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ayne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研究一例报告

2019-01-08 03:05:14潘璐刘艳秋
江西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杂合试剂盒位点

潘璐,刘艳秋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南昌 330006)

科凯恩综合征(Cockayne syndrome,C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于1936年由英国儿科医生Cockayne[1]首次对该疾病进行报道。在美国及欧洲国家该病的发病率大约是2.7/1000000[2],国内偶见散发个例报道。Coakayne综合征是一种以身材矮小、早衰外观为特征,该病特点包括体重不增、不能正常生长、头围异常小和神经系统发育受损。患儿对光极度敏感,少量阳光照射就能引起晒伤,其他症状包括听力丧失、眼部异常、蛀虫严重、骨质异常并有脑部特征性变化[3,4]。目前已知的主要致病基因有 ERCC6、ERCC8,ERCC8位于人类第5号染色体 (5q12.1),ERCC6位于人类第10 号染色体(10q11.13)[5],另外少见的 XPB、XPD、XPG基因亦可导致Cockayne综合征[6]。本研究中,我们对1例Cockayne综合征患儿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及其父母采用Sanger测序法对ERCC6、ERCC8进行突变测序,明确其突变类型及突变形式,并根据遗传学规律指导该夫妇避免再次生育Cockayne综合征患儿。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患儿,男,5岁,足月分娩,分娩时无窒息、缺氧等,1岁内生长发育基本正常,2岁开始生长发育增长缓慢,并出现运动、智力发育迟缓,少量阳光照射即可出现晒伤、脱皮、色素沉着,3岁时能独立行走,步态不稳,并出现睾丸萎缩,眼球凹陷,间断出现腹泻,5岁时睾丸消失,现只会说简单的词句。该患儿为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6kg,身长50cm,Apar评分9分,生后母乳喂养。专科检查:身高85cm,体重10kg,颜面部皮肤增厚、粗糙、脱屑,有色素沉着,眼球凹陷,头发稀疏,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心肺未闻及明显异常,肝脾稍偏大,睾丸消失。实验室检查:染色体 G 显带:46,XY;血常规、血凝、生化、自身免疫、血气分析、病原体及病毒检测等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提示:颅内广泛性钙化。患儿父母非近亲婚配,无遗传家族病史。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用含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分别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5ml,应用试剂盒 (采用美国OMIGA公司E.Z.N.A Blood DNA试剂盒)提取DNA,提取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取适量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进行定量和纯度检测,其余保存于-20℃备用。

1.2.2 基因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 应用基因芯片(华大基因有限公司)对靶基因进行捕获,对捕获的富集靶基因采用高通量测序(在Hiseq2000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美国 Illumina公司)对 ERCC6、ERCC8基因进行突变检测,采用Illumina配套软件进行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

1.2.3 Sanger验证 利用Primer软件对目标位点进行特异引物设计(正向引物序列5,-GAGACTCCCA CTTCTCATACTCATAAAGGGGTGT-3’反向引物序列 5’ -GTCTTTGTCCTCTTTTTCGGCTTTTTC-3’)(引物由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对该患儿基因组DNA进行目标位点及上下游区域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采用天根通用DNA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纯化产物用Beckman 8000型DNA测序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基因库的ERCC6基因参考序列 (NC-000010.10)进行比对,进一步确认核苷酸变异信息。

1.2.4 突变分析 测序结果用Chromas软件分析,并与NCBI中的正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在线软件分析蛋白的结构,检测保守区、功能区及多序列比对。在线分析软件为:0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1000 Genomes、PolyPhen 一 2、SIFT、SWISS.Model repository、PROSITE。

2 结果

测序结果提示患儿存在ERCC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表 1),Sanger测序(表 2):对父母进行同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患儿分别遗传了父亲及母亲的杂合突变,该患儿ERCC6复合杂合突变中核苷酸 变 化 c.116-1125delTGAGTATTTC、c.780-781insCC; 氨基酸变化:p.Ser372SerfsX30|p.S372SfsX30、p.ProfsX70|p.P260PfsX70; 基因亚区:EX5;CDS4,属框移突变,该框移突变导致氨基酸编码蛋白发生提前终止,产生截短蛋白,会对蛋白质的结果和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该突变在文献中未见报道;与CS发病有相关性。

3 讨论

CS是一组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ERCC6、ERCC8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内DNA受到损伤后,由ERCC6基因编码的CSB不能将损伤的DNA进行修复,并且以损伤的DNA作为模板进行mRNA转录并进行蛋白质翻译;ERCC8基因编码的CSA蛋白亦不能修复损伤的DNA,并且导致损伤的DNA累积,后续的转录及翻译过程终止,因此CS的临床表现可能是修复缺陷与转录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7,8]。

表1 患儿ERCC6基因突变位点信息

表2 患儿父母Sanger验证位点信息

图1 (图1a为该患儿c.780-781insCC突变位置、图1b为该患儿c.116-1125delTGAGTATTTC突变位置)

该患儿出现的临床症状与报道的C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同,但该患者还出现了腹泻,患儿还有一哥哥,其哥哥与该患儿的症状一致,亦出现腹泻,并且有肝衰竭(11岁时已死亡)。Cockayne综合征有三种临床分型[9]:1 型(OMIM:133540)为经典型,累及脑、眼、皮肤、骨骼等多个系统,出生时多正常,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发病,逐渐进展;2型(OMIM:216400)为先天型,表现更严重,出生早期就可能死亡;3 型(OMIM:216411)为温和型,特点是晚发病,病程进展缓慢,可以存活至成年,通过该患儿的临床表现提示为Cockayne综合征1型。目前国内外还未见Cockayne综合征1型生育后代报道[10]。

图2 (图2a该患儿母亲c.116-1125delTGAGTATTTC突变位置;图2b为该患儿父亲c.780-781insCC突变位置)

Cockayne综合征头部影像学检查最具特征性[11],表现为双侧侧脑室扩大、脑萎缩和钙化、脑白质髓鞘形成不良等,该患儿头颅CT提示颅内广泛性钙化,符合其影像学改变。Cockayne综合征没有血生化以及代谢产物的特征性改变,因此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的特征性进行临床诊断,再通过基因检测进行分子遗传学确诊[12]。

本研究中,我们对该患儿进行了ERCC6、ERCC8基因进行检测,患儿检测出了ERCC6基因的 c.116-1125delTGAGTATTTC(p.Ser372SerfsX30)及 c.780-781insCC(p.ProfsX70)突变,属于复合杂合突变。根据Sanger测序,c.116-1125delTGAGTA TTTC杂合突变来源于父亲,c.780-781insCC杂合突变来源于母亲,目前该突变国际上未见报道,属于新发突变。患儿及其哥哥均为Cockayne综合征患者,其父母表型正常,但为致病基因携带者。Cockayne综合征是一种严重致残致死性遗传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只能采取物理及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该病儿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及时的诊断及产前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该夫妇再次妊娠后患病风险1/4,致病基因携带者1/2,鉴于该夫妇已生育2个该病患儿,因此在妊娠11-14周采用胎儿绒毛膜绒毛取样(CVS)方法或18-24周采用羊膜腔穿刺术进行产前诊断,或者针对该检出的致病基因位点直接行胚胎遗传前诊断(PGD),以阻止此病在该家庭中继续蔓延。

猜你喜欢
杂合试剂盒位点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多组元置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上海金属(2021年6期)2021-12-02 10:47:20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种子(2021年3期)2021-04-12 01:42:22
二项式通项公式在遗传学计算中的运用*
生物学通报(2019年3期)2019-02-17 18:03:58
从翻译到文化杂合——“译创”理论的虚涵数意
GlobalFiler~? PCR扩增试剂盒验证及其STR遗传多态性
法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6-01-06 12:36:36
GoldeneyeTM DNA身份鉴定系统25A试剂盒的法医学验证
法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6-01-06 12:36:36
雄激素可调节的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靶向杂合启动子的优化
牛结核病PCR诊断试剂盒质量标准的研究
含内含子的核糖体蛋白基因转录起始位点情况分析