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挑战性任务:挑战的不只是学生

2019-01-10 13:54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锐角三角直角直角三角形

沈 强

新授课设计挑战性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练习课、复习课设计挑战性任务,可避免机械性的重复,让学生在任务解决中实现温故知新。在教学四年级《三角形单元整理》复习课时,我连续设计了两个挑战性任务:

任务一:从18、10、8、6、6、6、2(单位:厘米)的7 根小棒中选3根,可以围成几个不同的三角形?面对这一情境,学生凭直觉判断可以搭出很多个三角形。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围成的三角形只有5 个。这一问题解决主要是复习三边关系,即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同时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答案。这5 个三角形分别是(6、6、2)(6、6、6)(6、6、8)(6、6、10)(6、8、10)。

任务二:这5 个三角形按角进行分,分别是什么三角形?这5个三角形只知道边的长度,却要按角来分,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新问题。三角形具有唯一性,三条边长度一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就能确定了。因此,从理论上而言,可以根据三边长度进行按角分类。但思考起来不易,需要依赖空间想象与推理能力。我预计学生能判断出(6、6、6)是锐角三角形,因为它是等边三角形,再通过推理和想象不难得出(6、6、2)也是锐角三角形,(6、6、10)是钝角三角形,剩下的两个三角形估计学生很难判断,于是我在练习纸的反面画了这两个三角形,用于学生猜想后的验证。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很快判断出了(6、6、6)(6、6、2)(6、6、10),对(6、6、8)(6、8、10)意见不一致。正当我打算让学生翻到练习纸反面验证时,有一个男生坚定地举起了手:“(6、6、8)是锐角三角形,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是6 和6,然后量一下斜边就可以了……”学生讲了一大堆,我一时没有听懂学生所表达的意思,于是,把皮球踢给了其他学生:“谁听懂他的意思了?”同学们都摇头。男生急着上台来讲,他把作品放到了投影仪下,解释道:“我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是6厘米和6 厘米,测量了斜边的长度是8.5 厘米,我们现在要判断的是(6、6、8),所以把斜边缩短5毫米,两条直角边夹紧,直角变成了锐角,所以是锐角三角形。”经他图文并茂的再次解释,很多同学顿时明白了。

这位男生的方法,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在设计这个挑战性任务时,我曾经反复琢磨过,但始终没有找到运用学生现有知识能确定(6、6、8)是锐角三角形的方法。而这个男生的方法,不仅能判断出(6、6、8)是锐角三角形,也能判断出(6、8、10)是直角三角形。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是6 厘米和8 厘米,测量斜边,正好是10 厘米。发现斜边比10 厘米短的都是锐角三角形,斜边比10厘米长的都是钝角三角形。这种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教师在挑战性任务设计时,要从有利于课时核心目标落实出发,不是越难越好,而要遵循学生“入手容易、完成不易”的设计原则。任务既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又要留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由于它的开放性,在教学时,学生经过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后,往往会形成各种想法,组织全班分享,对于教师同样是挑战。即便做了充分的预设,依然会有精彩的生成。有时学生的智慧会无情地碾压教师的智力,但这也正是挑战性任务教学的魅力所在,它让课堂真正成为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挑战性任务教学,需要接受挑战的不只是学生。

猜你喜欢
锐角三角直角直角三角形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上)
《锐角三角函数》拓展精练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多少个直角
巧用“一线三直角”模型解题
化归矩形证直角
与两个正切、余切恒等式相关的锐角三角形等效条件及其应用
巧摆直角
直角三角形初步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