信息来看,自主探究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探究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探究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叶圣陶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思想的提出正是基于学生的今后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正是关注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的,要达到不需要教,就得在教的过程中“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