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龙 罗 萍 刘千里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在视频互动、论坛互动、群体互动等在线教育平台活动中,学习者、教师、助教等利益相关人的参与,如通过视频平台进行在线研讨、使用微信群讨论课程安排、运用课程论坛观察学习动态等,可使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更精准地定位教学需求,及时发现知识传播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随着社会化媒体与在线教育的深度融合,学习者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者,他们更愿意也有能力主动地参与网络教育与学习,与教育服务提供方进行互动并提出价值主张,参与在线教育产品与服务的设计与应用,共同创造教育价值;学习者同时也可分享教育价值之外的价值剩余。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更容易发现、识别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机会,并提出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推进教育变革与服务创新。一些教育机构已经开始重新审视“教师-平台-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与学习者的满意度。
这些新尝试,对传统“教育机构主导型”的教学逻辑及其管理机制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将通过引入价值共创理论,研究在线教育平台中知识传播与学习行为的价值共创结构,分析多元主体在知识传播与学习过程中参与教学价值共创的规律、模式,并设计相应的应用场景。通过本文的研究,理论上将有助于厘清在线教育平台中知识传播与学习行为价值共创的价值结构、共创模式等,提出在线教育价值创造的新范式,填补在线教育领域价值共创理论的空缺,建构新的在线教育运行模式,引发新的研究方向、热点;实践中将能为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机构、教育平台、学习者等参与在线教育价值共创提供方法、案例与思路,支撑在线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与教育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在效益上能有效降低在线教育各参与方的成本,丰富教与学的手段与内容,提升在线教育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价值共创是指消费者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与生产者进行互动合作,共同创造客户效用的价值创造模式[1][2]。该模式一经提出,便在营销与管理学界引起热烈反响与讨论。但文献分析表明,将价值共创思想引入在线教育领域还只是近5年的事。为了更全面掌握国际上在线教育平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的研究现状,2017年10月11日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平台SCIE/SSCI/CPCI等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显示主题包含“Online education”的文献有38,756篇,其中包含“Online education value”的有3335篇,包含“Online education value creation”的仅有126篇,包含“Online education value co-creation”的仅有8篇(主要出现在2015年之后)。这说明,国际上在线教育价值创造方面的研究才刚起步,尚属于较新的研究视角。
国际上早期相关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公共服务领域,Mattson指出公民角色正从被动的消费者向公共服务的主动参与者转变[3]。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在线教育参与活动日益兴起。近年来,基于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和教师参与活动日益加强[4],学习者参与网络教育具有显著意义[5]。特别是伴随着在线教育研究的兴起,其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研究日益重要。一方面,知识传播可以用来提高教育品质[6][7][8];另一方面,学习行为研究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是判别教育成果重要的衡量要素,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可以达到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9][10][11]。
价值创造是所有组织都关心的问题,它是组织绩效的基础与源泉[12]。其中,价值共创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Storch提出的“服务过程需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合作”[13]。近年来,“价值共创”被明确提出并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主要以Prahalad与Ramaswamy提出的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价值共创理论,以及Vargo与Lusch提出的基于“服务主导逻辑(S-D Logic)”的价值共创理论为标志。Prahalad与Ramaswamy指出影响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的因素除了个体因素(影响共创过程与体验)之外,还包括交互质量、共创体验环境及体验网络。这些价值共创理论对于现实环境中的管理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当前,在线教育的价值创造过程研究主要聚焦于线下的高等教育机构,Díaz与Gummesson研究发现大学教学质量影响欧洲高等教育价值共创[14];Golooba与Ahlan阐述了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机构服务价值共同创造的机理[15];Cai与Kosaka构建了成人教育的服务价值共同创造模型[16]。目前基于在线教育平台展开的研究数量较少,Hasan与Rahman发现高等教育机构在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共同创造价值,但缺乏基于在线教育平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的价值共创研究[17]。
综上,国际上学术界开始更多地用价值共创的思想来推动基于在线教育平台的知识传播、学习采纳和持续学习,试图为提高在线教育平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水平寻找新的机会,释放在线教育价值创造中的潜能。
价值共创虽已成为国际上服务科学研究的新趋势,但在我国在线教育领域里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CNKI检索,发现主题包含“在线教育”的文章共有17,225篇,其中包含“在线教育+价值”的有1076篇,包含“在线教育+价值+创造”的有4篇,而包含“在线教育+价值+共同+创造”的仅有1篇,这说明国内学者已经开始研究与在线教育价值创造有关的问题,但融合了价值共创思想的研究还不多见。
在传统教育领域,引入学习者参与的讨论已不算新鲜。1990年,滕鲁阳研究了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及师生合作教学。随后,国内围绕此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诸如傅绍培[18]、王希华[19]、傅辉[20]等对学习者参与教学模式、效率、定位等进行了探讨。但国内的相关研究理论探讨多,实证研究少,跨学科、多视角的系统性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在线教育价值创造的动因异常复杂,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动态环境中,哪些领域适合参与、如何参与及如何构建理性参与的支撑与保障体系等问题还需要结合现实情景展开进一步研究。
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和时代的共识,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比较而言,在线教育具有诸多先天的优势,如它(在线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形成不同于传统面对面授课的全新教育方式[21];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育资源得以重新匹配,教育形式逐步丰富,大幅提升了教育效率[22];它通过全球网络促使教育机会民主化,因此世界各地有了更多教与学的机会[23]。可见在线教育作为一个新型有效的教育手段已经得到国家的特别关注。
伴随着在线教育研究的兴起,其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研究日益增多。知识传播强调知识受传者在接受知识传播后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如知识量的增加、观念的强化或改变[24]。知识传播具有实现人类知识成果社会经济价值的功能,提高社会成员知识拥有水平的功能,为知识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功能等等[25]。基于教育的知识传播研究主要聚焦于实体教学领域,熊伟[26]就大学课堂教学知识传播渠道进行了拓展分析,徐剑虹[27]建构了课堂教学知识传播模型,吴晓佳[28]探索了基于课程理论知识传播模式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基于在线教育的知识传播引起关注,黄丽萍[29]分析了网络教学的隐性知识传播策略。有关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也渐渐兴起。网络学习行为就是指学习者在信息技术所构建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远程自主学习的一种行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课程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这也使网络课程教学下的网络学习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30]。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行为分析成为研究起点,沈丽梅[31]研究了基于高校精品课程的网络学习行为。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实践性增强,沈洊、德纯[32]探讨了基于网络学习行为特征的慕课教学策略,马志强、苏珊、张彤彤[33]以“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作了基于学习投入理论网络学习行为模型研究。目前,围绕在线教育平台中的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而展开的价值创造研究相对较少。
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发现,国内公共领域有关价值共创的研究数量较少,主要涉及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创研究[34]、价值共创理论视角下学习者学习精神的培育[35],以及价值共创理论视域下参与式教学师生角色的研究[36]。这些工作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一类或几类问题,形成丰富的研究范例。但是,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方面的研究较少。
综上分析,国际上围绕在线教育、知识传播、学习行为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与典型的研究范例。在线教育平台的价值创造模式,乃至价值共创模式,都开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比较而言,国内围绕在线教育、价值共创、知识传播、学习行为等也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都相对比较分散,且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线教育平台中的知识传播与学习行为价值共创研究,尚是空缺。
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市场上普遍的在线教育业务模式,结合价值共创理论与方法,应用设计科学的思想,从共创主体、共创行为、共创模式的不同维度,结合对应的管理机制,构建在线教育平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的问题咨询、机会发现、信息分享、内容设计、服务提供、口碑传播等多个层次的在线教育平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的价值共创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在线教育平台价值共创框架
在线教育平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价值共创服务平台是价值共创行为发生的场所,是连接价值共创行为主体的主要纽带。平台主要包括教育服务系统(价值共创行为主体各方教学资源的共享,学习者互动数据、教师教学资源、IT服务提供方技术资源等的交汇融合)、教育参与系统(价值共创行为主体各方需求提供、方案设计、服务评议的全过程参与行为)和信息分享系统(价值共创行为主体各方通过社交媒体工具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分享)。
价值共创行为主体包括教育提供方(教师)、用户(学习者)和IT服务提供方(IT服务机构代表与专家)。其三者之间,及与平台之间,都存在交互合作、互相作用的关系。如教师对学习者可进行参与的激励、保障、并进行技能的培养,而学习者也可通过学习效果反馈促进教师教学资源的更新与完善。对于价值共创行为主体与平台之间的关系而言,教师可为平台生产教学资源,并为平台的建设和运维提供建议,平台则给教师反馈教学资源的需求定位;学习者可通过学习轨迹及互动数据等为平台的发展和完善贡献力量,也可促进平台的传播和共享;IT服务提供方则通过平台的需求,设计开发相应的平台,并予以分享传播。
框架的建立,可为新型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和案例。本文也以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为例,以本框架为原型,设计了一些基础的应用场景,供在线教育平台参考和借鉴。
学习者是在线教育业态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平台业务质量及效果,都需要学习者亲自参与才能得到验证。而获取学习者的认可,对在线教育平台来说,是平台上升趋势发展及占领市场的一个信号。也只有获得学习者的赞扬,才能使学习者变换角色,成为平台知识与口碑的传播者,学习者也成为平台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价值共创的视角看学习者在在线教育平台知识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者与平台之间的知识传播。学习者通过SNS渠道获取平台的链接,并通过SNS渠道扩散平台及知识。
二是学习者与平台之间的知识交互。平台给学习者提供知识点,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并通过与平台的互动贡献知识、提出反馈意见,在此基础上平台向学习者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知识点。除此之外,学习者也可成为知识的直接生产者,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发布自己的原创知识点,供其他学习者学习。
三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异步交互。学习者通过平台学习知识过程中、过程后,可通过SNS、弹幕、论坛等多渠道进行异步交互,不仅有助于学习者的价值创造,也是平台得以发展壮大的价值源泉。
学习者学习行为是在线教育平台中最主要的业务活动,其中学习行为总体上分为学习采纳与持续学习两个阶段的学习形态。新型的在校教育课程知识将以知识树的形式存在,学习者碎片化地从知识树中撷取知识点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互动形成知识反馈;平台依据学习者初步的学习行为,改善知识呈现形式,优化学习体验;从而吸引并黏住学习者继续在该平台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者持续学习的行为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学习轨迹等,成为在线教育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的最大支撑;同时,学习者在持续学习过程中,讨论并组建学习小组,学习深度和学习效度进一步增强。
学习记录大数据成为在线教育平台最宝贵的财富。基于大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将提升在线教育平台的个性化水平,为在线学习教学设计提供证据支持,促进在线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新型的在线教育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者将更多地使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因而在线教育平台必须更多地建设和维护好移动学习的内容。移动学习将给传统的在线教育带来学习场所、学习形式和学习体验等方面巨大的改变。学习场所移动化,学习不再限于教室或者电脑前,而是在等公交、会议间隙等碎片化时间里完成。学习形式也不再限于整段的文本,将更多地使用短视频、短语音、短文本等的形式。学习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将以知识点的形式存在,用户界面也将使用更高水平的技术进行开发,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目前,移动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欢迎。相比传统的PC端学习,移动学习更加轻量化,使用手机即可学习,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也相对更容易、更快。短知识的形式表达更加清楚,短时间内也易于接受。尤其是短视频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受学习者喜欢。碎片化的学习,符合人短时间保持聚精会神的习惯,也能节省碎片化的时间。
国内外在线教育平台中知识传播和学习行为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价值共创视角的在线教育平台发展与研究才刚刚起步,属于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运用价值共创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在线教育平台价值共创框架,并设计了价值共创视角的在线教育平台部分学习场景。新时代的在线教育,价值共创行为主体各方互动性增强,尤其是异步交互的属性更加明显。在线教育知识资源将更多地以知识树的形式存在,学习者则通过知识点的学习,逐步掌握知识树的知识内容。大数据的出现助推了价值共创视角的在线教育发展,也支撑着移动学习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的研究可为在线教育平台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案,但仅限于理论探讨,今后也将进一步通过建立价值共创模型、基于平台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等方式,深入开展价值共创视角的在线教育平台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应用价值共创理论可充分促进在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