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农村小学生在关心他人和团队合作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探索在农村小学开展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的途径: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的内在动力;组织学生參与集体协作活动。
【关键词】关心他人 团结合作 文化熏陶 劳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06-02
一个情感贫乏、不会真正关心他人的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当今及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我国更需要善于与人交际、与人合作的新型人才。为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事、做人。加强农村学生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关心他人与团结合作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中与他人交际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下面笔者以桂林荔浦市马岭镇中心小学为例,探寻在农村小学开展关心他人和团队合作教育的方法。
一、现状分析
(一)学生现状
荔浦市马岭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与非寄宿制相结合的乡村小学,在校学生1146人,寄宿生400多人,而留守儿童多达80余人。学校的班级结构较为特殊,每年九月,全镇11个教学点的学生会并入马岭镇中心小学的三年级和五年级,并且该校每年九月份一、三、五年级的学生都要重新组合。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而农村家长相对来说文化素质较低,教育观念落后,有的终日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有的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不能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加上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父母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为家里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大多数孩子缺乏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而多数家长基于自己的艰辛成长经历,对孩子过于宠溺,助长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作风。这些孩子身上或多或少有不合群、自私自利等表现,常常为一些小事而吵架甚至动手打架,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并且这个群体较大,以致班级纪律松散。班主任都不愿意接手这些新组合的班级,这也就制约了学校教育工作的推进。
(二)教育现状
荔浦市马岭镇中心小学每年入职的年轻教师较多,大部分新教师没有意识到不会与人交流合作学生群体的存在,没有正视这个群体,没有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面对班集体的纪律散漫情况束手无策。而且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基本是以说教为主。在校园里,教师经常发出“不许打架、骂人”“要学会帮助别人”“要尊敬师长”“要团结同学”等一些说教性的声音,却忽视了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使得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于这样的说教,学生大多只是听听,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成因分析
(一)小学生年龄小,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
小学生因为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农村家长偏执地认为物质是最重要的,将主要精力放在改善生活条件上,总想竭尽所能地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很少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并将子女的教育全部寄托在了教师身上。学生在家中常常处于中心地位,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以致于在班级里也是特立独行,团结合作意识不够。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马岭镇中心小学80%的学生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7%,“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在家照顾孩子)群体更大,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的思想观念与孩子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而父亲(母亲)由于忙于生计,与孩子交流较少,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了鸿沟,导致孩子不愿且不会与人交流,对他人和身边事务渐渐冷漠。此外,农村家长因文化程度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往往用物质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
(三)受社会影响颇深
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手机上网、玩游戏成为农村孩子最大的乐趣,监护人因为顾及安全问题很少让孩子出门玩耍,而且监护人没有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孩子缺乏生活的体验、与人交流的机会,这无疑加重了他们封闭的状态,导致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对他人漠不关心。社会传播着大量的负面信息,对小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这些孩子或多或少有不合群、自私自利等表现,常常为一些小事而吵架,甚至动手打架,缺乏集体观念。
三、实施策略
(一)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
荔浦市马岭镇中心小学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使得教师的育人理念得到了转变,育人能力大幅提高。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组织教师对《德育原理》《现代德育论》《培养有道德的人:以关怀伦理替代品格教育》等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学习,并且组织教师到该校城乡帮扶学校——荔浦市荔城镇第二小学进行“一对一”的跟班学习,采用“一对一”帮扶,学习荔浦市荔城镇第二小学的德育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二)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方方面面渗透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
荔浦市马岭镇中心小学根据自身寄宿制特点,结合本校相关资源,在文化建设方面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的渗透教育。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荔浦市马岭镇中心小学通过集中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触及学生的心灵,从而增强学生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的内在动力。如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互帮互助主题教育活动、团结合作主题教育活动等,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紧密结合,使之形式具体化、内容序列化,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形成了以关心他人、团结合作教育为主线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2.组织放学后的阅读活动
由于寄宿生从放学到上晚自习之间有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时间,教师利用这段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少年宫的图书阅览室进行阅读,列出阅读书目,特别是向学生推荐与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有关的书籍,并指导学生着重阅读。经过一段时间,性情内向的学生也愿意与别人交流读后感,并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3.进行故事熏陶
由于学生大都是来自乡镇以下的村级小学,接触的书籍少,知识面狭窄,对故事又特别感兴趣,因此学校通过文化长廊的建设,有意识地呈现中华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并在放学后播放中华经典故事音频,以经典文化感染学生。每天晚自习后,学生不能很快入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整合资源,通过广播播放睡前故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等思想品德。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会了礼貌待人。
4.进行音乐熏陶
音乐最能触及人的内心,小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于是学校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早上播放一些与感恩、团结有关的歌曲,如《感恩的心》《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等;中午播放表揚稿朗诵音频,表扬团结互助的集体和个人,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学校还利用少年宫组织学生把这些歌曲排成大合唱,举办大合唱比赛,通过大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参加镇、县及市以上的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让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更为高涨。
5.开展集体体育竞赛活动
小学生在学习之余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因此,学校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团结协作的体育竞赛活动,利用集体体育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的品质,让学生逐渐融入集体,在集体中互帮互助、团结向上,与集体共同成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6.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教师宿舍楼前有一片空地,因此学校通过开辟劳动实验基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校让学生利用在校的空余时间,管理这块菜地,通过明确的劳动分工,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自行开垦、种植、管理。这样的劳动实践不但能让学生感受生活,还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劳作,互相陪伴,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快乐。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7.发挥榜样力量
学校为了加强德育,扭转部分学生自私、任性、对集体事务冷漠的性格和行为,制定了“学生团结合作”阶段性评价及活动表彰方案,随后开展了一系列小组、集体活动,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制定规范的阶段性评价及活动表彰方案,各班遵照执行。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对学生为他人、集体所做的单项贡献进行量化评分。以小组内学生互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月在各班中评选出一名“团结友爱之星”,学校将这些“团结友爱之星”公布上墙。各班每个月还举行一次“积分兑换礼品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各班及时将本班好人好事和“团结友爱之星”事迹介绍报到广播室,进行播报。班主任还利用家长会、班级QQ群或微信群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人和事进行表扬。学校每学期评选“团结友爱先进集体”,对“团结友爱先进集体”进行奖励。
这样的积分奖励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团结友爱的积极性,学校树立榜样,在肯定学生的进步的同时,激励学生不断前进,营造了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氛围。
荔浦市马岭镇中心小学结合自身寄宿制的特点,采取适合学校的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的方法,在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方面取得成效,并将经验推广到马岭镇各个教学点,提高了教学点的德育成效,为此,学校被评为“荔浦县德育示范单位”“桂林市思想品德教育先进单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道路上,学校仍会不断探索与实践,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作者简介:胡玮玮(1988— ),壮族,广西荔浦人,中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德育。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